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體育論文 > > 地震災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現狀調查
地震災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現狀調查
>2024-03-16 09:00:00


1 前言

2013 年“4·20”蘆山 7.0 級強烈地震發生后,雅安市的 359所學校中就有 356 所受災,大多數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特別是重災區之一的天全縣農村中小學受到嚴重影響[1],更加嚴重的是“4.20”蘆山地震使中小學生的身心受到了巨大創傷,年齡越小長期遺留的心理問題越難治愈,抓住用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機遇,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的建設,對蘆山地震災后農村中小學體育場地設施恢復重建、特別是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活動在地震災后的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本文結合“4.20”蘆山地震災后重建,以天全縣農村中小學為例,對地震災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研究。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始陽中學、始陽小學、魚泉鄉中心校和新場鄉結里村小學的部分在校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查閱相關學術論文、政府文件報告,收集國內有關“5.12”汶川地震及“4.20”蘆山地震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影響的相關研究論文,為本調查提供參考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設計“4.20”蘆山地震后天全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問卷,對所需調查的學校實地走訪、并發放調查問卷。每所學校抽發 50 份,主要是發給在校學生,共計發放調查問卷 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 195 份,回收率為 97.5%.

2.2.3 數據統計法對所收集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統計、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地震后天全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的狀況

3.1.1 對體育課的影響結里村小學、魚泉中心校、始陽小學的體育課時為 40min/節,每周 1-2 節體育課;始陽中學除 9 年級一周兩次體育課外,7、8 年級體育課時為 45min/ 節 / 周,大多數學生覺得學校在體育課程設置較地震前、后并無太大變化。小學一、二年級一周四節體育課,小學高年級一周三節體育課,初中一周三節體育課,這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體育課的課時數,可見,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并未得到保證,學校沒有按照相關文件規范安排體育課時,體育功能、作用的價值被低估,體育教學沒有列入學校發展的重要位置,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運動鍛煉對處于生長發育快速期孩子的身體新陳代謝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如果長時間忽略青少年生理所需的身體活動,對孩子肌體的健全發育是存在極大弊端的。

3.1.2 對課外體育的影響《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規定要貫徹落實學生體育健康標準,應保證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每天至少 1 小時。課外活動是學校體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所調查的幾所農村學校并沒有詳細的課外活動安排表,學生主要是通過在學校上體育課參加到體育鍛煉中,學校課外活動的內容、形式單一,標準質量不高,校園里沒有形成濃厚的體育活動氛圍,在校學生對學校組織體育活動自由散漫的方式并不滿意,應試教育的壓力,課外活動的時間大多由文化課老師安排分配,沒有時間和學習任務重成為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據了解,課余時間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學生,大多數是獲得了家長的批準與支持才進行的。

3.1.3 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影響86.67%的學生贊同體育活動對災后精神文化建設是有幫助的。軀體、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均處于良好的狀態,是現代定義健康的新標準,健康診斷中包括由社會環境各異引發的心理問題。體育鍛煉能使中樞神經系統激活水平達到愉快狀態,學生通過體育動作的練習,能夠轉移對地震恐懼的注意力,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流,增進彼此的感情,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在體味到喜悅與成就感的同時增強個人自信自尊心[6],從而排除個人性格和心理狀態中的不健康因素,使人達到身心平衡,獲得身心健康。體育活動已成為青少年緩解學習壓力的方法和鍛煉身體、充實課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中小學生對參加體育各項活動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烈的渴望,這就為災區學校今后體育活動的開展鑒定了良好基礎。

3.1.4 地震后對體育鍛煉有了積極的認識絕大多數同學在突如其來的地震時第一反應是:奔跑。57.95%的學生認為通過跑步的訓練可以在自然災害來臨時,加快奔跑速度可以緊急避險。人類在面對突發性自然災害時除了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還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地震中的奇跡也證明了體育鍛煉對人們規避地震災害可以發揮積極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在緊急狀況發生時能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

生存技能是一個人在社會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能力,掌握危險中迅速逃生的基本方法,提高抵抗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對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跑步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運動方式,并且沒有特殊的場地器材等要求,便于開展訓練,良好的體能、堅強的意志,可以在長期堅持體育訓練中培養,在發展學生耐力的同時,強化自身生存意志,提升學生應對生存危機的社會生存能力[6].

3.2 地震后,影響天全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

3.2.1 學校場地器材不足的問題因為地震更加突出因學校場地器材不足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受影響的比例為61.54%.體育場地設施器材是開展學校體育的物質保障[8],在經濟狀況不佳的地區,用于學校體育經費開銷的資金份額較少,尤其農村經濟滯后,以致學校體育缺乏有力的物質保證,場地器材不足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嚴重挫傷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災區農村中小學受各項因素的限制,學生在體育訓練、競賽方面未有明顯突破。

抗震救災過程中,學校體育場地起到了抗震指揮中心、臨時避難所、過渡性住房建設用地等作用[7].始陽中學自 2008 年新建學校后,對室外塑膠跑道并無定期保養修護措施,加之“4·20”地震后搭建過渡安置板房,拆除后更造成塑膠跑道表層干裂崩開,嚴重影響到學生進行專業的體育訓練,現只有破落的兩個籃球場,和一個由磚頭堆砌的簡陋乒乓球桌;結里村小學原本教室就很簡陋“,4·20”地震后“,壹基金”慈善聯盟在學校僅有的一塊水泥籃球場上捐資搭建了臨時活動板房,至今仍在使用中,學?;顒訄龅孛娣e受限,同學們直呼操場面積過窄、什么活動都不好開展;始陽小學在 2013 年 5 月 6 日整體搬遷到由臨時活動板房搭建的新校址復課后,學校并無多余的場地供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甚至影響到平日里大課間活動,因場地活動范圍受限,學校在地震搬遷后再沒舉辦運動會;魚泉鄉中心校受“4·20”地震影響,校舍出現墻體開裂和不同程度斷裂,因地勢相對偏高,場地設施受損面積不大,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操場范圍限制相對其它幾所學校影響不大。所調查的四所農村中小學沒有規范的足球場、田徑場,甚至沒有單雙杠,學?,F有體育器材因平時疏于保管、年久失修等原因以致大部分陳舊、破損“,4·20”地震后也沒有及時更換破損的體育器材設施,無疑給正常的體育教學埋下了安全隱患。由此觀之,災區農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狀況并不樂觀,均未達到《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3]中的體育器材配備標準。據悉,由于部分中學進行“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重建,運動場地、實驗室等被調整占用,體育及實驗操作教學受到較大影響,2014 年雅安市初中畢業及升學考試現已取消體育等 3 科考試。

3.2.2 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的指導是影響其參與體育活動的根本因素19.49%的學生認為,沒有專業的體育指導教師也是影響其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之一。指導學習動作技能、組織課堂體育常規活動的則是體育教師,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調查,學生的體育課分別由語數外等學科老師輪流擔任,災后也并沒有及時引進專業的體育教師,同學們普遍反映體育課僅是在完成學科老師規定的學習任務后經老師允許方可外出自由玩耍,課前熱身活動單一,沒有豐富的體育游戲,大多是圍繞操場跑步幾圈后便解散自行活動,準備活動有時還不到 5分鐘,許多學生認為自己參加體育活動和老師有密切關聯,其中還包括原來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專業的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制做簡單的運動器材,改善教學條件:如橡膠帶可作為跳皮筋,也可作為跳竹竿的“軟竹竿”,折疊紙飛機練習投擲等,這一做法不僅能使農村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的不足得到彌補,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小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4 結論和建議

4.1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天全縣農村中小學體育還存在著學校體育觀念滯后、師資力量匱乏,場地、器材缺乏等問題,致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和項目大受限制,處于被動狀態。

4.2 建議

2013 年 7 月 6 日,國務院發布的《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優先安排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恢復和重建受損的體育場地設施;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也要求進一步完善體育器材設施,這是蘆山地震災后農村中小學體育恢復重建的基本原則,也是精神文化、體育教學制度等方面的重建根本保障,因此根據天全縣自身實際情況,提出以下相應對策。

(1)學校要認真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按照相關文件標準科學安排體育課時,有組織、多渠道開展體育課外活動,在引進體育器材時可以結合學生的運動喜好,有針對性的增加學生普遍喜愛的運動器材,如羽毛球、乒乓球、皮筋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體育運動的健身娛樂功能,有助于培養健全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適應能力;(2)及時引進專業的體育教師,發揮校內體育積極分子、體育骨干的作用,結合災區學生實際情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融入在受災時利用體育技能求生的方法,學生的防災救災意識重在平時養成,才能在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來臨時迅速逃生自救;(3)把握好“4·20”蘆山地震災后重建契機,在重建過程中要有效利用國家政策,倡導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救助款項、物資、設備等公益專項捐贈,完善體育場地器材保護措施的管理制度,開發現有空地資源,合理規劃學校體育場地重建;(4)災區學校成立體育指導小組和心理援建小組。有專業的體育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能讓學生們更充分了解體育,體驗到體育帶來的快樂;此外,青少年因年紀偏小、自我調節心理意識較弱,需要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能及時調節因地震造成心理存在的問題,幫助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依托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有利的地理優勢,校內相關專業可在災區就近設置定點幫扶學校,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推進學校災后重建工作。

參考文獻:

[1] 周 曄,袁星紅。 雅安地震造成天全縣經濟損失 270 多億[N].新安晚報,2013-4-23.
[2] 國務院。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C].2013-7-6.
[3] 教育部印發。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S].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S].教體藝〔2002〕11 號,2002-7-22.
[4] 蔣國權。學校體育場地器材有效開發的實踐研究[R].湖北體育科技,2012(1)。
[5] 國務院發布。全名健身計劃綱要[S].1995-6-20.
[6] 招樂輝,阮小娟,羅為民。對汶川地震帶給體育教育教學新意識培養的研究[J].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9(4)。
[7] 黃兆生,熊洪俊。震后體育場館防災避難綜合利用設計初探[J].山西建筑,2009(10)。
[8] 林 溪,高勇軍。對震后四川災區中小學學校體育若干問題思考[J].體育科技,2010(2)。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