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是一項古老的運動項目,是兩人身體接觸、徒手較量的一種技能類格斗體育項目,該運動對抗性強、競爭激烈、技術動作變化多、危險性極高,因而,在運動中極容易發生損傷。本文通過對古典式摔跤運動和損傷部位和損傷成因的分析,積極尋找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壽命。
1 摔跤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部位
1.1 胸肋是運動損傷的主要部位,在古典式摔跤運動中,腰背和胸肋損傷是古典式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部位,這與摔跤的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典式摔跤運動中,許多技術動作需要借助腰部和胸部力量來完成,尤其是正抱、起抱翻、后提抱、滾橋等技術動作的完成更是需要依靠腰部和胸部來完成,因而,更容易造成腰背和胸肋部的損傷。具體來說,在跪撐和滾橋過程中,進攻方的搓揉和雙臂發力容易造成守方隊員肋骨擠壓傷;在正抱、起抱翻、后提抱等提抱過胸過程中,攻方隊員提抱守主隊員時容易損傷肋骨的軟組織;跪撐對抗或雙方對峙雙方胸部擠壓,容易造成肋骨骨折或軟組織損傷;依靠腰部肌群用力的提抱動作不僅使骶棘肌始終處于強直收縮狀態,而且還會使肌肉疲勞堆積導致腰肌勞損;此外,在滾橋和提抱過程中,腰背骶棘肌的突然發力不僅會造成骶棘肌急性操作,還會導致腰背其他肌肉的急性損傷。
1.2 膝部和踝部關節損傷發生率較高。在古典式摔跤運動中膝部和踝部關節操作的發生率較高,這主要是由于腿部力量較弱和不正確的倒地姿勢造成的。古典式摔跤在對抗過程中不允許出現搬動、踢、擋、捉抱下肢等動作,這不僅會導致教練同和運動員對上腋、胸腹、腰背等部位力量訓練極為重視,也會造成對下肢力量訓練過少,造成下肢力量相對較弱,對關節保護不夠,這在訓練和比賽對抗時容易造成下肢膝部和踝部關節扭傷,此外,古典式摔跤還存在站對抗損傷的情況,如果下肢肌肉力量訓練不到位,下肢力量較弱,對關節保護不夠就會造成下肢在劇烈運動中損傷。
1.3 肘部損傷是上肢損傷的主要部位。在古典式摔跤運動中,運動員對手部控把爭奪非常激烈,這就大大增加了上身部位的接觸,在上肢損傷中肘部損傷既與古典式摔跤運動的不規則技術特點有著密切的聯系,也與運動員不正確的落地支撐姿勢有著直接的聯系。正確的落地姿勢尖當手掌著地、肘部屈曲,但許多運動員在落地前時前臂外展、拇指外旋、肘關節伸直,強大的沖力無法得到有效的緩沖必然會直接落在支撐的上肢上,造成關節扭傷、骨折、韌帶損傷或關節脫臼。此外,如果在比賽對抗或訓練時出現犯規動作,如雙方對抗搶把時也會造成肘部損傷。
2 古典式摔跤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
古典式摔跤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據相關運動損傷報告資料顯示,摔跤運動項目損傷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內因和外因兩種,外因主要包括:思想上認識不足、技術動作不合理、運動訓練水平不夠、運動安排不合理等,內因主要是由人體器官組織結構決定的。
2.1 外因。一是思想上認識不足。在訓練中教練員和運動員沒有在思想上充分認識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意義,甚至還將運動損傷的科學預防與體育精神對產起來,這就導致了他們在訓練中既不能積極預防運動性損傷,也不重視對損傷原因的認真分析和總結。此外,一些運動員思想麻痹,好勝心強,輕視運動性損傷的發生和危害,盲目冒失地從事摔跤動作,從而造成損傷。二是技術動作不合理造成的損傷。摔跤技術講求反擊,既要省力又要有效地控制對方,只有懂得力學原理才能用好力,才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但受年齡、知識等方面的限制,運動員在運用反關節技術動作時無法正確掌握技術要領容易引起運動性損傷。三是運動安排不合理和差級別訓練引起的損傷。比賽前或訓練時大強度和高密度的個人直接對抗性練飛容易造成運動性疲勞,進而引起損傷。尤其是在賽前中期階段或傷病狀況下,運動員已處于極度疲乏狀態,如果訓練安排不當更容易引起損傷,而針對身體某部位的大強度訓練,負荷相對集中也容易造成各部位疲勞而引起損傷。此外,運動中不同級別對手間的對抗訓練或實戰也會因技術作用力過強、體重差別等引起急性損傷。四是運動訓練水平不夠引起的損傷。運動員訓練水平不夠是引起損傷的直接原因,運動訓練不僅包括身體素質的訓練、技術訓練和戰略訓練,還包括心理素質、意志品質培養等多方面內容的訓練。在訓練中,由于運動員膝、腰、肘部位肌肉力量不足更容易造成損傷。
2.2 內因。損傷的內因主要是由人體器官組織結構決定的。如膝關兇是人體中最大的關節,許多動作的完成都需要膝關節的參與,但膝關節只有屈伸的功能,而且在人體中位置表淺、杠桿較長,保護結構較小,因而當其所隨的外力超出關節所能承受的范圍時就會引起損傷。此外,在訓練和比賽時,膝關節多處于半蹲狀態,周圍韌帶松弛,保護能力會相對減弱,這更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
3 古典式摔跤運動損傷的預防
3.1 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古典式摔跤運動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靈活性、柔韌性和應變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運動中,手腕、肘和膝關節活動較多,屈伸、轉動較為頻繁,但由于這些部位周圍肌肉較、力量較小、承受的外力也相對較小,因而,在日常訓練中應加強這些部位的專項練習,提高其應變能力,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3.2 充分重視準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充分準備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在實際訓練和比賽中發現,許多運動性損傷多數是由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適宜的準備活動不僅可以隆低肌肉的粘滯性,而且還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因而,充分的準備活動是預防運動損傷發生的基礎環節。大強度超負荷的訓練是必要的,但不能無限地超負荷,尤其是局部運動器官更不能負擔過重,應當采用“一張一弛”的方法,減少過度疲勞,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3.3 提高思想認識,結合專項特點強化力量訓練。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應當加強預防損傷觀念教育,認真貫徹“預防為主”主方針,重視運動損傷。此外,結合專項特點強化力量訓練是提高技能、預防損傷發生的積極措施。因而,在訓練時,應加強膝部、腰部、肘部等薄弱部位的保護和關節的肌肉訓練,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提高薄弱部位完成技術動作的力量素質,減少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4 結論
古典式摔跤運動損傷種類多、原因復雜、部位廣泛,只有教練員和運動員共同重視運動損傷,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損傷的發生,才能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