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發展,體育課堂教育也成為了高校教學的重點之一。為了更好地評價體育老師的實際工作并提升日常教學的水平,我國各大高校制定了不同的體育課程評價手段。而教學改革的深入也導致了高校治學環境的變化,老舊的體育課程評價方法在新的環境下不再具有普遍性與合適性,最終評價出來的結果不再能客觀公正地體現出教師日常教學的水平。因此,相關高校迫切需要一個能體現新教學環境特點的體育教學評價方法,以求提升自己的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一、對體育教學評價的認識
我國經濟社會的大力發展,國家與國際之間的融合加劇了教育系統的變化。各個高校也開始重視對教育評價問題的研究。在高校的教學改革進程中,體育教學評價所起到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想要建立起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就需要一套符合高校實際情況的體育教學評價方法。體育課程不僅僅應當作為一個科目存在于高校的教學體系中,還應當對高校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一個完善高校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具有鑒定教師教學質量、選拔優秀學生以及促進學生學校共同進步等功能。
\\(一\\)鑒定教師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評價的最初目的就是鑒定教師的教學是否在保證了高質量的同時兼顧較高的效率。能對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幫助學校領導審定教師。在當前教學體系中,學生的考試以及教師職稱評定工作都要建立在教學評價的基礎上,能幫助學校挑選優秀的人才,淘汰自身素質不強的人才。能有效提拔有能力有志向的優秀人才,為學校的長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一套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還能從某種程度上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
一般來說,通過教學評價系統所反映出來的教學細節十分客觀公正,通過這個手段學校能掌握各個教師的實際教學成果,并判斷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這種良性循環的作用下學校也能不斷向前發展,通過教學評價體系來不斷完善自己。
二、目前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全面推動高校教學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當前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還存在大量的不足,本文對此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希望得到有關高校的重視與采納。
\\(一\\)沒有端正教學評價的真正目的
一般高校都會將體育教學評價工作安排在每個學期教學完成之后。首先是為了檢查教師這一學期是否認真開展了教學工作,并對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點明,確保在下一教學周期內能得到有效整改,進一步推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其次,教學評價也能一定程度地反應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也能從教學評價工作中受益。正是由于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教學評價工作才能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的進程。即便如此,有關高校由于自身條件有限等原因,并沒有嚴格貫徹教育部下發的體育教學評價改革指導方案,每學期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評價的工作而開展評價,體現出較強的功利性。
\\(二\\)教學評價體現出的內容枯燥乏味
在我國以往的教學評價工作當中,評價結果往往是為了選拔優秀的教職員工與學生代表,因此所包含的評價內容往往十分單調乏味。評價結果十分重視教師的體育技能掌握情況,可以說身體素質是判定一個體育教師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這一點在對學生的評價當中也有體現,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越好,就代表學生的個人素質越高。這種評價結果的判斷方式嚴重與新形勢下的教學思想不符,難以保證公正客觀的評價結果。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將運動技能水平高低作為體育教師教學評價的標準,而將出勤率、理論知識水平以及期末考試分數作為判斷學生學習成果的依據。這樣的評價方式違背了體育精神,也難以得到客觀公正的結果評價,因此實際的教學評價中應當予以修正。
\\(三\\)教學評價手段單一
我國當前實行的體育教學評價方法具有較大的漏洞,往往只關注某一方面的評價標準而忽略了體育教學本身的特點,對結果過于看重而忽略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努力。只重視學生某一方面的體育運動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素質,導致了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盲目地鍛煉身體而忽略了參與體育項目過程中得到的快樂與成就感,這些因素都是導致體育教學質量越來越低的原因。體育教學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體育項目也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學生與教師切身參與這個過程中自行體會。但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高校仍然廣泛采用考試分數高低作為評價學生體育課程結果的主要因素,使得最后體現出來的結果不具有說服性。筆者認為,我國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應當一改以往的評價觀念,轉而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學習態度等因素納入到體育教學評價當中,才能得到客觀公正有說服力的評價結果。
三、改革體育教學評價的對策探討
隨著我國大范圍地在各大高校實行教學改革工作,體育評價改革應當與教學改革處在同一道路上,才能促進兩者的共同進步。在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總體進程當中,體育教學評價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進步體現出了時代精神,通過體育運動學生還能端正自己的價值取向。相關高校要保證體育教學評價體系與總體教學改革的接軌,確保學校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
\\(一\\)確保體育教學評價結果能達成一定的功能
體育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還是推動學校的長遠發展。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會采取激勵學生學習的方式,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來吸引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教學當中來,在完成一個又一個體育任務的過程中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自己也愿意參與到體育課當中,進一步提升體育課的受歡迎程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從體育課教學當中不僅學到了有趣的體育知識,還起到了強身健體的效果,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評價的時候應當注重教學功能,讓體育教學充分為學生提供好處。
學校應當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學評價應當多元化地展開,確保兼顧到了學生的每個方面。評價的指標應當有較強的指導性,讓教師通過評價結果就能分辨學生學習是否認真,讓學校通過評價結果就能判斷教師教學的水平。所以學校應當重視體育教學評價工作的多元性,從內在與外在兩個方面切實來開展體育教學評價,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師教學的實際水平,確保教學評價工作落實到位。
\\(二\\)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
當前教學評價最重要的還是體現出評價對象的全面特點,并以此作為后繼評價的基礎。因此在我國的高校當中,這種評價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歡迎,也是國際教育行業所廣泛采用的教學評價方法之一,使教學評價工作越來越多樣化地發展。
1. 教學評價主要分成兩個重要的部分,其一為注重學生期末考試分數的結果性評價,其二為注重學生參與實際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兩個評價方法的側重點不同,因此評價結果能體現的內容也有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說,過程性評價具有一定的優越性,能較好地體現出學生與課程之間的互動,彌補了期末考試分數的片面性。并且在過程性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可以靈活調整評價方式,以求得到最全面的評價結果。教師得到評價結果之后也能通過結果反映出的問題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由此可見,過程性評價的優點是十分明顯的。在實際的教學評價工作中,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能避免二者的相互干擾,創造出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
2. 提升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側重評價的重點。評價體系不僅應當能客觀地體現評價對象的特點,還要能體現出評價對象的價值。教學評價的基礎是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任何評價的結果都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因此最主要的評價因素之一就是教學工作的價值高低。通過量化與質化的評價方法,能有效提升最終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而量化評價與質化評價兩者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性。量化評價主要注重教師教學的實際效果,而質化評價主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來體現最終評價結果。一般來說,高校普遍采用的評價方法都是量化評價法,主要是因為量化評價更加容易實施,并且操作起來也更加容易。得到的結果也更加客觀。而假如我國的高校能將兩個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就能確保評價結果的全面與客觀。有條件的學??梢韵掳l調查問卷來收集同學們對待體育課程的態度,進而獲得全方位的信息,有利于后繼的教學評價工作。
\\(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在整個評價工作當中,參與評價的工作人員與被評價的教師學生是處于同一地位的,不能因為工作關系而展現出不同的地位。在我國以往采用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當中,學生所處的往往是被調查,被詢問的地位,在整個教學評價工作中沒有被賦予充分的權力。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學生感到自己不被重視,因此不主動配合學校的調查,給調查工作增加了難度。參與體育教學評價的員工應當重視到這一點,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通過實際行動來爭取學生的信任。這樣得到的評價結果才是最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才能得到最客觀真實地評價結果。有條件的學校不僅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對教師的評價當中,還能組織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這種雙向的評價不僅能促進學生教師之間的關系,還能營造融洽的同學關系。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的完善。
綜上所述,作為學生素養的具體體現之一,體育素養在學生整體素質的形成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切實提升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水平,高校應當做好體育教學評價工作,切實提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創造出教學與評價之間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范運祥, 馬衛平. 體育教學評價中幾對范疇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1, 35\\(4\\): 70-73.
[2] 魏旭波, 高雪峰, 胡亦海,等. 構建體育院校教研室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以武漢體育學院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1, 45\\(5\\): 66-70.
[3] 王寶棟.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對大學生個體社會化的促進[J].當代體育科技, 2013, 3\\(28\\): 147.
[4] 張娜, 曹玉潔, 鄭鍇,等. 試述體育教學評價中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J]. 體育時空, 2013\\(19\\): 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