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尤其向心性肥胖已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向心性肥胖是代謝綜合征必備條件之一,是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腦血管意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發病的根源.眾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當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臟器周圍時,會增大健康的風險性,更容易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代謝性疾病,而腹部內臟脂肪堆積過多,其原因多與不良飲食習慣和運動不足密切相關,因此運動對向心性肥胖的防治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1].
1 向心性肥胖界定及危害
向心性肥胖亦有人稱之為中心型肥胖,指的是患者體內脂肪沉積是以心臟、腹部為中心而開始發展的一種肥胖類型.肥胖分為中心型肥胖\\(即向心性肥胖\\)和全身型肥胖.研究發現,腰圍大于臀圍的向心性肥胖患者發生各種并發癥的危險性較高,其并發動脈硬化、腦卒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各種并發癥的危險性約是全身性肥胖者的2~3倍,而且腰圍越大,危險性越高[2].
由此可見,向心性肥胖的危害不容忽視,但由于早期向心性肥胖患者體型表現為腰圍比較大,四肢相對較小.所以單純從身體質量指數的測定很難發現,就導致了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期.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發布的關于向心性肥胖的標準\\(此標準以腰圍為界定\\),我國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的將被確定為向心性肥胖.
2 向心性肥胖的發病機制
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中作用效果最好的是皮質醇.某種程度上,單純性肥胖伴有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導致血漿中的皮質醇升高;而對于繼發性肥胖,血漿中的皮質醇會明顯升高.總之,血漿皮質醇的升高會引起胰島素升高形成肥胖,而向心性肥胖就是因為內臟脂肪組織比外周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皮質醇等敏感性低引起的.談到向心性肥胖的發病機制,必然要說道胰島素和代謝綜合征.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向心性肥胖與代謝綜合征及胰島素抵抗有著密切關系.肥胖是代謝綜合征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和核心環節,也就是說肥胖是代謝綜合征的一個重要臨床表現;其次,肥胖與胰島素間可能是因果關系,也可能是并存關系[3].研究顯示,內臟脂肪組織比外周皮下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低,形成胰島素抵抗,但對具有脂解作用的兒茶酚胺類較敏感,從具有代謝并發癥的向心性肥胖患者中檢測到其內臟脂肪組織的β3-腎上腺素敏感性增加[4].因此,大多學者認為,肥胖者過多的內臟脂肪組織可以釋放游離脂肪酸\\(FFA\\),從而增加肝臟的糖異生,降低肝臟對胰島素清除率,導致骨骼肌對葡萄糖利用和糖原的合成受抑制[3].這便出現了外周骨骼肌的肌無力以及身體的向心性肥胖,但這僅僅是外在的表象,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體內代謝的失衡即將對動脈硬化、腦卒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等起到了一個激活的作用.
3 運動減肥機理的相關研究
3 . 1 運動改善代謝、調節機體內分泌功能的研究
機體在運動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來支持骨骼肌的活動,因此,從能量消耗角度而言,運動是可以起到減肥作用的.由于當代人們缺乏體育運動,能量的消耗受到限制,導致肥胖人群不斷擴大.有氧運動可以通過增加能量的消耗減少體內脂肪的積累,抑制脂肪細胞的增生和減小脂肪細胞的體積,并且降低攝食效率,減少脂肪的沉積[5].其次,部分肥胖者是由于胰島素抵抗所致,胰島素抵抗引起肌細胞與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導致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長期有氧運動可以使胰島素受體功能不同程度的增強,這樣組織與胰島素結合能力得以改善,同時降低了胰島素在血液中的濃度.胰島素具有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當血漿中胰島素濃度下降時,脂肪的分解加快,使體脂減少[5].因此,有氧運動可以調整機體代謝,調節能分泌系統功能,具有促進脂肪分解的作用.
3 . 2 運動改善脂肪代謝的研究
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血脂組成成分.運動過程中,機體中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大,激發脂蛋白酶的活性,從而促進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同時提高高密度質蛋白的水平[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轉運肝外組織中的膽固醇至肝內分解,它不僅不會使膽固醇在動脈壁上堆積形成脂斑,而且還能使已堆積的膽固醇分解.因此,運動在防止血管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發作具有重要意義.
3 . 3 運動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研究
有氧運動可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胸廓及膈肌的活動度,加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從而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體的體力與健康水平[7].經常進行有規律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改善體內T細胞核B淋巴細胞功能.適當進行中強度的耐力運動可增強腹腔內巨噬細胞內酶活性及其吞噬作用,同時NK細胞的數量也會顯著增加,這對提高機體免疫都具有促進作用.
4 運動改善向心性肥胖的措施
運動促進健康,與藥物相比,運動減肥因其健康、有效和零副作用的特點受到人們廣泛關注,也是當今專家研究的熱點.當今肥胖的產生主要以疾病和飲食不規律兩個方面為主.大量研究證明,降低高糖高熱量食物攝入,增加消耗是減肥的首選方式[1].在適當控制飲食并合理飲食的情況下,參加體育運動,促進脂代謝,脂肪得到大量分解,內臟脂肪堆積得到限制.運動可以有效降低人體血糖水平,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以及對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良好調節[8].在運動項目的選擇應具有針對性,運動處方可選治療性運動處方和康復性運動處方.對運動項目設定上應以有氧運動為主,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運動開始以慢為主,動作做到位,運動項目可選太極、健身體操、步行和單車等,強度不需要很高,微微出汗為宜,時間40~60min,每周進行5~7天,可適當增加一些力量訓練,訓練過程可以有醫務監督,確保安全有效的進行.向心性肥胖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建議患者長期進行.
5 結語
向心性肥胖發展下去必然會引起代謝類疾病的產生,是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腦血管意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發病的根源,就目前現有研究來看,學者們一般把向心性肥胖結合代謝類疾病研究或者作為研究肥胖的一個部分,目前代謝類疾病的蔓延及擴大化,有必要增加對向心性肥胖的重視度,向心性肥胖的預防、發病機制及監控方面應進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目前的研究現狀為突破口,從向心性肥胖潛在的危害和發病機制進行研究,并從運動的方式對向心性肥胖干預進行理論剖析,提出針對治療向心性肥胖的運動處方,希望對向心性肥胖的實踐治療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寶玲 ,何玉秀 ,王凌 .運動防治向心性肥胖的研究進展 [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8\\).
[2] 聞鳳霞 ,王英 ,張瑞杰 ,等 .向心性肥胖與全身性肥胖關系的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12\\):1503.
[3] 顧鄉,李敏.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 志 ,2006.
[4] Bergman RN,Mittelman SD.Central role of the adipocyte ininsulin resistance[J].Basic Clin Physiol Pharmacol,1998,9\\(2-5 \\) :2 0 5 - 2 2 1 .
[5] 張鈞 ,牟少華 .體育康復學 [M].2版 .廣西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145-147.
[6] 張新定,胡隆成,張琨.單純性肥胖有氧運動的康復機理與運動處方[J].現代預防醫學,2008\\(4\\).
[7] 周士枋 ,范振華 .實用康復醫學 [M].1版 .江蘇 :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8:792.
[8] 柏友萍 ,張晶 ,江雙雙 ,等 .減肥運動處方對超重肥胖大學生體脂、血糖與抵抗素的影響[J].衛生研究,2013\\(4\\).
[9] 胡隆成,劉云武.人體致胖機制與運動減肥的研究[J].瓊州大學學 報 ,2006,13\\(5\\):43-45.
[10] 張佐璉 .單純性肥胖的運動處方 [J].中國臨床康復 ,2002,6\\(7\\):9 3 8 - 9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