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學生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往往會導致運動損傷增多,不益于身心健康發展。本文通過調查了解民族地區高職高專學生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掌握現狀,分析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在學生體育運動中的意義,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黔南民族醫學高等??茖W校和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 953份,收回有效問卷 938 份,有效回收率 98.4%;其中男生 433 人,女生 505 人,漢族學生 513 人,少數民族 425 人。
1.2 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進行調查,查閱相關資料,對教師、學生進行訪談。用 Excel 表格進行數據統計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對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主觀認識
學生對體育衛生保健知識主觀認識不足,只有 56.3%的學生認為其重要,男生高于女生;少數民族學生中認為重要的占54.8%,認為不重要或說不清的占 45.2%,漢族學生好于少數民族學生(見表 1)。說明學生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知識掌握現狀不樂觀,充分暴露出民族地區高職高專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存在問題,學生對此認識不足、掌握不夠,在體育運動中損傷幾率增加,遠高于我國大學生參加一年選修體育運動損傷率 27.5%[1]?!?】
2.2 學生獲取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途徑
在獲取體育衛生保健知識途徑方面,有 83.0%的學生主要是學校教育;其次是網絡,占 63.8%(見表 2)。說明學校體育教育在學生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知識傳授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網絡作為現代化學習工具也被學生廣泛應用?!?】
2.3 學生對運動性疾病的處理掌握情況
學生對運動性疾病處理掌握情況見表 3。說明多數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對人體生理變化規律、運動性疾病了解較少,對運動出現正常和不正常生理反應不能正確區分?!?】
2.4 學生對運動損傷的處理掌握情況
學生對運動損傷處理掌握情況見表 4,男生明顯優于女生,漢族學生優于少數民族學生,說明運動中學生受傷自我應急處理和幫助同學應急處理能力較差?!?】
2.5 學生對運動前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掌握情況
(1)自身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運動(包括女生生理周期):了解學生占 63.7%,不了解學生占 36.3%。(2)準備活動:運動前知道做準備活動的學生占 89.3%;但認真做準備活動的占 44.3%,不認真做的占 46.7%,根本不做的占 9.0%。在不認真做的學生中,怕消耗體力的占 25.0%,認為做了沒有用的占 28.0% ,怕同學笑話的占 17.0%,不知道怎樣做的占 30.0%。(3)著裝:著運動裝或適合運動的服裝的學生占 74.5%,隨意或無所謂的占25.5%。(4)運動時間安排:下午放學運動的學生占 45.1%,早上空腹運動的占 28.4%,睡覺前運動的占 12.3%,隨意性安排的占14.2%。
2.6 運動中的自我監督
運動中知道自我監督的有 444 人,占 47.3%;不完全知道的有 271 人,占 28.9%;完全不知道的有 223 人,占 23.8%。
2.7 學生對運動后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掌握情況
(1)劇烈運動后立即停下、蹲下或坐下的學生占 56.7%,能繼續慢跑或慢走的占 43.3%。(2)運動后做整理運動的學生占30.8%,不知道怎樣做的占 32.4%,根本不做的占 36.8%。(3)運動后立即洗漱的學生占25.9%,休息一段時間再洗漱的占 74.1%;其中用溫水洗漱的占 53.4%,用冷水洗漱的占 46.6%。(4)運動中適量飲水的學生占 27.0%,運動后大量飲水的占 40.3% ,感到口渴才飲水的占 32.7%;其中補充淡鹽水的占 11.1%,飲用白開水和礦泉水的占 68.0%,飲用碳酸飲料或其他飲料的占 20.9%。
3 討論
(1)學生對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知識主觀認識不足,獲取知識途徑單一,缺乏主動性。調查顯示,學生對掌握一些必備的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知識持認可態度,但沒有落實到行動中,缺乏主動性。學校是進行健康教育、傳播體育知識的主要場所,而學校體育教學沒有擔負起傳授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重任,理論學時少,兩校均未開設保健課,體育教師自身保健知識缺乏,多數教師是學生出現狀況后才提醒注意。因此,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錯誤行為及時提醒,并做出正確的示范;作為學生應提高自身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在體育運動中主動加以應用,為自身健康保駕護航。
(2)學生對運動性疾病了解較少,運動損傷處理能力較差。由于學生對人體生理變化規律、運動性疾病了解較少,對運動中出現的正常和不正常生理反應不能正確區分,運動中受傷自我應急處理和幫助同學應急處理能力較差。因此,增加學生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極為重要。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授與預防保健能力的培養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項任務[2]。高校體育教學應重視把醫學知識與體育鍛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體育保健能力,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3)學生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知識匱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學生對自身身體狀況、運動服裝、運動飲水、準備活動、運動時間、運動中自我監督以及運動后恢復方面的知識了解較少,或者即便了解也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人體生理變化規律,懂得科學鍛煉的原理和方法,并應用于日常體育運動,形成科學健身習慣。
4 結論
民族地區高職高專學生多來自貧困邊遠地區,受教學條件影響,學生對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掌握還停在較低水平。為了體現以人為本,為了學生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把醫學知識和體育鍛煉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克服隨意性和片面性,養成自覺、科學鍛煉的習慣,促進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王定瑜.民族地區高職高專學生運動損傷特點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25(2):42-44.
[2]任勇.推行體育保健教學和健康教育[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02(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