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體育論文 > > 體育鍛煉與心理應激的交互作用對大學生健康的作用
體育鍛煉與心理應激的交互作用對大學生健康的作用
>2024-04-18 09:00:01


心理應激(psychological stress)又叫心理壓力,是指個體在察覺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傾向于通過整體心理和生理反應表現出來的多因素作用的適應過程,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心理應激強調機體對來自客觀環境經驗將造成的潛在傷害的知覺和評價.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心理應激的困擾。據調查顯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心理應激水平顯著增加,甚至兒童和青少年也報告出較高的心理應激水平.盡管目前學術界對于心理應激的測量和概念的界定存在爭議,但幾乎一致的觀點認為,心理應激是生理和心理疾病的重要誘因.如何有效對抗(緩沖)心理應激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已成為日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以此為背景,心理應激的研究已經從過去對“主效應”分析模式向“交互作用”的研究模式轉變,強調個人、社會及其交互作用對緩沖心理應激的重要性。

鍛煉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不僅增強體質而且還能改善情緒,增強自尊,促進心理健康,這給對抗(減緩)心理應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立足點。已有試驗研究表明,經常進行有規律體育鍛煉的個體比久坐的個體在面臨心理應激時,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較低。一項對73項實驗室心理應激與體質水平關系的Meta回歸分析指出,體質水平與心理應激下,心血管系統的反應之間呈現微弱相關,但是體質水平較高的個體在心理應激下心血管系統反應的恢復速率較快.筆者前期采用動物實驗的方法也發現,中小強度的游泳運動能有效對抗心理應激對大鼠免疫功能的損傷.這些研究結果似乎對體育鍛煉的應激緩沖假說提出了支持,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的文獻中仍有不少研究并未支持體育鍛煉對心理應激的緩沖假說。如YOUNG研究發現,運動對職業應激下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調節作用不明顯;SIU等對香港職業經理人的研究發現,職業應激與健康之間的關系與體育鍛煉之間是相互獨立的;SKIRKA通過調查對比大學校隊的運動員和非運動員發現,運動與心理應激之間無顯著性交互作用。

造成這些研究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從心理應激源本身的屬性來講差異較大,不少試驗研究采用的是實驗室心理應激的范式,這種實驗室人工設置的心理應激顯然不能和日常生活條件下所面臨的心理應激相提并論。在日常生活條件下,人們面臨的心理應激來源是多方面的,也更加復雜,體育鍛煉是否能有效緩沖這種日常自然條件下的心理應激,還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2)從研究設計上來看,目前體育鍛煉減緩應激的研究中大部分是橫斷面研究,其弊端在于所有的變量都是被試間的,不能跨層分析其交互作用,因而不能深入揭示健康狀況會隨心理應激變化的趨勢在不同體育鍛煉水平個體間的差異。近年來,采用縱向研究設計,運用多層線性模型分析追蹤數據成為心理學研究中的新寵,采用該統計技術追蹤數據不僅可以從被試間還可以從被試內變異的角度來分析跨層的交互作用,因而可以深入分析體育鍛煉在心理應激、健康之間的內在聯系。

鑒于以上考慮,本研究將采用縱向研究設計,在對基線疾病健康狀況進行控制后,采用層次線性模型分析數據,旨在探討體育鍛煉與心理應激的交互作用對大學生健康水平的影響,從而為體育鍛煉減緩心理應激的研究提供新的證據。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上海市某2所大學隨機抽取500名大學生進行本項研究,年齡17~23歲,98.65%為漢族,63.26%的學生來自于城市或者縣城,54.68%的學生為獨生子女。本研究在進行追蹤數據前,采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SM-Ⅳ)的標準對全體學生進行診斷性訪談,排除了可能具有精神性障礙(如重度抑郁、焦慮癥、強迫癥等)的學生36名,因升學、退學等因素未能獲得數據43人,其他因素未能獲取數據16人,最終樣本為 405 人,男生 284 人,女生 121 人,平均年齡(19.04±1.31)歲。

1.2 施 測
研究者參與學校的課堂、班級進行宣講,由學校統一組織,所有被試均簽訂同意知情書。 在施測時,參與者首先填寫基本資料,隨后完成所有施測問卷的填寫,為了保證匿名性,對每個人進行編碼并記錄每個人的生日,在以后追蹤數據時,首先確定編碼和生日相匹配以保證是同一被試,問卷填寫程序與第1次相同。每次施測都由專業人員解答參與者問題,每隔3個月追蹤一次,具體時間為2012年3月、2012年6月、2012年9月和2012 年 12 月,共追蹤 4 次,為期 1 年。

1.3 研究工具
1.3.1 心理應激采用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課題組,梁寶勇等2005 年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Scale,CCSPSS),共85 個項目,要求受試者報告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所經歷的生活事件與日?,嵤?,并評定它們各自的“性質”和“心理影響程度”.在性質一欄中,分為正性事情、負性事情 和中性事情,要求受試者依據心理影響的強度和持續時間評定各事情的心理影響程度,分為極小、小、較小、中度、較大、大、極大7個等級,分別記1~7 分。全量表分=生活事件分量表分+日?,嵤路至勘矸?正性事情分量表分+負性事情分量表分+中性事情分量表分,總分越高說明心理應激水平越大。該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測量學的要求。

1.3.2 健康狀況采用ALLEN編制的疾病嚴重性等級量表(Seriousness of Illness Rating Scale,簡稱SIRS),該量表經常在應激和健康的研究中使用,在評估生理性疾病時具有較高的效度。該量表包含從感冒、咽喉疼痛到糖尿病、癌癥等絕大多數的常見病,并逐一對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排列等級并評分,共124個等級,疾病的總得分為所有項目中的疾病等級得分的總和。在第1次測量時,要求被試填寫在過去1年時間里,你都得過哪些疾???在第2次測量時則要求被試填寫,自從第1次測量以來,你都得過哪些???此次類推,直到第4次追蹤測量結束。

1.3.3 體育鍛煉水平體育鍛煉水平的測量采用青少年身體活動記憶問卷(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Recall Question-naire,簡稱 APARQ)和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 ,簡稱 METS).第 1 步,采用青少年身體活動記憶問卷獲取被試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每周體育鍛煉的項目、頻率,以及每次運動所花費的時間;第2步,根據身體活動記憶問卷所獲取的信息(如項目、頻率、時間),與BARBARRA E2 000版的《體力活動概要》所羅列出的具體的不同身體活動類型的代謝當量的值進行對照,然后通過計算從而獲得被試體育鍛煉所消耗的能量。

就目前而言,采用自評報告的形式對體育鍛煉水平進行測量的量表形式多樣,問卷的形式包括日記、日志、活動回憶、定量化回顧和訪談等。但是在流行病學的研究中,采用回憶法評價身體活動是最普遍、最實用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青少年身體活動記憶問卷(APARQ),該量表要求被試在以下4個不同情況下,羅列出最近一段時期內體育運動和身體活動的類型、頻率(每周),以及每次運動所花費的時間。(1)學校內外有組織的體育運動;(2)學校內外無組織的體育運動;(3)學校內外有組織的身體活動;(4)學校內外無組織的身體活動。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考量大學生在身體活動中有計劃、有意識地以維持或提高身體健康為目的而進行的體育運動,而非日常生活需要(如做家務、步行等),因此在施測時只要求被試羅列出(1)和(2)的內容。同時,考慮到所進行的體育活動的類型的差異性,在收集問卷后,課題組成員將依據BARBARRA E2 000版的《體力活動概要》,主要給出包括家庭活動、職業活動、家庭維修、園藝、宗教活動、志愿者活動、其他多種活動、靜止和各種運動的代謝當量的值,與身體活動記憶問卷中學生給出體育鍛煉活動類型對比,轉化出相應的代謝當量值,再根據每個學生的代謝當量和學生的體重轉化成在體育運動中消耗的能量,以確定鍛煉水平的大小。具體公式為:體育鍛煉消耗的能量(Kcal)=METS ×學生體重(kg)× 頻率(/w)× 時間(h),所消耗的總能量越多說明體育鍛煉水平越高,采用METS的方法來確定身體活動量,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數據分析

采用SPSS17.0 和HLM6.0統計軟件整合數據,建立多層線性回歸模型。在縱向研究中,被試內的觀察值之間隨著不同時間的測量可能會存在相關。因此,為了更好地擬合模型,避免協方差結構過度參數化或限制所帶來的不準確結果,本研究首先進行了“隨機效應模型”的檢驗。在完成隨機模型檢驗后,將自變量參數帶入到回歸方程,檢驗體育鍛煉心理應激的調節作用。以4次觀測時間的生理性疾?。ń】禒顩r)得分作為第1層數據檢測;以疾病的基線水平(首次施測時的得分)、平均每周體育鍛煉的量和心理應激得分作為第2層數據。第1層的方程模型為:

生理性疾病的得分=β0i+β1i(測量時間)ij+εij,式中:“0”表示截距;下標“1”表示斜率;下標“i”表示第i測量對象;下標“j”表示第j 次測量時間 .

第二層的方程模型為:

β0i=γ00+γ01(體育鍛煉)1i+γ02(基線疾病狀況)1i+γ03(心理應激)1i+γ04(體育鍛煉)1i×(心理應激)1i+ μ0i;

β1i=γ10+γ11(體育鍛煉)1i+γ21(基線疾病狀況)1i+γ31(心理應激)1i+γ41(體育鍛煉)×(心理應激)1i+ μ1i式中:每個參數都有2個下標,第1個下標如果為0,則表示這是與第1層方程的截距有關的參數,第2個下標如果為0,表示該參數是第2層方程中的截距部分;第1個下標如果為1,則表示這是與第1層方程中的斜率有關的參數,第2個下標如果為1,表示該參數是第2層方程中的斜率部分。本研究的基本假設為:體育鍛煉能夠調節心理應激對疾病的影響。

3 結 果

3.1 描述性統計
首次測量時,疾病基線水平、心理應激、體育鍛煉量、標準差以及相關系數表明,疾病狀況與心理應激呈現顯著正相關(r=0.26,P<0.05),體育鍛煉與疾病狀況(r= 0.06,P>0.01)以及心理應激之間相關不顯著(r=-0.04,P>0.01)(見表1)。體育鍛煉狀況、心理應激、疾病發生都不穩定,一年中的變化較大(見表2)。從體育鍛煉的項目類型來看,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主要是球類運動(乒乓球 、羽毛球 、籃球和足球),其次為跑步、健美操和舞蹈等,這些運動項目占用的時間占整個總時間的60%以上。相比之下,一些抗阻性的項目(杠鈴等)所占用的時間則相對較少。就體育鍛煉水平而言,通過計算能量消耗值,被試平均每周花368.25 kJ的能量在體育鍛煉上,但標準差卻很高,這說明被試之間的差異較大。從心理應激的調查來看,人際關系、情感狀況所造成的心理應激比例較高,而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家庭遷徙、家人死亡等較少。從疾病狀況的發生來看,主要的疾病集中在感冒、發燒、咽喉疼痛等小毛病,這可能與被試的年齡段有關?!颈?-2】


3.2 多層線性模型數據分析
3.2.1 隨機模型檢驗在檢驗體育鍛煉、心理應激及其交互作用對疾病的影響之前,考慮到被試內的觀察值之間會存在相關性,固先檢驗模型中的隨機效應,即在不介入自變量的前提下,所有觀測對象疾病的變化趨勢。表明,截距和斜率都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殘差的卡方檢驗也非常顯著,說明隨著時間的變化存在較大的個體間差異,所以需要引入其他變量以解釋其變異(見表3)?!颈?】


3.2.2 體育鍛煉與心理應激的交互作用對疾病的影響對數據追蹤過程的預測作用表明,心理應激(β=0.23,P<0.01)、體育鍛煉(β=1.54,P<0.01)對疾病發生狀況預測作用顯著,體育鍛煉水平與心理應激的交互作用也顯著(β=0.35,P<0.05)(見表4)?!颈?】


為了進一步檢驗體育鍛煉與心理應激的交互作用在追蹤過程中健康狀況的預測作用,以1.5SD為標準劃分高、低體育鍛煉組別,用模型預測2組在不同心理應激水平下疾病水平的變化趨勢。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育鍛煉水平較低組(β=0.08,t=3.15,df=1 157,P<0.01)、較高組(β =0.11,t=7.32,df=1 157,P<0.01)和疾病狀況的得分均隨心理應激水平的增加而明顯增加。但是,體育鍛煉水平較低組的斜率顯著高于較高組(t=2.15,df=1 157,P<0.05)(見圖 1)【圖1】


4 討 論

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縱向研究探索,結果顯示,心理應激是影響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許多研究均表明心理應激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并且能預測各種健康問題的發生。本研究發現,無論在首次橫斷考察中,還是在縱向分析中,心理應激都是疾病的有效預測變量(P<0.05),從而進一步支持了先前的相關研究。

體育鍛煉應激緩沖假說認為,心理應激會打破原有的身心平衡狀態,危害機體健康,體育鍛煉能夠通過心理和生理等途徑提供應對資源,減少心理應激反應以使機體重新恢復內穩定和心理康寧狀態.在這一模型中,假定所有的人都存在一定程度和/或不同類別的應激易感因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閾值,超過這一閾值即會觸發,從而出現各種應激性健康問題,體育鍛煉有可能是左右這一閾值的調節變量,從而影響應激與健康之間的關系。 從現有的文獻來看,該領域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橫斷研究,各變量是被試間的,因而難以對健康狀況隨著心理應激的變化在不同體育鍛煉水平個體間的差異作深入分析。

本研究通過多層線性模型分析體育鍛煉與心理應激的交互作用對疾病的的影響。結果顯示,在面臨相同心理應激水平時,體育鍛煉水平較高的個體疾病得分要低于水平較低者(P<0.01),并且隨著心理應激水平的增加,疾病得分也隨之增加,但是低體育鍛煉組和高體育鍛煉組增長的斜率顯著不同(P<0.01)。 由此說明,體育鍛煉能夠調節心理應激對健康的作用,面臨心理應激時,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個體相對于不經常鍛煉的個體更不容易出現心理應激引起的健康問題,該研究結果為體育鍛煉的應激緩沖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從機制上來說,目前主要有心血管假說、神經內分泌假說和注意轉移假說等,但本研究并未在機制層面作出探討,還尚待進一步研究。

然而,本研究同樣存在以下4個局限點:(1)樣本為青少年學生,并未延伸到其他研究人群,因此未來研究應該拓展研究對象的范圍,從而為這一假說提供更為詳實的數據;(2)研究工具采用的是自評報告的方式,這可能存在被試的反應偏差,在未來的研究中應多采用客觀的測量工具,重視客觀數據檢測;(3)對被試體質水平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被試體質水平和體育鍛煉因素之間存在邏輯和理論上的相關性,然而本研究由于條件限制,未能采集體質狀況的客觀數據,因此是否體質水平和體育鍛煉共同承擔對方差的貢獻率,值得進一步研究;(4)從時間跨度上來講,本研究只追蹤了1年,這有可能對模型的估計產生偏差,希望有興趣的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

5 結 論

(1)心理應激與疾病之間的關系密切,并能有效預測疾病的發生。

(2)體育鍛煉和心理應激具有交互作用,較高水平的體育鍛煉能夠減緩心理應激對健康的負面作用。

參考文獻

[1] LARAZUS R 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3,44:1-21.
[2] ZUZANEK J,ROBINSON J P,IWASAKI 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stress ,health and physically active leisure as a function of life-cycle[J].Leis Sci ,1998 ,20(4):253-275.
[3] FRANCO G P,DE BARROES A L,NOGUEIRA-MARTINS L A ,et al.Stress influence on gene is ,onset and maintenance of cardiovasculardiseases :literature review[J].J Adv Nurs,2003,43(6):548-545.
[4] SIERVO M,WELLS J C,CIZZA G. The contribution of psychosocialstress to the obesity epidemic:an evolutionary approach[J]. Horm MetabRes,2009,41(4):261-270.
[5] JACKSON E M,DISHMAN R K.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laboratorystress: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 Psychophysiology,2006,43(1):57-72.
[6] 尹劍春,童昭崗,顏軍。中小負荷運動對反復心理應激大鼠血清皮質酮、IL-2和血漿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5,24(4):419-423.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