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也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通稱。我國的各個民族,從古代走到現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以及地域的習俗、語言、天學、農學、地學、工藝、蒙學讀物、禮儀、文字、易學、數學、學術、建筑、舞蹈、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心理、音樂、喜劇、宗教、信仰、社會組織、政治、道德、倫理等都屬于國學的范疇內。
也可以說國學是包含了所有的科目,國學的內容中確實涉及到了很多的領域,但是依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規律進行分梳??傮w上來講,國學可以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常識層面,也就是國學中的字母,例如:謙詞、稱謂等等。第二個層面是技藝與學術的層面,也就是說傳統文化中的各個類別各個方面,其中包含了民間技藝、地方文化、學術研究的弘揚與傳承,是一種較為專門的方面,必須要培養人才來對這些絕學進行繼承。第三個層面是人生意義及道德價值的層面,從國學的角度來看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去做人,以此來使文明素養得到提高,讓人懂得什么才是人生的價值,對人格的操守進行有效的培養,以此來安身立命,這也是當前公民社會重建公德的一種基礎。第四個層面指的是民族精神,也就是說國魂與族魂這個層面,這與中華民族在當前世界民族中立足并與世界民族之間進行文明對話的問題有非常大的關系。
國學按照傳統的學術與圖書進行分類,能夠分為經、史、子、集這四個部分,或是考據、義理、經世之學、辭章等多個方向。
國學最主要的價值處于第三與第四這兩個層面。國學這個名詞,原本是在清朝處于內憂外患時期,被東西列強瓜分中國的時候,由我國學者黃節、章太炎、鄧實等先生在日本流亡時引自日本的一種概念,用來概括我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歷史文化。自從國學這一名詞被日本流亡的有志之士使用后,國學的核心就是指我國民族的歷史文化根本的精神價值。
一、國學對文學的沖擊和影響
(一)國學興盛的具體原因
國學是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發展精華,在文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什么事物,只要出現了就有一定的規律,出現國學熱也必然符合了文學的發展規律。這也放映出我國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回歸,這是一種傳統的文化精神回歸,能夠使我國幾千年來的優秀民族思想和文化得到傳承。
在當前社會中,不管是社會的建設還是文學的發展,又與傳統的文化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系。想要對社會的道德秩序進行建立就必須要有傳統的文化道德作為基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文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所以說,我國的傳統文化與其他的任何文化相比,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斷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文學的發展。所以,國學的興盛不是一種偶然現象,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二)在文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文學發展到今天的這個過程中,文學作品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但是其整體走勢越來越低俗、越來越商業、也越來越娛樂化。文學在這種繁榮的背后顯得一片繁亂,理念與思想顯得格外復雜,觀點也較為混亂,讓讀者無法感受到文學所要表達的內容。
無法辨認出作品所具備的文學價值,讓讀者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吸收到更多的知識。隨著現代文學的發展,當前優秀的作品越來越少見,當前都市中的躁動與浮夸對我國的現代文學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作品中的深度與內涵都有一定的減弱,這些都無法代表我國現代文學的整體水平。在我國的現代文學史中,也存在大量的優秀作家與作品,這些作品在現在依然能夠稱之為經典。
(三)國學對文學的沖擊
有大量的學者都覺得隨著國學的興盛給我國現代文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由于當前對國學的推崇和熱衷,給人們帶來了一種錯覺,就是覺得現代的文學作品的質量與傳統文學無法相比,使得現代文學的地位變得越來越低。這種對國學的盲目推崇,不但無法更好的詮釋我國的傳統文化,同時無法對現代文學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在文學中國學的發展歷程
國學是將儒學作為基礎的傳統學術和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是數千年來的發展和傳承的結晶,必須要用客觀的態度來進行對待。
在現代文學發展的初期階段,人們一直都對我國傳統的文學抱以一個批判與懷疑的態度。這種對國學抗拒和否定的態度,將國學進行完全的拒絕,這種態度對于現代文學的發展來說,無法起到任何一點積極的作用。
隨著現代文學的不斷發展,當前,人們已經能夠運用理性的目光來對我國傳統文學進行看待,用一種客觀的態度對傳統文學中的精髓與糟粕進行對待。我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道德觀都能夠對現代文學內容的發展與深入起到一個非常好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傳統的儒家文化更是其中的經典,在當前的文學與社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如:和諧社會的理念就是源自于儒家思想;于丹主講的《論語》受到人們的關注;百家講壇中國學的經典被解讀等等。所以,對國學必須要全面的看待,使國學能夠更好的為現代文學進行服務,運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國學,對國學與現代文學之間的關系進行辯證的對待,必須要與時代同步,將現代文學與國學進行巧妙的融合。
三、現代文學作家必須要有國學的陶冶
文學的主體就是作家,作家自身的為人之道,也就是作家的人生境界以及人格操守,作家自身的人文修養以及文化底蘊,對現代文學的水平以及作品的水平有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現代文學作品的實際水平,與現代作家對自身文化傳統的理解以及把握有直接的關系。官私史籍、經與經學、諸子百家、隋唐佛學、魏晉玄學、宋明道學中含有巨大的寶藏,也是人們非常重要的一種精神資源。傳統的文人將儒釋道這三教來進行治心、治身、治世,當今的作家也能夠用其來對自身進行滋養、陶冶自身的身心,以此來使自身的人品和文品得到提升。
四、中國現代文學是我國文化內在發展的結晶
我國的現代文學也就是新時代的一種縮影,是中外、中西文化在近三百年間進行交融會通的一種產物,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向世界各國的文學進行學習的結晶。事實即是如此,無法進行否定。
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出,我國的現代文學也是我國文化一種現代化的形態,是我國作家所創作的作品,以此來反應出我國國民在我國與世界上所發生各種各樣的人與事,也是其中一種感受,用來表現心靈世界。即使在當前這種地球村、全球化的時代下背景下,中外文化的融合越來越密切,無法進行分解,但是,我國的現代文學依然被稱作為中國文學,這也就是說明,我國的文學無法脫離中國文化中的內在性、根源性以及文學的發展道路。我國的現代文學是指中國的文學,而不是指在中國的文學或是外國文學在中國,這也就說明了中國文化在自身中是內在理路的一種發展的過程以及結晶,這些都無法排斥我國文學向世界各國的文學進行學習與參鑒。
結語
我國社會在當前對于敬畏之心有非常明顯的缺乏,這是誠信與信仰的一種系統,是屬于內在的一種自我約束,在這個方面,國學中有大量的資源?,F代文學主要的社會責任就是要促進國民對文化的認同、達到終極關懷以及倫理共識的重建目的,這與國學的復興有非常明顯的一致性。本文的看法就是必須要對我國的文化進行有效的呼吁,讓中國文化這棵參天大樹能夠老干發新枝,想要做到這些也必須要有大量的文化人才可以進行創造和轉化。
參考文獻:
[1]魏紅翎.成都地區大學國學教育的現狀與前瞻——基于成都大學國學教育調查的分析[J].學園,2014(01).
[2]王立.國學與文學主題學關系的幾點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2012(03).
[3]吳根友.魂兮歸來話牢騷——國學與文學關系雜談[J].長江文藝,2013(05).
[4]蔣寶麟.文學.國學.舊學:民國時期的南方學術與學派建構——以東南大學、中央大學中文系為中心[J].社會科學,2012(03).
[5]余悅.學科史.研究史.學術史——國學與古代文學關系的三個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11(31).
[6]王觀蓉.淺析國學與古代文學思想[J].青年文學家,2013(04).
[7]王富仁.“新國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J].文藝研究,2007(03).
[8]吳立穎.國學和現當代文學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