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繼科技術結構體系及心理素養研究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和專家訪談法,對張繼科的技術結構體系和心理素養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認為,獨特的“繼科式”反手臺內擰拉接發球技術、一流的正手弧圈技術、精細的控球能力及超強的防守能力等二級技術堪稱新時期乒乓球技術的典范,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善打硬仗的意志品質及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更是張繼科成為世界乒壇頂級選手的關鍵原因。通過對張繼科技術結構體系及心理素養的研究,重點挖掘張繼科技術結構體系的精髓與專長,為今后乒乓球運動世界冠軍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張繼科;技術結構體系;心理素養
隨著中國選手對當今世界乒壇的絕對壟斷,國外選手幾乎無立足之地,而這多半源于國外選手技術體系中的短板。作為非周期性開放式運動技能,乒乓球運動技能的完成往往是視覺主導下的多種分析器參與的信息整合與反饋過程,這使得乒乓球技術看似遵循一般球類項目“刺激→反應→反饋→刺激”的技術發展規律,實則其頗具特性,而這種特 性如同魔咒讓國外選手無法破解[1].通過乒乓球世界冠軍模型的構建,尤其是技術體系層次的構筑,可為國外選手走出困境及突破技術瓶頸提供幫助,意義重大?;诖?,本文以張繼科為例,通過對其技術體系及心理素養的剖析,為乒乓球世界冠軍模型的構建提供樣式與參考,以期更加細致、深入地獲悉冠軍運動員的專項特質。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中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的技術結構體系及心理素養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大量關于乒乓球、張繼科技戰術分析的論文,尤其是國內重點體育類及綜合類期刊的文章,對內容進行歸納與梳理,作為研究基礎。
1.2.2 錄像觀察及數理統計法
觀看近幾年張繼科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國際乒聯巡回賽等國際大賽重要場次的視頻錄像,對相關技術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對張繼科技術及心理素養進行多角度的探析。
1.2.3 專家訪談法
對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及上海體育學院其他二級學院乒乓球方向的資深教授和教練進行訪談,了 解 張繼科 的 技戰術特 點 及心理素養,并及時進行歸納與總結。
2結果
隨著歐洲乒壇“狼群”的消失,國際乒壇逐步進入了中國壟斷狀態,國際大賽也一度成為了中國選手內戰的舞臺[2],此種格局的形成與中國運動員在打法、戰術、技術等方面的不斷推陳出新有著直接關系,尤其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成為中國乒乓球隊保持不敗的重要法寶。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技術、器材等方面的創新共46項,中 國 占27項,占 創 新 總 數 的56.7%[3],而其中以弧圈技術及臺內反手擰拉最具代表性。
張繼科近幾年幾乎包攬了世界三大賽事的單打冠軍,國際男子乒壇步入了“一人吃肉、多人喝湯”的局面,此種局面的形成與其較為先進的技術打法及強大的內心世界(尤其過硬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尤其是臺內反手擰拉接發球技術體系的運用成為其贏得冠軍的最有力武器。換言之,反手擰拉的精度和后續進攻的準確度是張繼科獲取優勢的兩個法寶。此外,其過硬的正手單板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善打硬仗的意志品質也對其贏得大滿貫甚至雙滿貫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有關張繼科技術模式及心理素養的研究對推動未來乒乓球運動技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3分析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