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學聯和北京團市委 2006 年 12 月發布的《首都大學生發展報告》顯示,估算北京地區高校學生抑郁癥患病率達到了 23.66%,而由抑郁癥引起的大學生自殺事件也呈加速增長趨勢[1],其產生的負面影響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面對如此嚴峻的事實,提高對醫學生以及整個大學生群體的關注程度,并施以科學的運動處方干預,對改善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促進其身心健康具有著現實的意義.
一、醫學生抑郁概況
當前,抑郁問題已成為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聯合國衛生組織預測 2020 年抑郁癥將成為全世界導致死亡和殘疾的第二大因素[2].國外學者 Weissman 指出約 25%的人一生中曾發生過抑郁,約有 25% 的年輕人目前正忍受著以抑郁為首的心理疾病的折磨[3].國內學者在對廣東、陜西、山東等多地醫學院校調查后顯示,我國醫學生抑郁情緒的發生率顯著高于正常人群[4].醫學生作為大學生的特殊群體,未來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重任,其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則不容忽視.
二、抑郁情緒的成因及表現
抑郁是人類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體驗到這種情緒,如果抑郁情緒持續時間較長且得不到有效改觀,就會影響到人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嚴重者則會導致抑郁癥.大學階段是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的一個過渡期,由于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自我調控能力不足,面對緊張的學習壓力以及復雜的社會和自身問題時,會產生復雜的心理反應,容易導致強烈的心理沖突,從而引發抑郁等不良情緒.如果這些情緒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就可能逐漸對日?;顒邮ヅd趣,萎靡不振; 常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和反應變慢,持續疲勞; 同時遇到挫折時內疚感增強,自我評價下降,從而導致抑郁癥.
三、運動處方對抑郁情緒的干預作用
目前,體育運動作為有效改善人心理狀態的良好手段已得到了世人的認可,體育運動已日益成為一種提高和維持良好心理狀態的手段.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有部分學者開始將運動作為一種干預因素來觀察其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并取得了肯定的結果.運動處方最早是由美國生理學家卡波維奇提出的,世界衛生組織從 1969 年開始對于運動處方給予了認定.運動處方就像藥物處方一樣,是康復醫師或體療師,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機能狀況,選取適當的運動項目,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運動形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運動頻率,提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隨著運動處方的不斷實踐,其應用范圍也逐漸得到擴展,從當初的單純健身功效已發展到今天的強身健心.
一些學者通過實驗證明,體育鍛煉對參與者抑郁情緒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其機制可以從生理生化、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進行闡釋.首先從生理生化角度來看,抑郁癥是因大腦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系統功能失調所致,而進行鍛煉則能夠促進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5-羥色胺的分泌,體育鍛煉通過刺激神經遞質的分泌,進而對抑郁情緒起到改善作用[5].其次從心理學機制來看,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有學者研究表明[6],當人體進入運動狀態時,主控情感的大腦右半球興奮性會立即提高,參加者會體會到運動愉悅感、滿足感、充實感,總體上會呈現出一種良好心境,有利于抑郁者緩解動作遲緩,排除疲倦感、空虛感.另外通過體育鍛煉使抑郁者的注意力發生轉移、情感得到發泄、興趣發生改變,利于其消除情緒障礙,達到心理平衡.同時通過體育鍛煉還能使人活力提升、信心增強、思考方式得到改善、對生活的自我控制能力恢復.可見,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改善參與者的抑郁情緒,而運動處方由于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可控性、計劃性等優勢,為參與者提供了更為科學的保障.
四、運動處方應用的注意事項
\\( 一\\) 運動形式
在運動處方中,運動項目的選擇關系到鍛煉的持久性和效果.選擇運動項目,既要考慮到鍛煉人群的自身狀況,同時還要兼顧參與者的體育興趣; 另外還要考慮到進行運動的客觀條件,如場地器材、季節、氣候等因素.對于運動項目的選擇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充分考慮到個體的特點,既可以選擇諸如游泳、自行車、乒乓球、羽毛球、慢跑、健身操等運動項目,也可以選擇諸如籃球、排球、足球等具有輕微對抗的集體類體育項目.從筆者前期實踐研究發現,集體對抗類運動項目對參與者抑郁情緒的改善效果要優于單獨形式的運動項目[7].
\\( 二\\)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代表著運動時的劇烈程度,這是決定運動效果及安全的核心因素.對于鍛煉人群來說,運動強度達到有效的閾值才會收到較好的鍛煉效果.通常采用"靶心率"來控制強度的大小,一般是以最高心率的 60%-70% 作為運動的適宜率,即為最高心率 220 減去運動者的年齡數[8].另外,對于不同個體來講,也可通過主觀感覺來控制運動強度.運動強度適宜,運動后會產生輕微的疲勞感,并伴隨心情愉悅、食欲增加、睡眠改善.如果鍛煉后第二天疲勞長時間不能消除,并伴有頭暈、周身無力、食欲欠佳等感覺,則表示運動量過大,應立即暫?;蛘{整.通過前期實驗發現,對于運動強度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個體因素,因人而異,在處方執行的過程中要做到及時監控、適時調控,在注重安全性的前提下,使運動強度達到有效閾值,從而收到較好的鍛煉效果.
\\( 三\\) 運動時間
運動時間指一次鍛煉所持續的時間.運動時間的長短要考慮到強度因素,運動強度大,時間可稍短; 運動強度小,時間可相應延長.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9],運動持續時間應在 15-60min 之間,有氧鍛煉一般持續到 30min 左右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另外,進行體育鍛煉時要注重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鍛煉前準備活動要充分,可選擇 10 分鐘左右的慢跑和徒手操,或者強度較小的體育游戲; 而在運動后,至少要做 2-3 分鐘的放松練習,而一般 10 到 20min 為宜.在運動處方的實踐中發現,運動處方的內容要安排一定量的體育游戲,這樣既能保證運動的強度,又能收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而單純安排一些慢跑等枯燥的運動形式則不利于長時間的堅持,最終會影響運動處方執行的質量.
\\( 四\\) 運動頻度
運動頻度即指每周參加運動的次數,大量研究表明[10],每周鍛煉次數要保證在三次以上,才會收到較好的鍛煉效果.青年人每周鍛煉的次數可以從 3 次增加到 5 次,堅持 2-3 周就會收到效果,而達到 8-12 周就可明顯改善鍛煉者的心肺功能.
五、結 語
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肩負著治病救人的重任,其身心健康程度顯得尤為重要.關注其心理衛生狀況,幫助他們樹立健康意識,提高心理承受力,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有效干預,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新課題.對于相關干預手段的科學論證,這需要心理衛生工作者以及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周鄂生,Qin Ping,楊 旭,等. 中國大學生抑郁癥和自殺行為的研究進展[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8\\( 2\\) : 37-40.
[2]Baas KD,Wittkampf KA,van Weert HC,et al. 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in high-risk group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general practice[J]. Br J Psychiatry,2009,194\\( 5\\) : 399-403.
[3]王 娜,解鳳先,譚菲菲,等. 醫學生心理抑郁狀況的調查研究[J]. 實用預防醫學,2012,19\\( 3\\) : 451-453.
[4]吳 燕. 醫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研究[J]. 醫學與社會,2008,21\\( 1\\) : 37-38.
[5]Morgan,W,p. Affective beneficence of x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J].Medicine and Science insports and Exercise,1985,17: 94-100.
[6]周東豐. 抑郁"假想"一抑郁癥的神經生物學基礎[J]. 中國處方藥,2003,4\\( 4\\) : 12.
[7]王建治,蘇俊鵬,楊 靜,等. 集體對抗性體育運動對醫學院校大學生抑郁情緒療效的相關研究[J]. 醫學與社會,2008,21\\( 8\\) : 58-60.
[8]紀烈維主編. 新編大學體育理論課教程[M]. 哈爾濱: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89.
[9]馬冠生,欒德春,李艷平,等. 中國居民健身活動的描述性分析[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 1\\) : 8-12.
[10]池上晴夫著,曲煥云,任 峰譯. 適度運動與健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