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社會適應能力是個體有效地滿足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需要的能力,是個體社會化程度高低的重要表現,是影響個體一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
新疆獨特的區情和人情決定了民族團結工作在新疆各項工作乃至全國大局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各民族之間的交融是新疆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前提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有利于新疆各民族青少年之間身體健康發展,有利于解決新疆民族隔閡,維護民族團結,增強各民族凝聚力,促進新疆和諧穩定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培養新疆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功能。
2.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培養新疆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的本體功能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具有健身性和實踐性特征,要求人體直接參與,在身體練習中獲得知識、技能、體能和方法,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本體功能。新疆處于祖國的邊疆,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早晚的溫差等都對人們的身體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學習體能和技能來獲得良好的外部形態,促進青少年身體的正常發育; 增強體能; 提高人體機能; 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3.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培養新疆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的獨特功能
( 1) 有利于促進新疆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加強民族團結人和人間關系的冷漠、金錢至上、功利性已經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新疆是多民族地區,各民族之間和諧相處已經成為政治問題,成為左右新疆長治久安發展的風向標。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基本上是在集體中進行,在集體中教學有利于新疆各民族青少年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技術動作上來,通過新疆各民族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服從和反抗、失敗和成功、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的體驗、互相學習,有利于新疆各民族學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共同進步和提高,有利于增加新疆各民族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強新疆各民族間青少年學生間的凝聚力,從而忘記民族隔閡,增強新疆名族青少年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 2) 有利于促進新疆青少年團隊合作和進取的精神在全國援疆的背景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不斷進取、奮發向上才能取得新疆的繁榮穩定,培養新疆各民族青少年的團隊合作和進取精神,才能為新疆的發展和穩定培養更多的后備人才。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設計一些游戲和競賽、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式和發現式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民主和諧以及定性評價方法,培養各民族青少年學生在游戲、競賽和技術學習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團隊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進取、不服輸的“兒子娃娃”精神,把這種精神遷移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為新疆的發展和穩定貢獻更多的力量。
( 3) 有利于培養新疆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道德體育游戲和競賽活動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的,任何人在體育活動中違反體育比賽和游戲規則都要受到一定的 “懲罰”.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讓學生養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養成學生遵守比賽規則、尊重對手、裁判,公平競爭,對同伴或對手要友好、禮貌、誠實。如果違反了體育比賽規則要主動承認或者接受裁判的判罰,對對手不能進行語言和肢體上的報復,對觀眾或球迷要友好相處,主動和觀眾互動。
新疆青少年學生由于飲食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慣的因素,身體素質好、容易沖動、喜歡爭強好勝,在體育運動中經常會產生一些矛盾,這種矛盾有可能會上升成為民族矛盾。新疆少數民族很多在草原上生活,喜歡草原的寬廣和自由,個性強,要引導學生在展現自我個性魅力的同事要遵守規則。體育游戲和競賽就是一個“法制小社會”,這種規則意識,良好的體育道德會遷移到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 4) 有利于培養新疆青少年抵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在社會轉型時期、在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環境、在人的價值觀念發生變化的時代、在新疆處于穩定和發展的環境中的生存,就必須具備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在大千世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青少年學生沒有經驗、心理不成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自暴自棄、怨聲載道甚至有結束自己生命的舉動。
體育游戲和競賽是對新疆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徑,游戲和競賽都是在身體練習中進行,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負荷,充滿了競爭、成功和失敗。體育教師通過合理的設置目標和競爭環境,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勇敢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正確評價成功和失敗,培養青少年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讓青少年學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有應對挫折和失敗的能力,有一個陽光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 5) 有利于培養新疆青少年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是人們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內因,是衡量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青少年時期是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新疆又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民族風俗習慣、宗教觀念等都對新疆青少年的個性心理品質有重要影響。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要通過引導新疆青少年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境、設置評價指點體系和評價方法,滿足青少年學生多方面的需要、激發青少年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格品質、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個性心理健康,使青少年學生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去生活、工作和學習。
參考文獻:
[1] 鄭姚慶。 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論體育教學與學生社會化 [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04.
[2] 林萍,胡加匡。 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10.
[3] 劉潔。 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J]. 教學與管理,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