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上海市教委發布了《關于開展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試點的通知》,確定在高中學校體育教學中開展以學生興趣和技能水平為依據,打破傳統年級、班級概念的分層次專項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改革后,專項課的時間延長至80 min,學生側重于專項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提高,了解專項基礎理論、競賽規則、技術、戰術等。通過對16所高中體育專項化乒乓球改革試點學校調查發現,各學校根據本校實際制訂了教學內容和評價方法。在具體實施中也發現,現有的評價方法雖能較全面地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但也存在明顯的弊端,如在制訂評價指標體系時講究面面俱到,指標體系因素很多,學生被禁錮在如何滿足指標體系的要求上,學習過程中缺少明確的技能學習目標。
為更好地完善學習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根據上海市教委《關于高中體育專項化工作指導意見》的相關精神,本文以2013年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乒乓球教學試點學校的部分教師和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試點學校乒乓球學習評價現狀進行分析,參照上海市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結合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目標要求,初步制訂了與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相適應的乒乓球校園運動員等級制度。本研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經歷“系統設計→有序實施→反思優化→提升發展”等階段。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第1批試點學校有17所,其中,開設乒乓球的有16所,乒乓球專項任課教師34名。2013年1月,課題組對13所學校26位老師進行了走訪和問卷調查,并對實行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制度的意義、作用、運動員等級劃分、指標的構成和操作方法等廣泛征詢意見。
1 考核指標的構成
為了能直觀反映學生的乒乓球運動水平,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制度的考核指標主要由專項技能、專項體能及教學比賽構成。
1.1 確定乒乓球專項技能指標的依據
1.1.1 乒乓球技術原理
查閱大量乒乓球教材及乒乓球技術考核資料,選擇推擋、左推右攻、正手攻球、教學比賽作為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制度技術結構指標的主要內容。從乒乓球項目的技術特征分析,推擋、左推右攻、正手攻球代表了基本的擊球技術與正反手基本方位,是乒乓球運動基本技術的構成要素。教學比賽能有效整合乒乓球基本技術(發接球、組合技術、步伐等教學內容),教學比賽的成績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乒乓球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1.1.2 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學校教學實際
對開展乒乓球教學專項化的學校進行調查,各試點學校乒乓球考核內容主要有基本步法、發球與接發球、推擋、左推右攻、正手攻球、單打比賽等。
1.2 確定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指標的依據
1.2.1 乒乓球運動員機能代謝特點
研究表明,乒乓球運動是一項中等強度的以有氧代謝為主的運動。根據乒乓球運動的能量代謝特點,訓練內容應以較低或中等負荷強度,輔以短暫的大強度負荷,并在練習強度和量的安排,以及不同練習內容的組合上體現出來。
1.2.2 乒乓球運動項目特點
乒乓球運動員應首先發展專項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其依據是在乒乓球比賽中,判斷、反應、起動、移動、擺臂等動作的速度要快。其次,發展專項耐力素質。理論上講,乒乓球運動所需的耐力是一種強度經常轉換并與速度和靈敏密切結合的專門性耐力。由此可以認為,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內容按重要程度依次為:專項速度素質、專項靈敏素質、專項力量(爆發力)素質及專項耐力素質。
1.2.3 乒乓球運動主要技術動作特點
乒乓球運動技術動作主要有:正手技術動作——拉、沖、打、挑、搓 (削)等,反手技術動作——拉、打、沖、撥(推)、搓(削)等,以及與之配合的各種步法移動。要很好地完成這些技術動作,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專項速度、靈敏、力量及耐力素質。
1.2.4 各試點學校教學實際
對16所改革試點學校乒乓球教學現狀調查后發現,學生的專項體能考試集中在跳繩、變向觸球臺、變向跑等項目。
綜上所述,根據能量供應特征、各種身體素質的主次關系和素質練習方法的專項化,并結合調查結果我們選擇了跳繩和變向觸球臺作為運動員的體能考核指標。
2 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制度的建立
一個學年,我們跟蹤測試了新中中學、行知實驗中學、延安中學、城橋中學乒乓球專項班200多名學生的快速推擋、正手攻球情況,結合乒乓球專項教師對各等級人數的百分比、考核項目的調查結果,初步制訂了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標準(表1)?!?】
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制度主要以技術和身體素質為主,初步分為6個等級,等級稱號由高到低依次為6、5、4、3、2、1級。前面3級的內容安排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設置了讓他們經過努力都能達到的動作。后3個等級有一定難度,這樣就避免了少數學生思想上的懈怠,引導學生向更高的目標追求。
1~4級由學校認定,5、6級以參加區級、市級比賽成績作為主要依據,由區、市級管理部門認定。這6個等級的認定以技術的認知規律為依據。1~4級主要考察學生的基本技術,學生對乒乓球技術的掌握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從接觸乒乓球到慢慢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后,就開始注意基本功的培養,學習推擋、攻球,逐步加強對球的控制能力,加大速度和力量。再發展到能簡單地使用搓、推、擋、攻等各種擊球方法,打一些有力度、有方向、有威脅的球。通過不斷練習,對來球的旋轉性和方向性能正確判斷,控制球的能力得到提高,發球有落點、旋轉、速度的變化,能熟練地使用搓、推、擋、攻等各種方法回擊來球。5、6級注重組合技術,以比賽為主,這2個級別的學生已基本了解各類球拍的性能,擁有一定的競技水平,動作到位,攻守平衡,戰術意識較強,能針對不同對手采用不同的戰術打法,在比賽中變換不同戰術,且能在學校及區、市級比賽中拿到較好的名次。
3 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制度實踐
在初步制訂了校園乒乓球運動員等級標準后,課題組選擇上海市行知實驗中學高一2個乒乓球專項班進行實踐,其中,男生33人,女生20人。實驗時間為2012年9月—2013年12月。2012年9月—2013年1月,根據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的要求,學生進行了體驗式學習;2013年2月學生專項確立后,進行2個學期的乒乓球專項學習。主要做法是結合教學計劃的安排,在開學初期向學生詳細介紹乒乓球校園運動員等級制度。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制訂合適的目標等級。
在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技能水平進行跟蹤,每2個星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況,并根據調查結果對校園運動員等級制度和標準進行調整和優化。
3.1 學習興趣明顯增強
評價的目的之一是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2個學期的專項化教學后,向學生發放一份學習現狀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經過2個學期的學習,對繼續學習乒乓球有興趣的學生占94.3%??梢?,乒乓球校園運動員等級制度的實施,讓學生練習乒乓球的愿望得到不斷增強,很多人由以前的被動觀望變為主動學習。
3.2 乒乓球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明顯提高
問卷調查發現,2個學期的乒乓球學習后,50.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乒乓球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有明顯提高,40%的學生認為有提高。測試發現,經過2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乒乓球技能得到顯著提高,大部分學生達到了2級和3級水平。
3.3 終身體育意識初步形成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只有在高中階段打好身體基礎,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學會自主學習,培養自我鍛煉的習慣,才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在實施過程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能在體育活動課或業余時間參加一次以上的乒乓球運動,并且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養成了參加鍛煉的習慣。
4 結 論
為更好地發揮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作用,需運用評價方法和多元評價主體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專項運動情況。校園運動員等級制度是對現有評價手段的一個很好補充。從高中體育專項化背景下學科教學的應用價值來看,對乒乓球校園運動員等級制度的研究和實施,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終身體育觀的形成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世忠 . 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與研究[J]. 運動 .2009\\(3\\)
[2] 王建文 . 普通高校乒乓球課新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