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年來,學校體育教學中經常出現一些意外事故,如何防止、減少這些事故的產生是學校、老師、學生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因此,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增強相應的意識,并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才可有效防止體育教學中意外事故的產生,使教學任務得以圓滿完成。
二、分析學生在體育中出現意外傷害的成因
(一)體育老師缺少相應的責任意識
在開展學校體育活動時,因為體育老師缺少相應的責任心,進而導致學生在體育課中出現各種意外傷害。如果體育老師缺少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在開展體育活動之前沒有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時往往會產生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意外傷害。另外,若老師沒有做好備課工作,沒有認真的、科學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會致使學生產生扭傷、摔傷、拉傷等。
(二)教學方式的安排欠妥
體育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缺少科學性也會導致學生發生意外的傷害,比如在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基本的一些動作技術情況下,體育老師就讓學生去進行比較難以完成的訓練。老師所安排的體育運動負荷超出學生能夠承受的范圍;學生還沒有做好熱身準備時就讓其進行幅度較大的運動。此外,老師的教學手段沒有安排合理也會導致學生出現意外傷害,比如障礙物、體育器材、線段、球標等布局、設置缺少合理性也會讓學生產生一些意外的碰傷、拉傷、摔傷。
(三)體育設施和場地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如果體育設施、場地的安全沒有得到有效保證,也會讓學生發生意外的傷害事故。如,籃板、籃球支架的螺絲松動、籃板的牢固性沒有達到相關要求,網球、排球網沒有固定牢固,運動場地不平整、跳高墊子的厚度沒有達到所需的標準、跳遠沙坑中的沙土太硬等。以上的這些情況通常也是導致學生出現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因此,體育老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必須引起重視。
(四)練習內容和體育活動的安排缺少科學性
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練習內容或體育活動的安排缺少科學性也會導致學生產生意外的傷害事故。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學生還沒有學習、掌握傳球、接球、運球的技術,老師在熱身的過程中就安排學生進行運、搶、傳球的練習;體操教學中,學生對助跑、踏跳等基本的技術掌握還不夠熟練的前提下,老師讓學生進行相應的支撐跳躍練習。以上這些不科學的教學內容會導致學生出現扭傷、摔傷、碰傷、拉傷。
三、有效防止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具體措施
(一)應對體育老師自身的責任意識進行強化
體育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是體育老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這也是對體育老師是否合格進行衡量的標準。在開展學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老師不但是體育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而且是培養更多人才的園丁,因此體育老師一定要樹立牢固的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對課堂教學進行嚴格的管理,且需做好認真備課、合理科學的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安排。鼓勵、指導學生科學的、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的同時,教會學生安全的參與體育活動,讓學生樹立相應的安全體育活動觀念,并針對不同的活動內容做好必要的幫助及保護。另外,體育老師還必須認真分析、觀察學生行為,對于違紀行為應及時進行處理,應把握好體育課堂的規則和紀律尺度,讓學生在氛圍高漲且不放縱的環境中開展體育運動。
(二)應合理地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體育老師的業務水平高低對體育教學內容、方法的科學性有直接影響,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學生出現意外的傷害事故。例如,開展足球腳內側的踢球教學中,老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從徒手練習固定球開始,讓學生在充分掌握腳觸球部位、踢球時腿擺動的幅度、球和腿之間的距離等技術的前提下,逐步進行原地踢球、踢固定球等練習,這樣可行合理的對教學內容、方法進行安排可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此外,體育老師除了采用從淺到深的方法進行教學之外,還必須對教學手段進行合理的運用,從而更好的輔助體育教學的開展。如可以利用圓點、線段、球標來將助跑距離、方向等位置標明,讓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可以相互結合,進而有效防止學生發生各種意外的傷害。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不但要具備專業的技術,且還必須熟練的、科學的掌握、運用體育教學相關方法。
(三)應及時將體育設施和教學場地中存在的隱患消除
在開展學習體育教學時,體育老師應將教學場地、體育設施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及時清除,這樣才可以確保學生安全的完成體育運動。體育老師一定要根據課堂常規、安全運動的常識來嚴格開展體育活動,運動之前、課前應對學生隨身攜帶的物件、服裝進行詳細的檢查,查看學生的鞋子及服裝是不是適合進行體育運動,檢查學生身上有沒有攜帶鑰匙、小刀、?;?、裝飾物等危險的物品,若發現問題必須對其進行妥善、及時的處理。體育老師還應該利用課余的時間對體育設施及教學場地進行檢查,尤其是長時間放在露天操場中的各種體育器械,必須讓相關的人員做好維護及保養工作,確保其達到安全使用的標準。這樣才可以及時將存在的安全隱患全部消除,做好必要的防范工作。
(四)應科學的對運動負荷體育活動的內容進行安排
對體育活動的內容、運動負荷進行科學的安排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出現意外傷害。例如,在進行耐久跑教學時,體育老師除了需要時刻對學生面部的表情進行觀察外,還必須控制適量的運動負荷,根據學生體質、性別、年齡等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分組,合理科學的安排學生跑的距離、間歇時間,進而才可以達到相應的訓練效果,且也不會使學生因體質差而引起不必要的傷害。在開展學校體育教學時,體育老師不但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及良好的責任意識,還必須不斷地對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及運動技術。并根據科學的規律讓學生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進行訓練,做好運動負荷、體育活動的內容安排工作,且需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開展體育教學。這樣可以讓教學的難度及體育內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而降低學生發生意外事故的幾率。
四、結束語
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增強體育老師的責任意識,課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這樣才可以確保體育活動安全的進行。另外,老師還必須對課堂活動及學生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對體育器材應妥善的進行保管,充分對各種運動的要領進行講解、示范;且教學難度必須適中,做好安全保護的措施。進而才可以防止、減少各種意外傷害的產生,確保學生健康、平安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小彪。淺談關于普通高校學生對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了解及預防[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7):428-429.
[2]師耀武。學校體育活動中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規避[J].教學與管理,2013(35):764-765.
[3]馮騰。淺談體育教學中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研究[J].神州,2012(74):37.
[4]張茂泉。學校體育意外傷害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56):587-578.
[5]趙子建,李捷。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規避與應對策略[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2(31):5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