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體位姿勢訓練對頸椎功能的影響研究
【引言 第一章】頸椎病運動康復研究現狀
【第二章】80例頸椎病患者運動康復研究方法
【第三章】運動訓練對頸椎康復的作用研究結果與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體位姿勢訓練對頸椎病的改善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 論
觀察組在影像變化和療效統計上均優于對照組,說明體位姿勢訓練配合常規治療的效果比單一常規治療要好。
通過3個月的治療觀察組身體脂肪率治療后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的治療前后變化不顯著。兩組基礎代謝值治療后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以上指標變化說明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基礎代謝值有所增加,但身體脂肪率降低,人體新陳代謝功能得到了改善。
治療前頸前屈狀態下兩組 I、II、V 波潛伏期高于正常體位,上肢前屈狀態下 I、II、III 波高于正常體位,治療后兩組各波潛伏期均較治療前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非正常體位下與正常體位相比無顯著性差異,而對照組治療后頸前屈狀態下V 波,上肢前屈狀態下 II、III 波較正常體位潛伏期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通過治療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本體感覺功能得到了提高,腦干供血情況得到了改善,對不良體位的耐受力增強。
兩組步長、步頻和步速經治療后都顯著好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比較,觀察組在步長和步速上好于對照組,差距具有顯著性意義。說明通過體位姿勢修正和頸椎功能訓練增強了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本體感覺功能,增強患者視聽覺、本體感覺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功能,改善關節運動的精確性和肌張力的調節功能,使下肢步態的非對稱性明顯改善,動作的完成質量更高。
建議:對患者強調日常不良姿勢對頸椎功能影響的重要性,樹立動作維護的意識,重視體位姿勢的分析和評估,運動訓練應包括基本動作和針對性動作,養成日常休息時動作的中正和對稱,勞作時動作的協調和完整的習慣,訓練應體現出個性化。
參考文獻
[1]張國華,葛輝?,F代文明病的新發展及成因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2008,(3):110-112.
[2]孫立軍,謝偉鑫,徐江,等。近十年青少年頸椎問題的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6):858-859.
[3]段俊峰,段昕,寧俊忠。頸椎病及其相關疾病的解剖學研究[J].頸腰痛雜志,2006,(2):6-8.
[4]鄧軍平,張艷秋。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及推拿療法、運動療法方法探討[J].陜西中醫,2009,30(9):1203-1205.
[5]劉錫良,張建華,秦黎紅。不同年齡階段頸椎病臨床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0):53-54.
[6]常崢,張宏波。 頸椎病 5 型的病機與證治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3,19(1):23-24.
[7]袁贊。補腎地黃湯治療頸型頸椎病 32 例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0,16(5):91-92.
[8]王林林。頸椎病發病的中醫理論探討及文獻整理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2013:21-22.
[9]劉永鋒,饒曉丹,緱燕華,等。從肝腎論治肝腎不足型神經根性頸椎病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4(4):110-112.
[10]孫海燕。 青少年頸椎病的影響因素及其防治對策[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9(2):192-193.
[11]王永良。頸椎病的病因病機與自擬方辨證施治[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279-280.
[12]常崢,張宏波。頸椎病 5 型的病機與證治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3,19(1):23-24.
[13]易金根,張軍,金家華,等。正確認識頸椎病[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7,5(3):46-48.
[14]覃永平。青少年頸椎病研究現狀簡述[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1):11-12.
[15]齊建國,王曉娟,苑文燕,等。 現代都市生活環境對兒童生長發育的負面影響[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7(3):421-425.
[16]龔樹輝,楊繼文,丁濤。生活方式干預對頸椎病康復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10A):1780-1781.
[17]王寶琴。 青少年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4,19(5):336.
[18]王曉玲。頸椎病運動療法及現代醫學技術診評[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4):80-81.
[19]楊平。青少年型頸椎病 X 線診斷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9):98-99.
[20]林強,苑潔,劉洪波。 頸椎病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5):48-50.
[21]楊繼文,龔樹輝,李忠權,等。拇指頂推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1):86-87.
[22]崔立津。枕頭即“枕頸” [J].中國民間療法雜志,2007,(4):57.
[23]崔立津,袁烽,胡永峰,等。 對 6-18 歲少年兒童頸椎與頸椎病相關癥狀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10,12(4):57-59.
[24]郭元琦,陳麗儀,符文彬,等。腹針治療頸型頸椎病 64 例觀察[J] .中醫藥刊,2005,23(3):539-540.
[25] Handa T, Ishihara H, Ohshima H, et al. Effects of hydrostat ic pressureon matrix synthesis andMatrix metallprot einses production in the human lumbarintervert ebral disc[J].Spine, 1997, 22: 1085- 1091.
[26]朱必偉,王文春,張安仁。頸肌訓練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功能和強度-時間曲線的影響[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4(4):36-38.
[27]劉保新,王力平,徐敏,等。論頸椎病的運動鍛煉[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3(1):81-82.
[28]何欣蔚。八段錦對頸型頸椎病患者臨床康復療效的觀察[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10.
[29]王勝。頸椎保健操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50 例療效觀察[J].江西中醫藥,2005,36(2):34-35.
[30]王思根。運動療法在治療頸椎病方面的作用[J].中外醫療,2012,26:78-79.
[31]龔樹輝,楊繼文,李忠權。運動再學習法對椎動脈型頸椎病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9, 24(2):91-92.
[32]李偉民,郭琛軍,葉磊,等。牽引及中醫按摩對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及對經顱多普勒超聲和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異常率的影響[J].中醫中藥,2012,35(9):124-125.
[33]楊繼文,龔樹輝,秦春,等。 頸性眩暈患者的X線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特征[J].中國康復,2015,30(1):37-38.
[34]王瑋。兒童不同負荷書包負重行走時的足底壓力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10.
致 謝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趙煥彬教授,正是您的悉心指導使我能夠順利地完成碩士學位論文。趙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敏銳的科研思路、踏實的科研作風、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風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感謝家人對我的支持,他們對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勇于面對一切困難、追求進步的力量源泉,感謝他們,同時還有那些給予我關愛的長輩,祝他們幸福、安康。
感謝在完成論文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同事和同學們,祝你們在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