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體質是人體的質量,是人體通過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鍛煉獲得的,在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人體適應能力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一種良好狀態。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國家的棟梁之才,他們的體質健康關系到國家的興衰與發展。及時了解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發展變化的趨勢,才能發現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可能出現的新問題,以便能更好地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而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 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1.1 身體形態狀況
身體形態包括身高和體重,身高標準體重是指身高與體重之間的比例應在正常的范圍,并能反映人體的寬度、厚度、圍度和人體的密度。身高標準體重是評價人體形態發育水平、營養以及身體勻稱度的重要指標,它可以間接地反映人體的生長發育水平。劉曉晨通過對河南省 12 所高校 2011 年大學生體質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河南高校大學生中存在一定數量的體重偏低且營養較差的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占的比例高;同時克萊托指數反映近年來河南省高校男大學生體重的增長幅度較大,肥胖率有快速上升的趨勢[1]。楊秀君等人對黑龍江省 16 所普通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中也指出:黑龍江省高校男女大學生身高平均值都高于國家頒布的標準,高校女大學生主要體現有些消瘦,而高校男大學生主要體現有些偏胖[2]。徐滎對珠三角地區十所本科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研究中同樣指出:珠三角高校男女大學生身高方面都略有提高,體重方面,男大學生體重指標略有提升,女大生則有所下降[3]。這些研究說明我國目前高校大學生的身體形態狀況,主要表現在女大生體重偏輕和男大生體重偏重兩個方面。
1.2 身體機能狀況
身體機能是反映人體生理機能狀況的指標。肺活量是反映人呼吸的最大通氣能力,并綜合反映胸廓的發育程度、呼吸肌的強弱、肺的用力呼吸能力和全身的體育鍛煉水平,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劉曉晨研究顯示:河南省高校大學生的整體耐力素質明顯弱于全國大學生[1]。楊秀君等人研究發現黑龍江高校大學生肺活量的平均值都明顯低于全國平均值水平[2]。徐滎對珠江三角地區高校大學生 2008 年到 2012 年的肺活量測試結果分析發現:在這五年時間里,大學生的肺活量都持續下降,男生下降了 6.64%,女生下降了 5.99%,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學生的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出現了大幅度下降[3]。
1.3 身體素質狀況
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平衡、協調等素質。從黑龍江省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結果分析發現,女生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下肢力量成下降趨勢,特別是上肢力量最差,均需要加強[2]。珠江三角地區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也都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力量素質,下滑的速度更快[3]。
2 影響大學生體質的原因
2.1 高校體育教育因素的影響
20 世紀 90 年代初,受國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教育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改革,高教體育教學實行“三自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理念,因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動技術,卻忽視了學生的全面鍛煉,特別是體能的鍛煉,注重教學內容,而忽視學生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從而偏離了體育中以“健康第一”為教學思想的宗旨。
2.2 生活習慣的影響
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則不利于身體健康。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體質健康狀況。
良好的作息時間是身體健康的保障,是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最為關鍵因素之一。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游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導致一部分大學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作息時間絮亂;另一方面,目前社會壓力增大,大學生需要大量時間獲取知識和信息來充實自己,這又導致休息不夠,作息時間絮亂;而作息時間絮亂以及不規律最終必然會導致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
膳食結構失衡,現在大學生的飲食中畜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谷類食物消費偏低,這將會導致肥胖,而很多醫學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而攝入高熱量食物過多又是形成肥胖的基礎因素。
鍛煉習慣,高校體育教學雖然采用周 2 學時大課的體育教學形式,但因受學校場地器材缺乏、健身意識差、網絡游戲的吸引、考研的學習壓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近大半的大學生每周除上一次體育課外,其他時間幾乎不再進行體育鍛煉。
2.3 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文明社會的進步,居民的物質文化逐漸豐富,同時從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制度,現在高校的大學生多以獨生子女居多。隨著物質文化豐富和獨生子女時代的來臨,致使家長,特別是隔代家長對子女尤為溺愛,在物質上極大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這雖在促進學生身高等身體形態發育上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體力勞動以及體育運動上,因擔心他們受苦受累,而家長則盡量讓其避免鍛煉。最終成為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3 小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大學生身體形態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水平總體有所下降,特別是力量素質下降最為明顯。造成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體育教育、生活習慣、社會環境等方面,所以在大學生體育教學中,應加強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宣傳、“學生體質健康為本”的教育和身體素質的練習,以牢固健康觀念;同時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推進體育課程改革。另一方面改善高校運動場地,增添新的體育器材,激發大學生運動熱情。
參考文獻:
[1]劉曉晨.河南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研究[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2(4):28-31.
[2]楊秀君,賈洪剛,張力偉,等.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2):121-123.
[3]徐滎.珠三角地區本科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201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