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由中國運動生物力學分會主辦的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是國內運動生物力學領域規模最大、學術性最強的科學會議,歷屆大會在展示當前國際國內運動生物力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時,也為各位專家、學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本文以第 10-15 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所收錄的研究論文為研究對象,對運動生物力學的三個主要研究領域(基礎理論研究、實踐應用研究、方法技術研究)的研究論文的數量、研究主題的分布和研究方法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探討當前運動生物力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今后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應該重點關注的方向,為提高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水平,促進運動生物力學學科發展提供借鑒。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運動生物力學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依據,通過對入選第 10-15 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摘要匯編的 1115 篇論文進行整理、分類、歸納,遴選其中的 1101 篇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以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為關鍵詞,檢索出十年來第 10-15 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收錄的論文,對其進行歸納、整理、查閱運動生物力學相關的書籍著作、期刊論文,為統計結果的分析以及論文的撰寫提供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結合查閱的相關文獻,對統計結果進行邏輯分析,討論 10 年來我國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歷程及發展變化趨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體育領域內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歷程及發展變化趨勢 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內容豐富,選題領域寬廣。按照當前國內外常見的分類形式,可以將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分為基礎理論研究、實踐應用研究、方法手段研究三個主要領域、若干選題方向根據這一分類形式,對遴選的論文按照其選題方向,并參考其他同類研究的分類方法,進行初步分類統計,發現:匯編論文的入選數量,10 年來整體上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反映了我國運動生物力學學科發展的整體趨勢是積極的,運動生物力學越來越得到認可和重視。從入選的匯編論文的選題方向的比例上來看,實踐應用研究占據了絕對優勢,一直保持在 50%以上的比例,平均比例達到 66.94%,最高時達到 80%.并且這一現象的統計結果,與郭艷玲對 2004-2007 年中國 13 種體育類核心期刊上的有關運動生物力學的 189 篇文章中62.43%的實踐應用研究占有比例和黃巖等對第 23 屆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年會 261 篇論文中 60.54%的實踐應用研究占有比例的統計結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說明了眾多研究者對運動生物力學在實踐應用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認可。
同時發現,近 10 年來,在運動生物力學的三個主要研究領域中,實踐應用研究的比例始終處于穩步上升的狀態,基礎理論研究的比例則略呈下降趨勢,方法技術的研究則相對恒定,比例基本穩定保持在 8.72%左右,而且,實踐應用研究與基礎理論研究二者的比例,出現了明顯的此消彼長的發展變化趨勢,可能的原因是,在研究者數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部分研究者的研究選題領域在不同的時間里出現了變化,即一段時期內從事實踐應用研究,另一時期內轉為從事基礎理論研究。
2.2 不同領域內研究選題的概況
2.2.1 基礎理論領域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變化趨勢 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內,論文數量除了在第 12、13 屆略有起伏外,基本保持穩定,維系在 43 篇左右,這反映了在這一領域內的研究群體研究方向整體穩定。論文選題方向則主要集中在 4 個方面:以基本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和運動器系的運動生物力學特性為主的運動生物力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以肌電與肌力的關系和健康促進的運動生物力學原理為主的正常人與特殊人群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運動生物力學教材與教學方法的研究、運動生物力學發展戰略研究。其中,前兩個方面的研究占據了絕對的比例,平均保持在 84%,而教材與教學方法研究和運動生物力學發展戰略研究的平均比例分別僅為 10%和 6%.出現這一比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該學科建立較晚,理論建構尚不完善,有較多的基礎問題吸引了研究者去做深層次的研究探索,而尚未兼顧學科教學及教材和學科發展戰略的思索和研討。
2.2.2 實踐應用領域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變化趨勢 實踐應用研究領域內,論文選題的方向主要以技術動作的診斷、分析、優化和創新為重心。此類選題的論文數量比例始終處于絕對優勢,平均高達 65%,而且,在技術動作的研究中,運動項目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田徑、球類、體操、舉重、水上項目、冰雪項目、武術、射擊、自行車,甚至新興項目蹦床以及大眾項目體育舞蹈等。此外,應用運動生物力學訓練、測試方法的研究所占比例平均為 16%,運動裝備、訓練器械、測試儀器等研發設計類的研究平均比例為14%,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原因及康復手段的研究比例約占 5%.這一情形反映了實踐應用領域內的研究在以技術動作為主的基礎上,針對影響技術動作診斷、分析、優化以及創新的外周設施的研究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極大的豐富了運動生物力學實踐應用的研究內容,同時也拓寬了研究的視野。
2.2.3 方法技術領域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變化趨勢 廣大研究者進行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表現為影像解析、理論分析、測力平臺、等速測試、肌電分析、多機同步、模擬仿真、實驗研究,其中又以影像解析、理論分析為主,各自的平均比例分別為 32.99%、20.40%,其次是實驗室研究和動力學測試,各自的平均比例分別為11.11%、8.82%.這充分說明了,運動生物力學已經進入了多學科、多方法研究的時代,并能夠較好的借助當前先進的儀器設備對研究對象進行科學的定量分析。多機同步、等速測試、模擬仿真、肌電分析等方法應用的平均比例分別為:6.9%、4.82%、4.77%、4.08%.從上述比例可以看出,我國在方法學應用方面,內容廣泛,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方法基本均有涉及。
從方法技術領域中研究方法分布變化看,近 10 年來,在論文數量不斷增加的情形下,影像解析、理論分析等研究方法所占的比例出現了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實驗研究與多機同步的研究比例則出現了顯著穩步上升的趨勢,包括測力應用、等速測試、模擬仿真、肌電分析等研究方法所占的比例也都呈現出增加的趨勢。這一現象的出現,將極大的促進運動生物力學學科的快速發展。
3 小結
①十年來近 6 屆會議入選論文的數量,整體穩定,并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反映了我國運動生物力學學科發展的整體趨勢是積極的,并將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重視。
②入選論文研究主題的分布,以實踐應用研究為主,并且其比例處于穩步上升的狀態。在實踐應用領域,論文選題的方向一方面又主要以技術動作的診斷、分析、優化和創新為重心,而且,運動項目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當前主要的奧運會項目,體現了我國體育科研為奧運戰略服務的主要方向,同時,研究選題在由為奧運戰略服務的同時也向競技體育、大眾健身體育方向擴展。
③研究方法手段的應用,以影像解析、理論分析為主,實驗研究與多機同步的研究比例則出現了顯著穩步上升的趨勢,應用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醫學等學科快速發展的成熟理論與運動生物力學相結合,以此來發展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將成為今后的趨勢。
4 展望
從我國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歷程及發展變化趨勢和我國市場經濟轉軌的實際來看,未來數年,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領域中,運動技術的研究仍會占較大比例,運動項目涉及的范圍將更加廣泛,研究的參數指標將向運動學、動力學、生物學等多項指標的綜合化發展,同時,隨著運動訓練實踐需求以及生活實踐需求的快速增加,運動生物力學在全民健身、運動醫學、康復醫學、勞動技術、運動器材、服裝、儀器設備及工具等方面,進行的改進和提高影響技術動作診斷、分析、優化以及創新的外周設施的研發創造的步伐也將加快。
參考文獻:
[1]葉永延,李建設,潘慧炬,等。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趙煥彬,王海濤。中國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現狀[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5):62-63.
[3]劉園園,宋雅偉。我國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大會評述[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