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體育信息手機傳播對大學生體育行為的促進探究
【第一章】手機媒體傳播體育信息對高校學生的影響探析前言
【第二章】體育媒體對大學生體育活動作用的研究方法
【3.1】手機媒體體育信息的傳播特征
【3.2】大學生接觸手機媒體體育信息的現狀
【3.3】手機媒體下體育信息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的影響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體育信息手機傳播下學生體育參與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基于手機媒體傳播的體育信息對北京市大學生參與體育的影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研究需要,通過在國家圖書館的查閱和網上購買,認真研讀了《手機新媒體概論》、《新媒體概論》和《手機媒體概論》等 3 本關于手機媒體概論的圖書,深入了解了手機媒體的發展和信息傳播特性。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在中國知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世紀刊)”、“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以“手機媒體體育信息”和“傳媒體育信息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的影響”為關鍵詞,搜索下載相關文獻108 篇,從中選擇了 27 篇博碩士論文和 21 篇期刊文章進行重點閱讀,并通過 EBSCO運動科學數據庫檢索查閱了 3 篇外文文獻進行研讀,通過查閱、收集和整理上述這些文獻資料,為后續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2.2 專家訪談法
根據本文研究需要,對 5 位北京地區高校的老師進行了訪談,對北京市大學生接觸手機媒體體育信息的基本情況及基于手機媒體傳播的體育信息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的影響問題聽取了專家的寶貴意見,對本研究的設計、觀點及方法征求了專家的建議,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了可靠依據。訪談專家信息見表 1,訪談提綱見附錄二。
2.2.3 問卷調查法
2.2.3.1 問卷的設計
本研究將涉及手機媒體體育信息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的影響的相關問題制作成問卷,通過文獻資料的查閱,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遵循體育科學研究方法,設計出問卷初稿,然后通過效度檢驗,聽取專家的寶貴建議,對問卷的結構和內容設計進行進一步優化,形成最終發放的問卷。
2.2.3.2 問卷的效度檢驗
為了保證本問卷合理有效,在問卷設計的過程中請了 10 位校內、外專家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從設計、內容、結構等方面進行審核,并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問卷進行了修改。效度檢驗結果見表 2,效度檢驗專家情況見表 3.從表 2 效度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調查問卷中設計的問題能夠反映所要調查的內容,表明此問卷具備有效性。
2.2.3.3 問卷的信度檢驗
對問卷的信度檢驗則采用“重測法”,2014 年 10 月 8 日第一次向首都體育學院本科生發放問卷 60 份,時隔兩周后再次向被測試的 60 名學生進行問卷重測。問卷全部回收后,對前后兩次問卷每道題每個選項的選擇情況進行了統計,并用 Excel 表格記錄。然后把 Excel 記錄的數據對應輸入到 spss17.0 當中,通過操作菜單欄中的“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進行相關系數計算。兩次測驗信度相關系數為 r=0.89,表明問卷信度較高,穩定性較好,信度系數符合統計研究的要求。
2.2.3.4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該問卷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對北京市 5 所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小組主要由本人和事先經過培訓的研究生組成。發放問卷的高校包括清華大學(綜合類)、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類)、中央財經大學(財經類)、北京工業大學(理工類)、首都體育學院(體育類)。共發放問卷 1000 份,其中每所高校各 200 份,大一至大四每個年級各 50 份(隨機發給至少 5 個專業的同學,男生 25 份,女生 25份),回收 927 份,回收率 92.7%,其中有效問卷 877 份,有效回收率 87.7%.
2.2.4 邏輯分析法
對從文獻資料中收集的信息和調查問卷統計的數據結果,運用邏輯學的知識和方法,進行認真的整理、歸納、推理、比較、分析與綜合,以對北京市大學生接觸手機媒體體育信息的基本情況和手機媒體體育信息傳播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的影響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對每一個調查問題的數據進行整理和比較,然后對問題原因進行推理,最后通過分析與綜合得出有關結論和建議。
2.2.5 數理統計法
將問卷調查的獲得的數據通過計算機軟件 WPS 中 Excel 表格進行錄入并處理,通過求和、求百分比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北京市大學生手機媒體體育信息的接觸情況及其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的態度和行為的影響,最終運用表格和圖表的形式直觀、簡明地反映出數據的基本數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