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和大眾健身的興起, 體質健康問題備受廣泛關注, 對運動營養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重視。合理的膳食營養是運動員從事訓練和比賽最基本的保障, 是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和運動能力的物質基礎。營養膳食作為訓練外的強力手段之一, 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的提高和運動后恢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科學的膳食搭配, 在提高運動成績的同時保證運動員機體有效恢復, 使運動員在最佳營養狀態、最適身體機能情況下訓練。采用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法, 通過和高水平運動員進行座談了解運動員每日攝取的食物, 進而收集不同項目運動員的膳食搭配并分析其合理的營養與健康促進二者之間的關系。通過膳食調查及有關文獻查閱發現運動員存在營養不平衡的現象, 具有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等特點。因而需調整膳食搭配供給合理的營養素, 保證運動員的健康狀況和比賽能力及訓練質量。本文意在從營養學的基本理論著手, 帶動運動員加強營養的認識和重視并建立正確的營養膳食觀念, 對維護和促進運動員的健康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運動營養; 膳食; 健康; 運動員;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明確規定“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虛弱, 而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完好狀態”.健身運動加合理的營養是達到這種狀態的最重要的保證, 而合理的營養來自于全面、平衡、適量的飲食, 對于運動人群來講其營養需要有各自的特點, 應根據適宜的飲食改善來滿足其營養需求。營養學是一門有關健康養生的科學, 在學科理論上隸屬于生命科學分支, 其與病理學、醫學以及衛生學等學科領域均有密切聯系, 屬于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都日益提高的社會背景下, 營養學滿足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理論追求, 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而運動營養學是在營養學的基礎上運用訓練學和生物化學等手段來評估和研究運動人體的代謝及體能狀況的科學, 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隨著體育運動受到廣泛關注, 運動員膳食營養問題得以重視。合理的膳食營養既是運動員進行高運動量和高強度訓練中最基本的物質保障;也是提高訓練效果和經濟能力以及減輕賽后疲勞、恢復體力、防治運動性傷病的先決條件。競技運動的日益激烈要求運動員能夠承受超大負荷刺激, 才能實現競技水平的高效發揮。因此合理的膳食營養是運動員健康促進和正常訓練的基本保障。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分析運動中三大營養素的代謝特點, 并探討運動員日常訓練及賽期的膳食結構, 從而得到科學的膳食搭配來有效及時補充運動員所需營養素, 做到在提高運動成績的同時保證運動員機體有效恢復及良好的健康狀況。使運動員在最佳營養狀態、最適身體機能情況下訓練, 促進運動員成績提高和機能恢復。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有關文獻查閱了解營養素的代謝特點及訓練和賽期膳食結構的搭配, 從而分析和探討運動員的合理營養元素供應策略。
2.1.1 運動中三大營養素的代謝
營養素分為必需營養素和非必須營養素。食物組成中預防疾病和健康問題的營養素稱為必須營養素, 其概念是通過觀察補充特定食物治愈或預防因營養補充不足導致的特殊疾病的結果而建立的。三大營養素指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和膳食纖維, 在耐力運動前, 較高的糖原儲備可預防運動性疲勞。脂類作為體內能量的儲存形式, 可維持正常體溫和保護體內器官。蛋白質對身體的結構和功能起著主要作用。并且能夠在糖儲備較低和能量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在運動中和運動后提供能量。
2.1.2 運動員的營養膳食結構
運動員的能量需要是維持身體形態、身體結構、生理功能以及正常運動訓練比賽的食物能量水平??茖W的營養膳食結構及特殊營養品的補充是保障運動員身體良好的健康狀況和體能水平的基本前提。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其體內消耗大量肌糖原和肝糖原, 故運動前后補充適量的糖原可防止運動性低血糖。糖類所提供的熱能占總體的50%-60%, 其中耐力項目運動員的攝入量可適當增加到65%或70%.當糖類在運動中供應受限制之后, 脂肪就成為重要的維持持久運動的能源物質, 脂肪提供的熱能占總體的25%-30%.蛋白質提供的熱能占總體的12%-15%, 其中優質蛋白不能低于30%.為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青少年運動員可以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2.2 調查法
通過與高水平運動員進行座談了解運動員每日攝取的食物進行分析, 并收集不同項目運動員的膳食搭配分析合理的營養與健康促進二者之間的關系。從營養學的基本理論著手, 帶動運動員加強營養認識和并建立正確的膳食觀念, 維護和促進運動員健康。
2.2.1 不同運動項目營養膳食結構特點
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是機體攝入能量及各營養素達到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證, 也是增強運動員身體素質及在訓練和比賽中發揮最佳競技狀態的物質保證。速度性項目在運動過程中高度缺氧, 其熱量是通過ATP-CP系統和糖無氧酵解供給, 故在膳食中應多補充較易吸收的糖以滿足機體能量的需要, 同時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無機鹽。力量性運動項目要求力量和速度, 因而提高肌肉質量是力量性運動員的一大需求。所以據其運動特點, 在膳食中應以高能量食物為主、增加糖原儲備, 并及時補液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此外, 注意補充適量的鐵用以防止運動員尤其是女運動員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2.2.2 運動員比賽期的膳食營養
比賽期運動員通常處于高度興奮和精神集中的生理緊張狀態, 會出現食欲減退和腹部不適, 甚至出現應激性腹瀉等癥狀。因此, 運動員比賽期營養是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物質保障。賽前十天步入調整期, 相應減少熱量的攝入, 并通過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堿儲備。運動員在賽后需及時并合理的補充營養, 以助于體力恢復和疲勞消除。賽后2 h內, 大強度比賽后應即刻服用100–150g葡萄糖以補充運動員熱量消耗及促進肝糖原儲備。賽后的補液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 切忌暴飲。此外, 利于賽后體力恢復的中藥可參考人參、鹿茸、當歸和阿膠等。
3 結果與分析
3.1 三大營養物質攝入比例不合理
調查分析發現運動員三大營養物質攝入比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足及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過量現象。由于缺乏運動營養學知識, 部分運動員忽略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攝入, 且普遍認為肉類和蛋白類攝入量越多越有營養的錯誤觀念。這導致體內糖原儲備下降、血液中氨濃度升高而加重肝腎負擔, 此機體的生理變化不僅會影響運動員運動水平的發揮, 還會引起大腦供能不足、呼吸和心血管循環系統功能下降。最終降低機體免疫功能, 且嚴重時影響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水平。
3.2 三餐熱能分配不合理
運動員的膳食安排中存在早餐熱量偏低、晚餐熱量偏高的不合理的分配現象。調查顯示其原因是部分運動員及管理人員認為早餐過多加重腸胃負擔而影響訓練比賽, 部分運動員忽視了早餐的重要性而選擇空腹運動。在全天訓練結束后, 機體疲勞和強烈的饑餓感使運動員的晚餐膳食熱量過高, 造成脂肪轉化和堆積, 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
3.3 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
微量營養素每日需求量相對較小, 但在人體內尤其在運動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本文通過資料查閱及調查發現運動員膳食供應中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 部分維生素和無機鹽達不到運動訓練的要求。這將相應的導致體內酶活性下降, 引起代謝和內環境紊亂從而減弱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身體健康水平。對青少年而言, 甚至影響其生長發育。
4 營養元素補充注意事項
全面性;營養素需要彼此依賴、相互協同才能充分發揮最佳作用。準確性;營養物質的補充尤其是營養補劑的使用應在科學地監控之下完成。針對性;運動員營養需求因項目、訓練水平和生活習慣等不同而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 應針對性的適時調整。持續性;長期持續并根據實際需要更改補充方案。
5 結論與建議
當前運動員營養元素的補充及營養膳食結構搭配仍存在不合理現象, 故運動員膳食應嚴格根據運動營養學知識攝入, 保證運動員的健康狀況和提高比賽能力及訓練質量。建議提高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運動營養知識水平, 并對膳食結構進行科學化管理, 定期監測運動員的營養情況。在飲食方面做到科學、合理的營養搭配, 并結合不同運動項目建立一套合理的膳食結構計劃。
參考文獻
[1]黃曉旭, 王晨, 張雅莉等。應用調整的膳食平衡指數評價上海市優秀運動員膳食質量[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5, (03) :266-270.
[2]徐曉巍, 郭臻, 王舉等。面向健康管理的食物營養成分數據表達方法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6, (12) :5-9.
[3]何宇納, 翟鳳英, 楊曉光等。修訂中國膳食平衡指數[J].營養學報, 2009, (06) :532-536.
[4]李榮華。山西省摔跤運動員營養狀況調查與評價[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5, (05) :54-56.
[5]張丹陽, 蔡長獻。營養恢復對消除長跑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的研究[J].科技視界, 2015, (06)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