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老年人運動流暢心理狀態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對中老年人流暢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檢驗和心理測量以及《流暢狀態量表-2》統計分析中老年人運動中心理流暢狀態。結果:中老年人流暢心理狀態由5個相互關聯的因素構成,分別是挑戰與技能平衡、行動與意識融合、明確的反饋、全神貫注于當前任務、自我意識的喪失,這5個維度的得分高度相關(P < 0. 05) ; 不同組別研究顯示,A組中老年人在明確的反饋、行動與意識融合、全神貫注于當前任務、清晰地目標、挑戰與技能平衡、時間的變換、控制感、享受的體驗這8個維度的平均得分大于B組; 性別方面,女性中老年人在行動與意識融合、挑戰與技能平衡、自我意識的喪失等項目的平均得分普遍比男性中老年人要低; 而在全神貫注于當前任務、明確的反饋、時間的變化、清晰地目標、控制感、享受的體驗等維度上,得分普遍比男性中老年人高。結論:通過對中老年人進行科學合理的運動心理學干預,運動中可形成流暢心理狀態,促使中老年人生理、心理達到一種平衡狀態,是提高中老年人幸福與健康指數的首要條件。
關鍵詞:流暢心理狀態;維度構成;調控與干預
人類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消極的情趣和積極的情感會給人帶來不同影響。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的研究點主要集中在消極心理方面,因為在對人類行為的心理學理解中,對于消極心理導致的行為的理解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較大; 同時,在心理學科的發展過程中,健康問題及其病理學一直受到關注,在對于教育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的研究中,消極情感的影響研究一直都占著主導地位,而積極心理對運動參與者成績影響的研究成果較少。流暢心理狀態是當今前沿的運動心理學研究課題。與國外相比,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涉足不深。本研究試圖從積極心理學這一視角探討運動對中老年人流暢心理狀態形成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 1對象
全部來自蘭州市老年大學,男55 ~ 65歲,女50 ~60歲,均無心血管系統慢性疾病,無膝關節疾患,無中樞神經疾病等,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63人,其中男35人,女28人,平均年齡(58. 3 ± 2. 8) 歲。隨機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各項實驗測試指標及年齡均無明顯差異。實驗組進行為期12 w的有規律、定時、定量的體育鍛煉,對照組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堅持習慣性的體育鍛煉12 w.
1. 2方法
1. 2. 1問卷調查
依據澳大利亞學者〔1,2〕編寫的《流暢狀態量表-2》(FSS-2) 設計調查問卷,并進行問卷的信度、效度檢驗,隨后對63名中老年人發放調查問卷。修正后的FSS-2量表共有36道題目,由9個分量表組成,即挑戰與技能平衡、行動與意識融合、明確的反饋、全神貫注于當前任務、高度的控制感、時間的變換、享受的體驗等內容。每個題目有5種答案可供選擇,1為完全不同意,2為不同意,3為不同意也不反對,4為同意,5為完全同意,其信度指標為χ2= 0. 83〔3〕。同時,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對使用的量表進行檢驗,對影子載荷在0. 40以下的題目進行刪除,保留了33個題目,其因子載荷均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水平,其解釋率為61. 26% .9個因素的特征值均在1. 00以上,其信度指標α = 0. 626,符合研究要求〔4〕。
1. 2. 2訪談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從63名中老年人中隨機抽取部分對象進行訪談,為進一步分析研究中老年人運動流暢心理狀態提供參考依據。
1. 3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軟件行t檢驗及相關分析。
2結果
2. 1中老年人運動流暢心理狀態量表維度構成
中老年人在明確的反饋、全神貫注于當前任務、享受的體驗、挑戰與技能平衡、時間的轉換、自我意識的喪失、清晰的目標、行動與意識融合、控制感等這9個維度上按照均值降序排列,分別為15. 790± 3. 303,15. 683 ± 3. 031,15. 357 ± 3. 543,14. 256 ± 2. 993,13. 734 ± 3. 033,13. 708 ± 2. 858,12. 445 ± 2. 261,11. 198 ±2. 361,10. 753 ± 3. 341.
2. 2不同組別中老年人運動流暢心理狀態比較
A組中老年人在行動與意識融合、挑戰與技能平衡、明確的回饋、全神貫注于當前任務、自我意識的喪失這5個方面的得分均高于B組,且差異性顯著(P < 0. 01) ,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