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 探索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具有強烈的積極情緒色彩, 是從事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 也可以說是天然的啟蒙者。即可以引導, 又可以培養。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的途徑很多, 但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是從教學內容著手, 所以通過體育教學來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乃至愛好, 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參加體育運動的樂趣, 是奠定學生終身參加體育的前提〔1〕。對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參加不同選項體育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進行研究, 以探討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希望能為本院全面實施選項體育課教學提供一些理論參考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大理學院2004級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參加不同選項體育課教學學生共399人, 其中男生203人, 女生196人。
2.2 研究方法 以2004-2005學年和2005-2006學年學期結束前, 對學生進行100m跑、1500m( 女生800m) 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 女生仰臥起坐) 4項素質進行測試, 分別作為教學前后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績。計算相應的平均數、標準差, 然后進行教學前后均數差異的t檢驗, 全部數據統計處理在奔Ⅳ計算機上完成。
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設計調查問卷的方式, 設計五個選項內容, 選項為“同意”和“不同意”兩種, 對同意的人數進行統計。
3 結果與分析討論
3.1 不同選項體育課教學前后男生身體素質狀況比較 男生體育選項課教學后各項身體素質平均成績均優于教學前, 其中, 100m跑、武術、足球課選項課有高度顯著性( P<0.01) 差異; 1 500m跑、籃球、排球、武術選項課有顯著性( P<0.05) 差異, 足球選項課有高度顯著性( P<0.01) 差異; 立定跳遠選項課無顯著性差異; 引體向上選項課成績差異有高度顯著性( P<0.01) .見表1.
3.2 不同選項體育課教學前后女生身體素質狀況比較 女生體育選項課教學后各項身體素質平均成績均優于教學前, 其中, 100m跑、田徑、健美操選項課有高度顯著性( P<0.01) 差異; 800m跑、田徑、健美操選項課有顯著性( P<0.05) 差異; 立定跳遠、仰臥起坐選項課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3.3 分項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表3表明: 87%的學生認同了這種教學形式, 81%的學生對所選項目的興趣得到進一步增強, 76%的學生認為技能得到了提高, 學生從分項教學中覺得獲得了一種“成就感”, 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對體育鍛煉更加有了興趣。見表3.
3.4 問題討論 大學時期正是人體器官系統進一步生長發育趨于成熟, 各項身體素質達到最高水平的重要時期, 大學生體質現狀調查結果顯示: 機能、素質指標在大學二年級結束時達到高峰, 然后逐漸下降, 在畢業時出現明顯、普遍的下降〔2~4〕。本研究結果表示, 大學二年級選項課結束時, 學生身體素質均明顯上升, 但也有部分選項課的部分身體素質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特別是女生在800m跑出現明顯下降趨勢( 見表1、表2) , 這與女生對枯燥的中長跑出現抵觸情緒有關。另與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身體素質練習有關。同時一些項目如武術、健美操因較多的柔韌練習也使力量、速度項目的測試成績出現暫時的下降。
3.5 完善考核體系 學生接受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而不是象競技體育一樣, 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指標去追求運動成績和競賽的名次。通過考核促使學生重視體育教學的綜合效益, 要根據不同項目的技術特點和身體要求, 每個選修項目一般每學期安排2~3個考核內容( 占50%) , 每學期安排2~3個身體素質的考核內容( 占30%) , 不固定具體的考試時間, 當學生認為可以達到考試要求時, 隨時可參加考試, 學生對考試的心理壓力明顯降低, 敢于考試善于考試的能力在提高〔5〕。理論采取寫小論文和心得體會相結合的辦法( 占10%) , 另外學生的個人出勤、表現、學習態度等( 占10%) .
4 結論
分項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征、自我意愿及發展的內在需要, 盡量滿足其興趣愛好。因而贏得了學生的積極支持和配合, 大大強化了學習積極性, 共同的興趣成為強大的推動力, 促使大家自覺地克服困難, 提高和完善技能與技巧, 滿足自己多方面的發展需要。
在教學形式上, 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局限,改變約束性強的班級授課制, 創造了以共同愛好與需要為基礎、以選項相同的學生分班授課制。這既拓展了更為廣泛的授課時空, 又使教學的中心突出, 針對性、實效性大大增強, 大膽培養學生的自己鍛煉意識、能力和興趣,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鍛自練習慣。
分項教學由于教學內容集中, 具有技術性強、專業知識要求高的特點, 同時打破了原班級單位而重新組合, 教學對象具有層次復雜的特點。因此在客觀上要求體育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 并且還必須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高度的敬業精神, 善于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5 建議
從表3表明, 32%的學生編班與自選不一致,29%的學生一學期后想重選,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選項和重新選擇要求, 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使選修課不流于形式。
選項教學中學習內容的選擇和技術評定的依據無權威性, 多為教師自定, 如何改進須加強研究。建議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 由教務部門牽頭組織編寫分項教學的校本課程, 避免隨意性, 明確教學內容和評定標準〔6〕。在教學過程中, 要加強資料的收集和教學的反思, 以便為今后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做好準備。
[ 參考文獻]
〔1〕楊民光。大學生體育興趣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4,( 3) ∶62- 64.
〔2〕陳琳偉, 歐美珍。學生身體素質狀況的追蹤調查研究〔J〕。體育學刊, 2000,( 6) ∶82- 83.
〔3〕邵洪范, 夏蒂, 李國泰, 等。2002年重慶市大學生體質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 2003,( 6) ∶62- 86.
〔4〕周建偉。大學生體質狀況的動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4,( 4) ∶506- 507.
〔5〕徐金堯。對普通大學生體育喜愛度的實驗研究〔J〕。體育與科學, 1999,( 3) ∶43- 45.
〔6〕王志蘇。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幾個問題〔J〕。 體育與科學, 1999,( 3) ∶6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