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正低齡化發展,造成這些慢性疾病的共因就是肥胖。據統計,北京市青少年的肥胖率居全國第一,20 年內增至七倍以上。18 歲以下的青少年中,肥胖人數占到了五分之一。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治療過程是一個集營養問題、內分泌問題等綜合病患的復雜過程。多年反復,不見效果。
美國青少年肥胖的發展趨勢,屆已成為世界公開的事實,美國政府極力倡導科學行為習慣,力求降低青少年肥胖率。我國青少年存在缺乏鍛煉、不健康飲食、不規律生活習慣等諸多問題,這些看似享受的生活習慣,其實都在損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1 青少年肥胖的類型概述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食物中攝取營養的要求較高,不當飲食和運動習慣很可能導致肥胖。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導致青少年患肥胖癥的原因。青少年肥胖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單純性肥胖、繼發性肥胖以及藥物引起的肥胖。
1.1 單純性肥胖
單純性肥胖約占肥胖人群的 95%,屬于最常見的肥胖患者。單純性肥胖患者的脂肪較為均勻,并無內分泌紊亂等生理病患,亦無代謝障礙性等器官疾病。事實上,肥胖家族中存在遺傳病史,即由遺傳因素引起肥胖癥狀。這里所說的青少年單純性肥胖癥,即指由于青少年攝入營養超過正常需求量,慢慢造成體內脂肪的過度積累。單純性肥胖并不是繼發性與病理性肥胖,故與遺傳性疾病、代謝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并無關系。
1.2 繼發性肥胖
繼發性肥胖約占肥胖人群的 2%到 5%,屬于內分泌紊亂或代謝障礙引起的癥狀之一。繼發性肥胖可在很多常見疾病中出現,譬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性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癥等疾病。這種肥胖患者不宜減肥,需治療原發病。青少年中也可能存在遺傳病史,遺傳病導致身體繼發性發胖,也是造成青少年肥胖的一個主因。
1.3 藥物性肥胖
藥物性肥胖約占肥胖人群的 2%,屬于用藥副作用。譬如患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過敏性疾病、風濕病、類風濕病等疾病,可使患者身體發胖?;颊咄V故褂盟幬锖?,肥胖情況可自行改善。但也有些患者會成為頑固性肥胖患者。為此,帶有疾病的青少年更要注重養生,加強體育鍛煉。
2 導致青少年肥胖的成因
研究青少年肥胖成因要知曉肥胖的判定公式:肥胖度 =(實際體重 - 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 *±100%.體重測試值處于 10%以下屬于正常標準體重;當測試值超過 10%則視為超重;測試值處于 20%~30%則視為輕度肥胖;測試值超過 30%~50%則視為中度肥胖;測試值超過 50%則視為重度肥胖。
2.1 內在因素
研究青少年肥胖先要了解與遺傳因素相關的肥胖家族史。
據報道,父母均為肥胖者,孩子成為肥胖者的幾率為 70%到80%.倘若父母都不是肥胖者,那么孩子成為肥胖者的幾率就會被降至 15%以下。除了直系親屬外的其他親戚則與青少年肥胖均無明顯關聯;其次,出生體重與后天肥胖及代謝性疾病呈“U”形分布,即低出生體重與高出生體重可能均是后天肥胖及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素;最后,青少年肥胖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父母文化程度與青少年肥胖有關。父母文化水平越低,學習成績越差,孩子發生肥胖的危險性高于父母文化程度高者。
2.2 外在因素
現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及不科學的出行方式也是導致青少年肥胖的原因之一。具體而言,一是脂肪累積;家長溺愛孩子,過多的甜食導致營養攝入不平衡,食入的能量不能完全消化或能量攝取與能量消耗之間不平衡,就會出現飲食過量等問題;二是飲食行為異常,譬如飲食無規律性,貪肉食、甜食,忽視營養搭配,進食速度快,能量攝入大于消耗或夜間進食等都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加上現代青少年生活品質提高,常飲飲料導致飲食異常,飲料中添加劑過多,質量不過關也影響青少年體重。所以,少吃不健康食品,才是保證健康體質的關鍵;三是缺乏體育運動。
當今社會追求享受,車接車送現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好吃懶做,不愛運動,甚至成為青少年間流行的惡習。運動不足,學習負擔過重等使運動量減少,降低熱量消耗導致肥胖。
3 青少年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3.1 對體內激素的影響
肥胖是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病癥。肥胖基于脂肪細胞的堆積,內臟脂肪組織的增加會導致脂肪對胰島素的抵抗,從而導致對胰島素需求加大,同時加重胰島細胞的分泌負擔,勞患成疾造成糖耐量異常,最終變為糖尿病。有報道稱,青少年所得糖尿病都是 1 型糖尿病。但是 2 型糖尿病正以驚人的速度在青少年中增長著。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統計,該院兒童患 2 型糖尿病的數目從 1982 年到 1995 年增長了 10 倍,且 2 型糖尿病已占到10 到 19 歲糖尿病人中的 33%.
3.2 對體內器官的影響
青少年肥胖易患高血壓、脂質異常癥及糖代謝異常等慢性病,在成年后比非肥胖者更易患心腦血管病。對中小學生進行抽查中,發現肥胖者的血壓明顯高于正常體重的青少年。更有醫學學術表明,早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便始于青少年。因此,青少年肥胖可能影響成年后的病死率和死亡率。正常體質足以完成新陳代謝任務,肥胖體質卻會因體重的增加,反而需求更多氧氣,如此一來,腹部脂肪的堆積就會在一定程度限制肺的呼吸運動,以至于越胖越感覺缺氧。肥胖嚴重者甚至可產生并發癥,導致心肺功能衰竭。
4 預防青少年肥胖的有效對策
4.1 控制飲食
控制飲食即指為控制體重而攝取比需求量更少的營養。食物的攝入極為重要,既要控制,又要保證營養。每天不低于5016kJ,脂肪攝入小于 30%,碳水化合攝入小于 55%,蛋白質攝入小于 25%,纖維素攝入小于 25 g/d.譬如采用低能飲食的減肥方法,幫助青少年在短期內有效減少體重。尤其,控制脂肪攝入,保證食入脂肪需求量控制在總攝入量的 18%~40%.控制傳統食品,選取碳水化合物為主食。吃有助于減肥的食物,適當控制食量,不吃零食??刂瓶偀崃?,三餐熱量分配得當(早餐飽,午餐好,晚餐少)。改變膳食結果和食量,注意飲食的能量密度,選擇低能量、低脂肪、適量減慢進食速度也是控制飲食的方法之一,還可以促進消化,減少脂肪堆積,可以選擇體積較大而能量相對低一些的食物,譬如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飽腹感而不致攝入過多能量。盡量避免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零食、巧克力等,少吃甜食、少吃鹽。適量攝入維生素和微量營養素,適量飲水,限酒戒煙。
4.2 規律運動
除了控制進食,青少年更需要合理的體育鍛煉。鍛煉可分為課內與課外兩種途徑來完成。但是青少年要減肥,改變錯誤的生活習慣,就需要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正確規范每天的運動量,幫助體內消化系統消耗體內糖類,排出有害毒素。由于脂肪是長期積累而成的組織,所以,需要長期的運動才能對其發生作用。
因此,運動時間不少于 20 分鐘。為了調節體內平衡,排出毒素,促進新陳代謝,就要選用消耗量較大的高效體育運動,譬如長跑或游泳等活動,但是要制定規律有效的運動計劃,在體育中保持身體營養平衡,提高身體免疫力。青少年可做全身運動來促進體脂動用、增加肌組織血流量和增強心肺功能,亦做增強肌力的靜態運動,防止瘦組織丟失,提高末梢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提倡有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運動,長期堅持,減少靜坐,運動量和持續時間應循序漸進。每天增加兩次快走散步,每次至少20 分,那么兩星期可以減掉 0.5Kg 的純脂肪,一年就可減少12Kg 的純脂肪。
參考文獻:
[1]李中會。兒童期單純肥胖癥 2200 例調查分析[J].成都醫藥,2009(1):57-59.
[2]欒緒義。兒童期肥胖癥研究進展[J].濱州醫學院學報,2008(3):202-204.
[3]袁 飛,包建良,徐正龍,青少年單純性肥胖的現況調查[J].中國校醫,2004(1):26-27.
[4]楊萬齡,王曉明。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現狀及成因的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生,2009(2):116-117.
[5]季成葉。中國學生超重肥胖 BMI 篩查標準的應用[J].中國學校衛生,2004(1):125-128.
[6]李艷麗。兒童單純性肥胖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3(2):22-24.
[7]孫 斌。肥胖成中國孩子致命弱點,北京肥胖趕超英美[N].重慶晚報,2008-0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