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普通高校對病傷體弱學生體育課程基本采用三種模式,即: 單設體育保健班( 75. 6%) 、隨班就讀( 9.8%) 和免修體育( 14. 6%) .我校對病傷體弱學生進行單設體育保健班進行一個學期的體育教學干預后,通過對比身體機能指標可以發現,體育保健課程對病傷體弱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對這部分人群的身心健康和體育教育研究還處于自發階段,缺乏系統、全面、深入的探討,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研究尤其缺乏實證支撐。因此,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普通高?!疤厥馊巳骸遍_展身心健康和體育干預的實證研究相當必要,對完善高校相關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 對象與方法
2. 1 對象
此次研究以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绑w育弱勢學生”為實驗對象,共 44 人,分別來自 2011 級、2012級、2013 級和 2014 級,四個年級人數分別為: ll、14、10、9,全部為女生,平均年齡為 16. 6 歲,身高為( 159. 4 ± 4.9) cm.既往病史調查表明,原因按頻次從多到少依次為: 脊髓灰質炎、心肺支氣管功能障礙、脊椎問題、肢體殘疾或缺失、手術后恢復、各種運動器官炎癥及個別醫學不明原因的運動障礙等。
2. 2 工具和方法
2. 2. 1 采用 SCL 一 90 自評量表對學生進行測量SCL 一 90 量表含有 90 個項目和 10 個因子,內容涉及軀體癥狀、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飲食及睡眠及其它十個方面,5 級評分。采用團體紙筆測試方法,以班級為單位統一施測,前后兩次測量均采用同一語言指導,當場獨立完成。
2. 2. 2 體育保健課程干預我校針對“病傷體弱”學生獨立開設體育保健教學課程。時間安排在每周四下午,每周兩節,每節 45min.
扣除軍訓和節假日時間,該課程每學年實際上課 64 學時。課程包括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內容和學時分配。
2. 2. 3 數據統計所有數據采用 SPSS16.0 軟件處理。病傷體弱學生第一次心理因子得分值和有關常模進行單一樣本 T 檢驗; 病傷體弱學生前后兩次心理數據進行前后配對 T 檢驗。表中數據均用該因子的平均值 ± 標準差( M ± SD)表示。檢 驗 結 果 用 * 表 示 P < 0. 05,**表 示 P <0. 01.***表示 P <0. 001.
3. 結果與討論
3. 1 結果
3. 1. 1 特殊人群 SCL 一 90 與江蘇省高職校及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新生常模的比較特殊人群心理數據 N1 與全校學生常模 N2 比較,SCL 一 90 八項因子得分值均低于全校學生綜合樣本中的各項指標; 其中,軀體化、強迫癥狀、偏執、精神病性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 <0.05,其他因子差異不顯著。和我校新生常模 N3 比較,SCL 一 90 七項因子得分值高于該校新生常模; 其中,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恐怖五項因子差異顯著,其他因子差異不顯著。由此可見,特殊人群 SCL 一 90 因子值高于全校學生的常模水平,但低于該校同年級水平。
3. 1. 2 特殊人群體質與江蘇省高職校學生常模的比較我校特殊人群體質指標與江蘇省高職校學生 N4體質相應常模比較,女生在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坐位體前屈指標值低于正常大學生; 而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脈搏值、血壓值卻高于正常大學生,其中血壓、肺活量差異極其顯著,P <0.001.這都說明了特殊人群體質健康水平總體較低。
3. 1. 3 特殊人群學習保健課前后 SCL 一 90 各因子的比較經過一學年體育保健學習后,特殊人群 SCL 一 90各項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四項因子水平改善具統計學意義 ( P <0. 05) .說明體育保健課程干預對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有積極意義。
3. 1. 4 特殊人群學習保健課前后體質指標的比較經過一學年體育保健課程學習后,特殊人群體質指標有積極變化或趨勢,表現在有關機能指標改善,但均不具統計學顯著意義??赡艿脑蛴校?其一,體育鍛煉效果需長時體現,且鍛煉頻次不能太少; 其二,特殊人群差異大,人員多,教師難以做到個性化教學; 其三,教學評價缺乏統一標準,影響了教學效果。
3. 2 討論
心理調查結果顯示,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江蘇省高職校學生的常模水平,但低于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同年級新生水平。這個結果似乎矛盾,其實不然。其一,高職校學生常模由于沒有查索到更為權威最新數據,我們參照 2012 年出版的教材,最近不少文獻報道不同地區大學生 SCL 一90 各因子值都在統計學意義上顯著低于這一常模,這可能與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普及和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改善有關; 其二,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屬地方性高職校,生源大部分來自本省,SCL 一 90 測查結果受時代變遷和測查團體的影響,因此,江蘇省常模應用地區比較時可能有一定局限; 最后,從特殊人群所屬的高職校分析,同校新生各因子水平均低于江蘇省學生常模,而且都存在統計上 0.001 水平上的顯著差異。因此,調查結果與與我??傮w更吻合,與我校常模比較的結果更準確可靠,即可以認為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校新生。特殊人群在 9 項因子中除兩項與同校常模接近外,其他七項均高于同校常模。其中五項有顯著差異: 軀體化( P <0. o5) 、焦慮( P < 0. 01) ,抑郁、敵對、恐怖( P < 0. 001) .
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可能與其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較差及各種外界環境的影響、偏見有關,表現為自卑、內向、悲觀、情緒低落、行為退縮、行為被動等。在與學生班級座談及個別交談中,我們發現: 學生在最初調查和訪談時,存在較嚴重封閉情緒,甚至敵視排斥。經過一學年體育保健課程學習干預后,特殊人群所有 SCL一 90 因子均有改善,其中,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四項因子水平改善達到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水平。在后期調查訪談中,大部分學生更愿意主動積極表達自己身心情況、思想并尋求幫助。由此可見,體育保健課程干預對提高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有積極意義。在特殊人群體質測試時,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有些機能指標無法用于測試特殊人群所有個體。但從所選擇的指標測試值顯示,特殊人群在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坐位體前屈值方面低于該省大學生常模,而心率、血壓指標值卻高于該省大學生常模,說明其體質比一般大學生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機能指標和常模比較存在非常顯著差異,主要原因可能是身體素質差、運動技能掌握少和長期缺乏運動鍛煉,這就導致了心血管循環系統功能下降,而體質的下降又可能影響到心理健康,形成不良循環。
4. 結論
通過研究證實了普通高校特殊人群心理健康和體質水平低于同齡大學生; 體育保健課程干預對于促進體育弱勢學生心理健康體質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實效性。
值得說明的是,由于本研究屬探索性研究,加之樣本的特殊性,樣本量不大,并沒有設立對照組,所以體育保健課程干預效果、量化評估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雒力靜; 朱屹; 李春報 海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期刊論文] - 心理科學 2009( 05) .
[2]周幼龍; 王莉娜; 呂亞南 3451 名大學新生入學之際心理衛生狀況調查[期刊論文] -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 2005( 04) .
[3]張靈聰; 趙廣平 漳州師范學院 SCL - 90 新生常模的建立[期刊論文] -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7( 02) .
[4]吳燕丹; 黃漢升 我國高校特殊需要學生體育教育三種模式的分析與審視 - - 基于生命關懷的理念[期刊論文] - 中國特殊教育 2005( 12) .
[5]吳燕丹,黃漢升。 我國高校特殊需要學生體育教育三種模式的分析與審視---基于生命關懷的理念[J]. 中國特殊教育,2005( 12) : 16-20.
[6]胡啟先,易法建。 當代大學生社會心理問題及其對策[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237-255.
[7]周幼龍,王莉娜,呂亞南,等。 3451 名大學新生入學之際心理衛生狀況調查[J].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5,6( 4) : 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