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被稱之為中華"國魂",武術普修課又是體育類專業的必修課程.針對體育專業大學生學不好武術普修課的現狀,從教的角度對來探討這一問題.
一、從武術基本功抓起
筆者在實踐教學中了解到,大部分體育類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除外)學生多從事田徑、籃球、足球等項目的訓練,未接觸過武術,因此,教好武術普修課必須從基本功抓起.
針對學生的現狀,武術普修課首先要做好武術基本功的教學。武術基本功包括:手法、腿法、步法、眼法、身法、跳躍動作等。武術基本功的好壞決定了學生的武術技能水平的高低。教學實踐證明,武術基本功是學習武術技能有效的入門功夫,武術普修課應該首先教好武術基本功,為學生較好地完成套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點幫助學生克服"三多"障礙
武術套路中的"三多"是導致學生學不好武術和對武術普修課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它使學生記憶動作的難度加大,以致喪失學習武術的信心。武術套路的"三多":一是動作路線多。不論是初級三路長拳,初級刀、槍、劍、棍,還是 24 式簡化太極拳,每一套都有約 40 個動作。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安排每結課的教學內容,避免學生出現消化不了和吃不飽的情況,同時有難度的跳躍動作要在學習套路之前進行有目的的輔助性練習,以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動作(如:大躍步前穿等)。
二是方向路線變化多。往返折疊,左旋右轉,路線復雜,容易混淆。如:初級三路長拳中'馬步架掌'-'虛步栽拳',在學習中有很多學生弄不清楚方向。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在備課中提前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動作。為了使學生記住'馬步架掌'-'虛步栽拳'的變換動作路線,教師可以邊做示范邊給學生這樣講解:"后面突然來襲,所以要迅速從右邊向后轉身呈虛步,以便應敵。"這種解釋運用了攻防技擊法,使學生直觀理解了動作的路線,有利于學生較深刻地記住動作間轉變的方向。三是每個動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外有手眼身法步的規格,而內有精氣神意的配合.每個動作包含多個因素,即武術基本功底應具備的身體素質(力量、柔韌、協調、速度等)。以"掌"為例,要求四指關節伸直并攏指尖向上,拇指彎曲緊扣于虎口處,腕呈90 度夾角手臂伸直,這個基本的手型很多學生因骨骼和韌帶過于僵硬而做不規范.
武術普修課的"三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難點,成為學生學習武術的障礙.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攻防技擊法、分解法、整合法等教法悉心指導學生,加以示范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動作;同時注意教學進度的安排不宜過快.
教師多鼓勵和贊美,學生才能循序漸進地掌握好套路路線,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武術的信心.
三、武術普修教師的示范能力
(一)正確示范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示范是武術普修課教學中易被學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武術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它可以使學生直觀了解動作的形象、結構、要領和方法.正確的武術示范包含了舒展的動作、標準的手型、步型、身型、眼神、動作的力點和方向等方面。教師做好示范,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武術普修課的教學示范要突出"精、氣、神"
武術普修教學示范既要體現形體舒展規范,又要體現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這也是武術的一大特點。示范要通過意念、眼神、肢體動作等充分體現武術中的"精、氣、神",它是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然而武術普修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就必須加強武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鉆研有利于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業務能力,做到動作示范舒展規范且突出"精、氣、神",有效激發學生對武術普修課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四、培養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探索,因此,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習武興趣,可以增強大學生對武術普修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武術技能的提高。武術普修教學中教師利用強有力的示范、動作技擊含義的演示、表揚與鼓勵、平時套路技評"比武"、鍛煉學生組織公體(武術)課的教學實踐、組織參加武術表演等多種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學習武術普修課的興趣,形成學生積極主動、刻苦鉆研的良好學習風氣,由"要我練"向"我要練"轉變,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道出了"教"與"學"的真諦,但要真正把學生領進門,是要下一番真功夫的。
參考文獻:
[1] 劉創,鄭國華,黃文英".第 5 屆國際武術搏擊王爭霸賽"中、泰技術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5):74-77.
[2] 劉創,付直紅,謝先偉,等。論傳統武術視野中散打的發展[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4):84,89.
[3] 曾于久,肖紅征。對武術概念及層次分類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8,28(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