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傷,稱之為運動損傷.體育運動的項目很多,各種損傷都有可能發生.[1]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體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如何進行健康運動已成為“流行語”.體操是體育院校的一門普修課,也是學生比較畏懼的一門課程,其主要原因就是體操技術比較難,并且運動過程中比較容易引起運動損傷,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學與訓練影響較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不僅影響正常的教學訓練,還將對體操運動的發展和普及產生一定的影響.[2]
體操專業在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是一大特色專業,它飽受大家的青睞,同時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風險,防范于未然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借鑒前人的豐富研究成果,對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體操專業進行運動損傷實證研究,以期為體操專業學生防范運動損傷提供參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福建師范大學體科院體操專業運動損傷狀況為研究對象,選取 2009-2011 級體操專業學生 94 人,大三共 33人、大四共 33 人、研究生共 28 人.其中男生 36 人,女生 45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的設計和撰寫的需要,查閱了運動損傷、體操項目等相關資料.
2.2.2 訪談法
為了全面了解體操專業學生的運動損傷情況,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對相關專業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并做好筆錄,為問卷設計奠定了基礎.
2.2.3 問卷調查法
對大三、大四、研究生體操專業學生隨機發放問卷 94份,回收 85 份,回收率為 90.42%,其中有效問卷 81 份,有效率為 86.17%.
2.2.4 數理統計法
利用 Excel 軟件對回收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體操專業項目分析
早在公元前 5 世紀,希臘人把鍛煉身體的一切活動,諸如走、跑、跳、投擲,摔跤、舞蹈、騎馬和軍事游戲等統稱為體操.這個概念一直沿用到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由于體育運動的發展,以及生理學家,醫學家和體育學家對各項體育運動的結構,功能和價值等進行深入研究和科學劃分,才把原來的作為體育總概念的體操逐步演變為獨立的運動項目.
福建師范大學體操專業主要教學內容包括隊形隊列、徒手體操、專門器械體操、健美操等,其中健美操是一大亮點,深受大家的喜愛. 體操項目的學習包括很多內容,如男子\\(8項\\):團體、全能、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單杠;女子\\(6 項\\):團體、全能、跳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體操.單杠、雙杠、跳馬、平衡木等項目深受學生的青睞,還有單個技巧動作,如肩肘倒立、前滾翻、后滾翻、魚躍前滾翻、頭手倒立、手倒立前滾翻、側手翻等也是學生們學習的內容.體操運動對人體的柔韌性、力量、靈敏性、協調性等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對于初次接觸體操運動的學生而言更是一種挑戰.
3.2 體操專業運動損傷人數分布情況
結果顯示\\(表 1\\):不同年級體操專業運動損傷率前三位為:大四體操專業\\(38.81%\\)、大三體操專業\\(37.31%\\)、研究生\\(23.88%\\).究其原因,大四體操專業學生對技能學習處于自我提升鞏固階段,主要通過課后自我練習來提高技能水平.但由于受到實習、教師招考、公務員考試等影響,練習體操技能的時間及次數有所減少,易造成不同程度運動損傷.
而對于大三學生來講,剛步入體操專修階段,對體操學習充滿激情和新鮮感,并十分勤奮加強本專業技能學習,在就業壓力形勢下,追求“一專多能”,難免造成過度的身心疲勞.而對于身經百戰的研究生來說,其對體操技能動作的習得理解較為深刻,能較好運用理論知識指導技能學習,其運動損傷人數相對較低。
3.3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體操專業損傷現狀分析
3.3.1 體操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次數
結果顯示\\(圖表 1\\):體操專業中有 14 人未出現運動損傷,其中大三體操專業學生位居第一;有 56 人發生運動損傷在 1-3 次,占總人數的 69.14%;有 11 人發生運動損傷在4 次以上,且大四體操專業學生位居第一.由此可得,運動損傷在體操專修中發生的概率較高,尤其集中在大三、大四體操專業;大三學生剛剛步入主修體操階段,未發生運動損傷人數會多于大四、研究生體操專業.由于各運動項目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對于不同素質的人群來說,人體各部位的負擔量不同,再加上不同人群面臨的壓力,以及學習體操的動機不同,易造成不同次數的運動損傷.
3.3.2 體操專業發生運動損傷動作的人數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圖表 2\\):發生運動損傷的動作人數位居前五位分別為:單杠\\(35 人\\)、雙杠\\(29 人\\)、跳馬\\(25 人\\)、跳山羊\\(10 人\\)、魚躍前滾翻\\(8 人\\),而肩肘倒立、頭手倒立、側手翻等動作也存在一定人數發生過運動損傷.究其原因,單杠和雙杠整套動作都是由擺動動作組成,以各種握法不間斷地完成動作,單杠包括大回環、近杠動作、圍繞身體縱軸的轉體及飛行動作,是競技體操中最驚險的一個運動項目.單杠和雙杠對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力量都有很高的要求;跳馬和跳山羊都對身體姿態的保持、騰空飛行的高度、動作完成情況以及落地時的穩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今后在體操教學中,對前五位的動作教學應更加細化,對其學習要更加認真,采取充分的保護措施.
3.3.3 體操專業運動損傷部位的分布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圖表 3\\):體操專修學生的身體部位損傷呈“走下坡”趨勢.其中,發生運動損傷部位位居前三位的依次為:踝關節\\(40.30%\\)、腕關節\\(34.33%\\)、肩部\\(31.34%\\),而在頭部、小腿等發生運動損傷所占的比重較小,但也不容忽視.
究其原因,這可能與關節特點有關,踝關節前寬后窄;關節囊前后松馳,兩側有側副韌帶加強,最容易扭傷;腕關節韌帶是一個高度分化的復雜連接體系,具有限制過度活動、穩定腕關節的作用,但由于腕關節的不穩定容易造成運動損傷.[4]
肩關節是典型的球窩關節,關節盂小而淺,邊緣附有盂唇;關節囊薄而松弛,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關節囊外有喙肱韌帶、喙肩韌帶及肌腱加強其穩固性,唯有囊下部無韌帶和肌腱加強,最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從下部脫出,脫向前下方.[5]
由此可知,運動損傷的發生與人體的關節部位薄弱點密切相關,此外還要結合運動動作,如杠上動作的雙手用力,跳越動作中的踝關節用力、前滾翻等中的頭部用力等.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加強部位力量,提高保護意識.
3.3.4 體操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種類
結果顯示\\(圖表 4\\):體操專業發生運動損傷的類型主要有:韌帶拉傷\\(39 人\\)、擦傷\\(38 人\\)、關節扭傷\\(27 人\\)、肌肉拉傷\\(27 人\\)、抽筋\\(8 人\\)、脫位\\(4 人\\)、骨折\\(3 人\\),其中韌帶拉傷、擦傷、關節扭傷,三者占較大的比重.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并行.韌帶損傷分為兩種:韌帶撕裂、韌帶斷裂.韌帶拉傷后,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這與體操運動之前準備活動是否充分有密切的聯系;在體操運動中,人體皮膚經常與器械摩擦,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疲勞易使皮膚產生不同程度的擦傷;關節扭傷,在體操運動中很常見,如單杠、雙桿、跳馬等運動中,需要環繞、擺動、支持等,這對于人體的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等容易造成損傷.因此在體操運動中,要加強自身的素質練習,并且提高警惕性.
3.4 體操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原因分析
結果顯示\\(圖表 5\\):導致體操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有:準備活動不足、技能能力、身體素質、心理問題、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動作錯誤、保護過失、場地因素、器材設備、天氣原因,其中,位居前三位的是:準備活動不足\\(51人\\)、動作錯誤\\(26 人\\)、注意力不集中\\(25 人\\).究其原因,準備活動是通過低至中等強度的運動,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其達到適宜的水平,加強各器官的活動,克服各種功能惰性,是防止運動損傷的重要措施之一.[6]
動作錯誤是導致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體操的動作,有很多的動作要領需要掌握,特別是動作的步驟、順序,否則易導致運動損傷.注意力是人意識的具體表現,注意力的分散易導致動作失誤,造成運動損傷.此外,保護過失、場地因素、身體素質差、心理問題、天氣冷、器材設備有問題、學生的好奇心等皆有可能引起運動損傷的發生.
3.5 改進措施
3.5.1 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體操課前、課后練習前、出操前務必進行全身性準備活動,由小關節到大關節,降低肌肉粘滯性,身體發熱,些微出汗.在此基礎上,根據即將練習項目和動作的技術特點,進行專項準備活動,重點是易傷部位和易出現失誤的動作,適應不習慣的器械,對老傷部位的肌肉、韌帶和關節還要進行必要的牽伸活動.
3.5.2 提高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直接影響到動作質量的完成,這往往又與身體素質有密切的關系. 因此要對人體薄弱關節進行力量練習,如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等.通過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機體的柔韌性、力量、協調性,是避免運動損傷的重要內在因素.
3.5.2 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
現在的大學生活太過于豐富,很多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甚至玩通宵.學校生活管理后勤部務必規范學生的作息時間;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現況科學合理的安排運動量,循序漸進防止超量訓練,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3.5.3 注意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由于體操技術的復雜性和難度大等特點, 使部分學生產生畏懼、猶豫和退縮心理.體育教師要善于觀察,常與學生溝通,及時做好疏導工作,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大膽、愉快地進行練習.
3.5.4 注重保護幫助和自我保護
教師應教育保護人員要有高度責任心,一絲不茍地去完成任務,讓每個學生學會并掌握正確的保護幫助和自我保護方法.教師和場館工作人員要經常檢查場地狀況,研究和革新保護器材,熟悉其性能和操作規程,不斷完善和改進保護幫助方法.
4 結論與建議
4.1 福建師范大學體操專業大三、大四、研究生普遍存在運動損傷情況,其中未出現運動損傷的僅有 14 人,有 56 人發生運動損傷在 1-3 次,占總人數的 69.14%;有 11 人發生運動損傷在 4 次以上,因此要提高體操專業學生的運動損傷防范意識.
4.2 福建師范大學體操專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動作前五位分別為:單杠、雙杠、跳馬、跳山羊、魚躍前滾翻.今后,教師應進一步改進教學手段方法,學生對這些動作的學習也應更加用心,集中注意力.
4.3 福建師范大學體操專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部位前三位分別為:踝關節、腕關節、肩部位,而在頭部、小腿等發生運動損傷所占的比重較小,但也不容忽視.因此,在教學中要增加素質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也應該利用課余時間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4.4 福建師范大學體操專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類型有:韌帶拉傷、擦傷、關節扭傷、肌肉拉傷、抽筋、關節脫位、骨折,其中韌帶拉傷、擦傷、關節扭傷三者占較大的比重.因此,在課前、課后練習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提高防范意識,了解和掌握緊急處理措施.
4.5 福建師范大學體操專業學生發生運動損傷致因前三位分別為:準備活動不足、動作錯誤、注意力不集中,故學生要提高自身警覺性,不做沒把握的練習,必要時使用護具.
參考文獻:
〔1〕于素梅.體育與健康課常見運動傷病防治[M].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張慧 ,蔡文麗.淺析高校體操教學與運動損傷[J].體育世界.學術,2006,11:63-64.
〔3〕 體操運動 .
〔4〕腕關節韌帶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特性 .
〔5〕李世昌.運動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