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從學術史角度審視意象蘊涵的嬗變歷程
從學術史角度審視意象蘊涵的嬗變歷程
>2024-03-20 09:00:01


面對當下“文學與傳記、心理學、社會、哲學思想,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的關系”研究極為盛行之趨勢,不少學者再一次呼吁回歸文學“內部”,積極開展意象研究,以進一步昭顯出文學之所以為文學的本體性特征。而在其相關論述中,雖多勝意,新人耳目; 然于意象之具體指涉問題,各家持論不一,所說紛紜,存在著“作品客體說”“主體心象說”“主客合一說”等三類見解。這樣一來,在意象研究中存在著因各家所據不一而出現的主觀化、隨意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廣泛展開與應有價值之認定。有鑒于此,筆者擬爬梳文獻,從學術史角度審視意象蘊涵的嬗變歷程,并將之置于世界文化視野中進行共時比對,以期能予之以合理“正名”,為意象研究提供借鑒。

一、文學意象的概念生成與蘊涵論爭

作為觀念而存在的意象大抵是隨著人類理性思維的形成而產生的; 而在從象形文字到“觀物取象”\\(《易·系辭》\\) ,“鑄鼎象物”\\(《左傳·宣公三年》\\)的文明進程中可見出其已漸由原始觀念形態的思維方式發展為一種表現手法,進而演進成藝術技巧了。

而從文學理論層面對意象進行探討的時間遠落后于其作為藝術手段在作品中自覺運用之時間,在文本中出現較為成熟的意象技巧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其才被批評家納入研究視域進行解析。

據現存文獻,意象這一名詞始見于《周易·系辭上》: “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粍t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 ‘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敝皇瞧渲兄馀c象是分開論述的,故學界認為較早論及合稱之意象者是王充,其《論衡·亂龍篇》曰: “夫畫布為熊、麋之象,名布為侯,禮貴意象,示義取名也?!?/p>

據《儀禮·鄉射禮》: “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 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编嵭蹲ⅰ? “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畫其頭于正鵠之處。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養也?!眲t此意象當為“著意之象”,是在禮儀活動中所用的,繪制在鵠的上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熊、麋”諸物之形象,并非文學意義上的意象。

較早將意象引入文學批評領域者為劉勰,其《文心雕龍·神思》有“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諸語,以為意象是作家在構思中所形成的形象,藉之以表達其內在意念。

后世學者對意象蘊涵問題亦進行了多角度審視,得出諸多結論,如認為“意象即表意之象”或“意中之象”,“意與象分解”,“意指主觀而象為客觀,兩者契合乃為意象”、“意象接近于境界”; “接近于藝術形象”等等。概括論之,有三種類型:

其一,作品客體說。持此論者有唐庚、陳植鍔等。如唐庚《唐子西文錄》: “謝玄暉詩云: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匠?,猶平野也。呂延濟乃用“翹橋錯薪,言刈其楚”,謂楚木叢,便覺意象殊窘?!贝艘庀蠼扑囆g作品中所表現的景象,亦即“表象性意象”。陳植鍔《詩歌意象學》: “所謂意象,表現在詩歌中即是一個語詞,它是詩歌藝術的基本單位?!贝祟愓撌龆鄰娬{的是具有“著意之象”性質的客體定型作品,對文本生成過程中的主體因素重視不夠。

其二,主體心象說。持此論者有王昌齡、楊春時、趙之蕃等。如舊題為唐王昌齡之《詩格》“詩有三思”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鏡,率然而生?!睏畲簳r《審美意識系統》: “審美意象就是對審美對象的完整把握,是審美產生的具體意識形式,是色彩、線條、音響運動、語言符號等所引起的復雜而又和諧的內心體驗?!?br>
此類論述側重從意識層面來界定意象,注意到其發生的根本因素,卻對主體意象傳遞之媒介因素重視不夠,這可能會使得具體的意象分析失去依據。

其三,主客合一說。持此論者有王廷相、黃永武、夏之放、吳曉等。如王廷相《與郭價夫學士論詩書》: “夫詩貴意象透瑩,不喜事實黏著,古謂水中之月,鏡中之影,可以目睹,難以實求是也?!岛?,言征實則寡余味,情直致而難動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詩之大致也?!毕闹拧段膶W意象論》: “審美意象由主體的‘意’和主體意識到的客體的‘象’兩個方面融匯組合而成。意因象起,象乃意中之象?!?/p>

此類論述多是以一種動態化思維進行考察,注意到了意象的主、客觀因素及其生成流程與存在價值問題,故較為公允。

需要指出的是; 盡管諸多西方文藝理論家也對“Image”\\(中文多譯為“意象”\\) 問題作過諸多探討,如早在 1735 年,鮑姆嘉滕\\(Baum Garetn\\) 已在《詩的哲學默想錄》中發表了他的看法: “意象是感情表象,因而更具有詩意?!钡鋾r論及意象者尚不多見。到了二十世紀初,休謨\\(T. E. Hume\\) 、龐德\\(Ez-ra·Pound\\) 等對意象大力提倡,其始被廣泛使用。

今多為中國學人所稱引之意象定義乃是龐德在《意象主義的幾“不”》文中提出的: “意象是在瞬間呈現出來的理智和情感之復合體?!崩變取ろf勒克\\(ReneWellek\\) 與奧斯汀·華倫\\(Austin Warren\\) 在《文學理論》中也表述出個體見解: “意象\\(image\\) 是一個兼屬心理學上和文學研究上的課題。在心理學方面,‘意象’一詞意指過去的感覺上或知覺上的經驗,在腦海中的一種重演或記憶,所以并不一定指視覺的經驗而言?!坏小队X上的’、‘嗅覺上的’意象,而且尚有‘熱的’\\(thermal\\) 和‘壓力的’意象\\(即肌肉感覺的,觸覺的,移情作用的意象\\) 等等?!?/p>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概言之,西方學界對“意象”之認知有這樣的共同點: 意象是“感情表象”,只要能將內心感情表現于外的現象,即是意象; 意象是人們可以“感受”到的事,是人類“各種感官”所能接受到的事物; 意象是透過人的想象力再造或再生的。

由于意象是理智和情感的復合體,因此作者可以自行擷取有感又能見的事物,如實或改造后呈現給讀者,再透過讀者的想象力還原之。

通覽古今中外學者對意象問題的看法后,不難發現,盡管在對意象具體指涉之界定問題上,學界還存在著分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學術思潮的演進,這些見解已相當接近,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主要特征的共識性,亦即認同意象中包括兩個核心要素———意與象,意象研究就是通過解析文本中具有符號性質的象來探求主體之意及其相關因素的過程。那么,對意象指稱蘊涵的認識,當從剖析其所指要素的具體蘊涵開始。

二、意象的具體蘊涵

意象之“意”何謂? 許慎《說文解字·心部》:“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從心,從音?!眲t“意”即以己之心來察解他人言語,借此推知其心智及意想?!秴问洗呵铩らL見》有“申侯伯善持養吾意,吾所欲則先我為之”語,高誘《注》: “意,志也。先意承志,傳所謂從而不違也?!?/p>

持論亦與叔重同。據此,則“意”亦可謂之“志”。至其蘊涵,乃可析為二端:

其一曰情,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于六氣,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倍蓬A《注》: “為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使不過節?!笨追f達《正義》: “此六志,《禮記》謂之六情。在己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眲t人之喜、怒、哀、樂諸情感表現\\(或曰情感體驗\\) 當可謂為“意”之一種蘊涵。

其二曰理,如《論語·公冶長》: “盍各言爾志?”

此“志”即“志向”,為關涉立身處世之意圖或決心,具理性意義?!抖Y記·王治》: “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编嵭蹲ⅰ? “意,思念?!笨追f達《疏》: “意謂思念也。聽訟者以盡意思念,論量罪之輕重次序,不有越濫也?!贝恕耙狻碑旐殦欢ㄖ鐣蕜t、規律而進行,其中不無理性色彩。聞一多《歌與詩》: “‘志’又訓‘記’?!抖Y記·哀公問篇》‘子志之心也’,猶言‘記在心上’,《國語·楚語》上‘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導我’謂‘背誦之記憶以納于我’也”?!坝洝碑斒侵笟v史經驗總結或客觀事例之記載,屬“理性認知”范疇。則人所具有的志向、社會群體規范及在社會生活中所總結出的共同經驗等亦為“意”之蘊涵。

合而論之,“意象”之“意”當包蘊“情”與“理”之雙重蘊涵。劉勰《文心雕龍·比興篇》曰: “故比者,附也; 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則蓄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記諷。蓋隨時之義不一,故詩人之志有二也?!?/p>

顯然,其所謂“有二”的“詩人之志”當是所起之“情”與所附之“理”。

意象之“象”何謂? 許慎《說文解字·象部》:“象,南越大獸,長鼻牙,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币来藙t“象”初為象獸之象形字。嗣后,“象”義逐漸演變,具有了指稱事物形象的意義。如偽古文《尚書·說命上》: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p>

孔《傳》: “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贝恕跋蟆奔词菗糁杏洃浰嫷娜宋镄蜗? 《左傳·僖公十五年》:“韓簡侍,曰: ‘龜,象也; 筮,數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數”,即以為萬物皆有其形象。倘若從性質上來看的話,這些“象”大多是屬于“物”的范疇,而諸多學者在考察詩歌意象之時,亦多以為意象所涉之“象”多是“物象”,即客觀存在于世界之上的萬物。如舊題白居易《金針詩格》之“詩有三本”條指出: “一曰有竅,二曰有骨,三曰有髓。以聲律為竅,以物象為骨,以意格為髓。凡為詩須具此三者?!?/p>

以“聲律”“物象”“意格”為詩之根本,則其中之“物象”顯是與“意格”并列,代指“意象”之“象”層面的內容。沈德潛《說詩晬語》: “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托物連類以形之; 郁情欲舒,天機隨觸,每借物引懷以抒之; 比興互陳,反復唱嘆,而中藏之歡愉慘戚,隱躍欲傳,其言淺,其情深也。倘質直敷陳,絕無蘊蓄,以無情之語而欲動人之情,難矣?!?/p>

將詩歌所傳達之“意”概括為“事”“理”“情”,并以為此“意”可通過“托物連類以形之”“借物引懷以抒之”諸方式而得以生成,則其亦是以“物”為達“意”之途,而所謂意象之“象”即為“物象”。今人敏澤、袁行霈等亦有類似見解。

然翻檢諸多詩文,不難見出,其中除卻展示出姿態各異、色彩斑斕、類屬繁多的“物象”之外,還有著不少具有動態性質的行為與時間連續意義的事件之內容; 而且,這些內容作為承載著創作主體意旨之“象”,倘亦以“物”名之的話,既不足以明其各自之特征,亦讓人頗覺捍格不入,名實難符,如此一來,確定一種新的指涉名稱就成了對意象之“象”進行研究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意象之“象”除卻指稱“物象”之外,還可以也應該存在著其它層次的意指。然要探明此種意指,并予以定名,就需窮本溯源,進行文獻與理論兩個層面的考察。

對“象”之來源,先秦文獻已有論及?!吨芤住は缔o上》: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币嗉?,“象”乃“天下之賾”的“形容化”示現,其會依據被示現對象的屬性而體現出不同的姿態。據現代物理學理論: 物質世界之上的任何一種存在都具有時間性質與空間性質,空間用以描述物體的位形; 時間用以描述事件之間的先后順序。如此看來,除卻具有空間意義的“物”可以作為意象之“象”的組成部分之外,具有時間意義的“事”也應納入考慮范疇。

實際上,從“意象史”角度進行觀照的話,將“事”視為“意象”之“象”的組成部分的觀點已為諸多學者論及。西晉之際,摯虞《文章流別論》云: “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p>

已認為“事類”乃為傳達主體“情義”之載體,亦即寄讬“情義”之“象”。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 “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觀夫屈宋屬篇,號依詩人,雖引古事,而莫取舊辭?!逼湟饧粗^主體之創作應援“事”以為素材,也即利用“事”來寄托情志。不僅如此,亦有學者將“事”與“物”并置而發論者,如宋楊萬里《誠齋集》卷六十七《答建康府大軍庫監門徐達書》: “我初無意于作是詩,而是物是事適然觸乎我,我之意亦適然感乎是物是事。觸先焉,感隨焉,而是詩出焉?!?/p>

于此,楊氏乃是將“是物是事”視為詩歌創作之動因,這其中當不無將“事”與“物”共同看作是寓“意”之“象”的意蘊。而后,清人焦循《雕菰集》卷十四《與王欽萊論文書》指出: “百世之文也,乃總其大要,惟有二端,曰意曰事。意之所不能明,賴文以明之,或直斷,或婉述,或詳引證,或設譬喻,或假藻繪,明其意而止。事之所在,或天象算數,或山川郡縣,或人之功業道德,國之興衰隆替,以及一物之情狀,一事之本末,亦明其事而止?!?/p>

其將作為“文”之一端的“事”劃分為“物之情狀”與“事之本末”兩種類型,就其文意而言,此所謂之“事”實則為寄“意”之“象”,而“物之情狀”就是針對物質之空間屬性而言的“物象”,“事之本末”就是針對物質之時間屬性而言的“事象”?,F當代的諸多學者如李炳?!断惹貢r期的婚嫁季節與〈詩經〉相關作品的物類事象》、田兆元《〈天問〉中動物異類相觸事象考釋》、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陳滿銘《意象學廣論》、仇小屏《篇章意象論: 以古典詩詞為考察范圍》諸作亦對“事象”之說多有闡釋并作過不同程度的探討。

這樣看來,“事象”,亦即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具有時間連續意義的行為、事跡亦可視為意象之“象”的一種類型。

三、“意象構成”問題乃創作與批評之關鍵

意象這一范疇包括四個要素,亦即屬于“意”層面的“情”與“理”和屬于“象”層面的“物”與“事”。意象乃是創作主體內在心理與外在世界在其腦中交會互動,并經過去蕪存菁的過程之后,于意識中留下印記,并透過語言文字,將此精神活動落實于文學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情意思想與事物形象。意象研究乃是一個通過破解存在于作品中的具有“符號”性質的“著意之象”而去探求主體所附加在“象”之上的多重蘊“意”及其它相關因素的過程。

清人李锳在《五岳山房文集序》中指出: “然詩之神韻意象,雖超于字句之外,實不能不寓于字句之間,善學者須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蘊,以得于字句之外也?!睆闹笇Х铰陨峡?,其所謂就創作主體“已所言玩索其不言之蘊”之語顯然即是與此類似之論述 。

從發生學角度來看的話,作品的產生大致經由以下過程: 作家在或受外物觸發、或欲表達內在情志時,常先選擇某些具體之“象”為載體,通過加工處理來將個體之“意”寄托其中,從而構成觀念中的“意中之象”,繼而,作者以文字等工具為媒介,通過多種方式將其外化,生成以文本形態存在的“著意之象”,亦即作品。在此過程中,作為“象”的“物”與“事”和作為“意”的“情”與“理”就成為文學作品的最關鍵要素,而辨明這些要素的構成關系———亦即所謂之“意象構成”,亦為解讀文本的首要工作。就讀者而言,唯有先了解作品所涉之具體內容———作者選取何種之“象”,透過其來凸顯何“意”,才能解析考察作品的蘊涵,充分掌握其表現技巧和美學特征; 就作家而言,在其創作過程中,當其作品之主旨亦即“意”明確統一,各種材料亦即“象”運用得當之時,往往能使作品獲得最大的說服力與感染力; 與之相反,若文學作品之意涵淺薄空洞,即使具有華美的形式以為外觀,亦無法感動人心,成為優秀作品。如此說來,“意象構成”實乃為文之關鍵,亦是讀者進行審美批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