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各類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斷更新,尤其是在線課程這一形式?!澳秸n”
(MOOC)以其覆蓋人群廣、開放性強、訪問學習便利、精巧的課程內容組織方式與有效的學習流程等特點,作為大規模在線課程的最新形式,自2011年以來席卷全球,被譽為撬動教育變革的支點。我國已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加入國際著名的慕課平臺或自主開發了慕課平臺,以發揮其教育教學作用。
目前,在我國“慕課”課程涉及多個學科門類,但體育類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卻較少見,尤其針對高校學生的體育類“慕課”更是寥寥無幾。
筆者在分析各類在線課程特點、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需求和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支持等方面的基礎上,提出普通高校體育“慕課”設計的主要原則與制作的基本步驟,從而促進“慕課”這一在線課程形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慕課”概述
“慕課”(MOOC)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教育平臺(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簡稱,[1]它是利用IT技術的發展成果以及日趨開放的教育環境,通過精心設計高質量的在線課程并實施開放共享,促使大眾人群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與傳統課堂針對單一教師授課和學生數量確定的封閉式教學環境相比,“慕課”能夠靈活支持聽課時間和學生數量彈性變化的開放學習環境。其主要特征包括:
(1)由知名學校的明星教授或教師錄制課程并通過網絡免費或有償對所有學習者開放;(2)所錄制的在線視頻課程由多個10分鐘左右的“微課程”組成;(3)每個“微課程”的核心內容是某個知識點的視頻展示,利用各種類型的教學素材充分展示知識點所涉及的要點,并配以教師的語言講解;此外,還包括教師精心設計的與所授知識點內容相關的精讀材料、自測、討論和過關作業[2]等環節。
二“慕課”與其他在線課程的對比分析
從教育部大力推廣的在線課程的形式與階段看,我國在線課程的發展主要經歷了2003年開始建設的精品課程、2011年大力發展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和視頻公開課以及2014年作為建設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慕課”三個階段。起步最早的精品課程的建設目的在于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并促進現代信息技 術 在 教 學 中 的 應用,[3]初期較注重授課計劃、教案等文本資源的建設,資源呈現形式以文本和靜態圖像為主,后期雖加入了對授課錄像的評審,但多為教學片段,且學生學習的選擇性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
2011年開始大力發展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和視頻公開課,不僅將服務對象擴大至社會大眾,而且在授課錄像的制作與呈現方面,以及互動性方面均有所提升。但總體而言,授課錄像幾乎只是將傳統的課堂授課搬至網絡,較缺乏針對視頻學習者的精密的教學設計,互動性仍然不足。
2014年作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慕課,充分考慮到網絡學習的有效性與碎片化等特點,將一門課程分割為不同的知識點,并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后期視頻制作予以呈現,同時配合在線測試、分組討論和在線溝通等,逐步實現對傳統課堂的完全翻轉。課程學習者不一定按照傳統的課程體系順序學習,也不一定要按照規定的時間上線,而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和空余時間進行選擇,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較強;此外,對于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可以通過在線測試進行評價;還可以通過各種社交網絡應用與其他學習者和課程管理者進行交流與深度討論,[4]課程互動性大大增強。
三 高校體育課程與“慕課”
高校體育課程的授課對象為普通高校學生,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使學生掌握1-2門能夠用以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運動技能,因而課程內容涵蓋較廣,對運動技能水平高低無嚴格要求。但存在課程時數少、學生人數多以及教學場地設施不足等現實狀況。與此同時,運動技能學習內容非常適合以動態的視頻形式呈現,每個運動項目的某一基本技術可視為一個“知識點”,從動作示范呈現與分解講解,到易犯錯誤的提示與糾正方法,進而推進至基本的練習處方,時間長度多在10-15分鐘,與“慕課”的主要特征不謀而合。故通過分運動項目進行高校體育“慕課”的設計、制作與應用,可大大節省教師教授運動技能時間,增加教師指導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
學生課外通過網絡自學課程內容后,可將疑問帶至傳統課堂與教師和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練習,提高學習興趣與教學效率。
四 高校體育課程“慕課”設計的原則
根據上文所述的“慕課”的主要特征,在高校體育“慕課”的設計中,應大體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視頻時間長度以10分鐘左右為宜有研究表明,大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的平均時間只有10分鐘,[5]目前主流的三大“慕課”平臺的單個視頻教程時長多為10分鐘左右,這與以往的精品課程以及視頻公開課30-45分鐘的時長相比,大大縮減,觀看效率得到提升。為了提高普通高校體育“慕課”教學視頻的學習有效性,其時間長度應以10分鐘左右為宜。
(二)以初學者為主要教學對象進行設計對現有的各類運動項目教學視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一,絕大部分教學視頻均較嚴格地按照專業運動員運動技能學習的順序與要求進行設計講解,缺乏趣味性;其二,較適合已有一定運動技能基礎的提高者觀看與學習,而少有針對零基礎的初學者的教程;其三,對運動技術重點與難點的講解較為粗略,缺乏獨立的可操作性;其四,對運動技術的呈現,重動作示范,輕練習指導。這些缺憾使很多熱愛某一運動項目但又無基礎的初學者只能望視頻而興嘆。
此外,通過瀏覽國家級與省級的體育類精品課程網站,很難找到直觀的、具有學習指導作用的教學視頻,要么視頻資源緩沖較慢,要么為45分鐘的單堂體育課程實錄,既缺乏體系與可看性,更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體育課程的需求。
因此,在進行高校體育“慕課”的設計時,從運動技能點的選擇,到導入知識點素材的加工與呈現,再到知識技能點的重難點解析以及練習方案的呈現和測試反饋等環節,必須充分考慮初學者或零基礎者的起始基礎與學習需求,以這類人群作為主要教學對象開展教學設計。
(三)教材展示數字化高校體育“慕課”由多個“微課程”組成,每個“微課程”的核心內容是某個運動技能點的展示與剖析。
與紙質教材上靜止不動的文字和圖片相比,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示范講解相比,“微課程”將運動技能點進行數字化,通過表演和比賽片段賞析導入運動技能點,通過慢速動態圖片和語言講解明晰運動技能點的重點與難點,通過交互式的測評系統評估學習者的技能掌握情況,利用“慕課”富媒體的特色吸引學習者的注意,發揮富媒體各種形式輔助學習的作用,使原本枯燥沒有生命的運動技能點鮮活起來,從而實現教材展示的數字化。
(四)知識技能點的選擇與排列兼顧靈活性與系統性在運動技能點的選擇與順序排列上,可以是平行式的排列方法,而不一定非要嚴格遵守競技訓練領域的習練順序?!澳秸n”學習者可以根據學習興趣自主選擇運動技能點進行學習,當其發現還需要先學習某一技能點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該技能點時,自然會主動地尋找相應的課程內容進行學習。這也要求高校體育“慕課”的課程設計者對不同運動技能點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學習者的學習思維與學習習慣十分熟悉,并在微課視頻中給予學習提示,以更快更好地引導學習者找到自己需要且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的“慕課”內容。例如:在羽毛球項目的教學中,對于零基礎的大學生而言,傳統的教學順序多為先教授正手發高遠球,再教授其它技術,且考核標準較高,學生練習枯燥、掌握困難,久而久之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慕課”設計與運動技能點的排列上,呈現握拍方法后,可先排列正手殺球這一很多初學者想要了解的技能點,且學習要求無需太高,以滿足其學習興趣。當練習到一定程度時,為了提高擊球效果和保持動作一致性,再建議初學者選擇正手擊高遠球教程進行學習,這時學習者對正手擊高遠球技能點的學習興趣便會倍增。
(五)反饋測試內容設計具有可操作性高校體育“慕課”的設計必須有相應的反饋測試環節,以評估學習者的掌握情況。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在線對學習者的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評估,主要通過回答相關的問題,而尚無法由系統進行直觀的評估。因為運動技能的掌握是不斷重復練習的過程,僅通過10分鐘左右的視頻學習是不能完全掌握的,但對技術動作概念的理解程度,則可通過回答相關問題進行測試。測試題目類型可以是圖片選擇類、文字判斷類、視頻觀察類,這些測試均能實現對學習者運動技術動作概念掌握情況的評估,具有可操作性。
(六)互動方式高效便捷作為一種大規模的在線課程,高校體育“慕課”在設計時還必須充分考慮課程設計者、實施者與學習者之間互動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在互動工具的選擇上,基于網絡學習碎片化的特點,可合理利用教師與學生均較為熟悉的社交網絡平臺及軟件,如QQ、博客、微信平臺以及微博等,不僅在穩定性和即時性方面有保障,在交流工具利用、互動信息傳遞與輔導效率提高等方面均有較好的表現,可使課程設計者、實施者和學習者之間有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流,延伸課程整體效果。
五 高校體育“慕課”制作的基本步驟
首先,與傳統的課程設計開發類似,普通高校體育“慕課”在制作時中,必須明確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對象基本情況,并確定課程整體目標。
其次,選擇知識點或運動技能點進行單個“微課程”的設計,簡稱為“選題”。在選擇時應注意,一節“微課程”只講某個特定的知識點、運動技能點或典型問題,若有涉及其它的技能點,則最好另外再設計一節“微課程”。所選擇的知識點或運動技能點應為教學中常見的、典型的且有代表性的問題或內容,其獨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要強。例如:在籃球投籃的教學中,手指撥球的動作非常重要,但僅通過教師的慢速示范與講解并不能使學生了解其中的奧秘和要領,可以將這一內容選擇作為一節“微課程”的主要內容,因為它是投籃環節中非常重要但學生不易掌握的技能點。
第三,剖析運動技能點,明確教學視頻展示的順序、教學環節設置、時間安排以及教師講解文本,形成單個“微課程”的演示腳本,還應明確以何種形式的素材輔助展示選題內容。
第四,尋找、加工和制作教學素材。根據教學設計和課程演示腳本的需求,尋找、加工或制作教學素材,以更合理更簡潔更直觀地向學習者展示運動技能點。這些素材應滿足運動技能點展示的需要,輔助理解教材的需要和反饋測試環節效果的需要。具體而言根據動作技能展示和學習的特點,可能需要更多的比賽錄像分析素材、動作示范視頻素材、慢速動態圖片素材、常見錯誤動作圖片素材、練習手段展示音視頻與圖片素材、教師講解音頻素材。
第五,合成并測試教學視頻。在教學素材準備完畢基礎上,結合定稿的“微課程”演示腳本,對所有教學素材進行后期制作與合成,并進行測試,以保證教學視頻的完整性、簡潔性、可看性和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慕課”制作的基本步驟見圖1所示?!?】
六 結語
“慕課”在我國引進與應用的時間不長,主要應用于通識類課程和專業特色課程,在普通高校體育課程中的應用上不普及。普通高校體育“慕課”的設計原則與開發基本步驟與之前的精品課程和視頻共享課有相同之處,但在教學設計、腳本演示和時長控制方面有較明顯的區別。若要發揮“慕課”對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輔助作用甚至形成完全的翻轉課堂,則需要解決的關鍵點在于如何評估學習者對于運動技能的真正掌握情況、如何實現課程實施者對于學習者的個性輔導,以及課程設計者、實施者與學習者三方的良性與高?;?,這將是今后體育“慕課”發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