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體育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體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質的根本。青少年的健康是國家的財富,是國家的生產力和競爭力,青少年健康又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了健康才有青少年的幸福生活,才有每個家庭的和諧安寧。另一方面,體育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基礎。體育鍛煉能培養勇敢頑強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質、迎接挑戰的意志、承擔風險的能力,學會競爭與合作,理解成功與失敗,這些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體育所激發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也是中華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
一、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有調查表明,我國中小學生形態發育水平和速度、力量素質與以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高,部分常見病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呈下降趨勢,肺活量有所下降。肥胖兒童超體重比率增長較快,近視率居高不下,"文明病"有所發展,另外我國的學生心理品質方面存在一些明顯弱點甚至出現某些問題,如:抗挫折能力下降,意志力及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團結協作精神都比較薄弱。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鍛煉身體會影響學生學習成績,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尤其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更有責任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推進素質教育,以切實加強學生身體全面健康。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健康第一"的概念
"健康第一"的"健康"概念遠遠寬于"體質"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適應社會良好的總稱。"教育部體衛司楊貴仁司長就指出"新課程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應注重體育和健康教育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里,將學校體育工作定位在健康的增進,將體育學科內容定位在體育和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
"健康第一"的思想揚棄了單純生物觀念的學校體育思想和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由于"健康第一"思想強調了體育和健康教育相結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與體育學科的建設有了緊密的連接點;也使健康的維護和增進的效益延伸到了終身體育的空間;使體育學科目標設立的"可能"和"應該","現在性"與"將來性","學科教學"與"學校工作","運動學習"與"身體鍛煉"都有了緊密結合的基礎。特別是"健康第一 ",將培養學生意志和社會性列入"健康"的范疇,更使體育為素質教育服務特殊作用得以明確,使教學內容的教材化有了新的方向。
三、組成部分
(一)身體健康。一般指人體生理健康,能適應一般工作、學習、生活的需要四肢健全、心肺功能正常,無疾病狀態。
(二)心理健康。一般指三個方面的標志:第一,具備健康心理的人,自我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定的,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狀態的平衡。有自尊、自愛、自信心,而且有自知之明。第二,一個人在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和信任。第三,健康的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切合實際地、不斷進取,有理想和事業上的追求。
四、落實"健康第一"思想的主要途徑
(一)轉變觀念。開展健康教育是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重要措施,是國家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決定要求,是必須完成的教育教學活動。體育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以"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進行思考、設計和操作。這里要將大健康觀與素質教育統一起來,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出發,使健康第一思想在體育教學全過程得以體現和落實,特別強調教師主要不是以教會學生掌握某個項目的技術為目的,而是把這個項目作為一種手段和載體服務于健康這個目標,達到增強意識和提高健身能力的目的。
(二)正確處理學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在體育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運動處于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狀態。因為運動會使人體的各個器官、生理系統都得到鍛煉,人體的各種生理結構及各種機能都相應得到改善和提高,也為從事各行各業的人提供健壯的生理條件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要注意適度適量,切記不要"教者發令,學者強應、學生身順而心違".
(三)搞好環境和氛圍人際關系。學生間、師生間的和諧,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是指更新教具、設備,如在教學中,活動場地的布置、器械的擺放、場地的畫法等,使學生一到操場指定地點排隊,就對課堂環境有個新鮮的感覺,產生躍躍欲試的良好心理狀態。人際關系的和諧是指融洽的師生間、學生間的關系。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多與他們進行接觸交流,注意洞察他們的心理變化,溝通情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友愛愉悅的氛圍中成長,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和鍛煉的方法,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
(四)體育考核的指標、標準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不要過于勉為其難,力不從心容易出事故,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學活動中講究"實、活、新",提倡"情、趣、美".要通過學生對運動、健康和對安全的理解以及合理的運動實踐,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興趣,培養保持和增進健康的能力并自覺投入鍛煉。當今學校體育應突出"健康行動"的理念,單純追求運動成績越高越好,反而會出現危害身心的負面效應。所以,在評價學生體育成績時,在內容上應從全面反映學生身心健康出發,要鼓勵學生走出為"分數"而鍛煉的誤區,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和學習。如課外自學體育知識、發揮自己的技術專長以及具有自創性運動和鍛煉方法均應通過測試給予認可,使學生走上為健康而鍛煉的正確道路,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健康第一,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因此,我們要通過學校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育道德、普及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形成體育習慣、培育體育審美和提高競技水平,不斷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和機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