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跆拳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探究
【第一章】跆拳道的精神文化分析前言
【第二章 - 3.1】跆拳道低段位品勢文化特征的研究
【3.2 3.3】高段位跆拳道品勢文化特征探析
【3.4】跆拳道文化特征與精神內涵研究
【結語/參考文獻】跆拳道文化的文化思想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1 前 言
1.1 選題依據
在世界競技運動項目中,最為風靡的就包括跆拳道,其已經具有了 20 年的奧運歷史,但被確定為正式比賽項目卻是在 2000 年的悉尼運動會上,迅速普及與推廣,到全國范圍內就是在這之后,受商業化運動影響,跆拳道以其優勢迅速占領了有力地位,市場經濟效益極為良好[1]. 跆拳道運動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但很少有人研究其文化特征和核心精神。而跆拳道本身的獨特魅力,正是其迅速發展得益的主要根源,跆拳道運動禮儀具有獨特性和規范性,文化與精神內核蘊含極為豐富。該運動把形式美感與文化內涵集中為一身,在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的勢頭越來越猛烈,受其影響,體育運動趨于繁盛,呈現集體道德回歸局面,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具有了更加喜愛跆拳道的傾向[2].
以跆拳道的技術形式為載體,以各種動作和套路為依托實現了這些內涵的外化,在發揮其強身健體作用的同時,本土文化則是其更主要的表現。這種內在精神也正是人們喜愛跆拳道的關鍵因素之一,對跆拳道精神內涵充分理解,有利于跆拳道運動的發展和提升參與者自身的修養。跆拳道品勢的演練是繼承和展現了漢文化內涵,深刻蘊含了大韓民族本土文化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自強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內涵在品勢動作行動過程中詮釋的淋淋盡致,民族不屈服和大無畏氣節充分的展現在疾風暴雨或剛柔并濟的品勢動作之中,品勢演練始終以忠誠、勇敢、自信等內涵體現為核心。演練每一段不同的技術演練路線,如同對一個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典范進行了詮釋,跆拳道品勢精華與價值作用也正在于此[3].
1.2 文獻綜述
當前跆拳道運動風靡全球,古代朝鮮是其發源地,通過對有限的資料進行查閱,了解到高句麗時期的"跆跟"是跆拳道運動最早雛形, 歷經新羅時代的花郎道和高麗時代的手搏戲后,在李朝時代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格斗技術。在經歷兩千年發展后,以"跆拳道"統稱是在 1955 年,成立世界跆拳道聯盟 20 多年,人們震驚于開展跆拳道運動迅猛勢頭,其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是在 2000 年。自此在國際體壇眾多項目中跆拳道運動的地位被提到相當重要的位置上[4].
1.2.1 跆拳道運動的演練方法
跆拳道套路共 25 種,另外還有基本功夫十余種,兵器和擒拿等。人體的生理特點與跆拳道的動作相適合,同時修煉過程具有合理性,因此說跆拳道科學性極為嚴謹,它在護國、愛民、建立卓越精神方面具有極大的推動力,并在謙讓特質的鍛煉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說其鍛煉價值極高。
1.2.2 跆拳道運動的起源
跆跟和花郎道是古代對跆拳道的稱呼,朝鮮半島和古代朝鮮民間武藝是其起源。屬于競技體育運動,具有古老而新穎的特征。跆拳道產生的根源是人類遠古祖先的生存需要,在原始社會條件下,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人類同自然界野獸搏斗是其生存的必要之舉,這是搏斗的各種方法產生的歷史背景[26].
伴隨社會的發展,生活環境不斷的發生變化,人們必須面對不同種族的互相斗爭,而為使安定生活具有保障,人們必須具備強健的體魄和搏斗技能,需要是事物形成的催化劑,在這種背景下,形成跆拳道雛形。獲得食物和抗擊入侵以及對野獸進行抵御并不是當時人們斗技的唯一目的,而參加祭祀,在斗技大會上展示力量則是更為重要的目標,許多古書都記載了這些祭祀斗技活動。經過漫長的歲月過程的演化,人們本能的強健體魄和自衛搏擊的舉動成為有意識的技擊活動,這是朝鮮民族跆拳道運動形成自身特色的過程[27].
(1)朝鮮半島三國時代的跆拳道
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七世紀這段時間里,高句麗和新羅以及百濟是朝鮮分裂的三個國家,這時的朝鮮被稱為三國時代。
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前后,三國開始逐步興起,位于朝鮮半島北部的是高句麗,東南部的是新羅,西南部的為百濟,三國為了爭奪領土,不斷挑起戰事,致使紛爭四起,武功被三國統治者極為注重,他們對武道極為崇尚,因此跆拳道形式在這個時期發展極為迅速,這是對戰爭需要適應的表現。
大量"武士列傳 "被記載在朝鮮古代文獻《三國史記》中,這種社會環境成為武術發展的極大促進因素[28].
(2)高麗時代的手搏戲
英勇善戰是當時高麗王朝軍隊最大的特點,許多侵略者被其打敗。忠惠王本人就對手搏非常喜愛,練習"手搏"是他對士兵提出的必須要求。士兵們為對手部攻擊能力進行磨練,常用拳掌對墻壁或木塊進行擊打。忠惠王還把武藝超群士兵金扼郁邀請進宮對手搏進行表演,對 "手搏" 積極推崇,從而使"手搏"名揚全國,成為廣大民眾喜愛的活動。"手搏"在當時的盛行程度可見一斑[29].
在高麗時代 ,一到春節和端午節以及中秋節,大型慶典活動和各種體育活動都要舉行,其中最為隆重的就是端午節。"手搏"經過高麗時代的發展,成為更加流行的活動,就其技術而言,被進一步提煉和完善。
(3)李朝時代的武藝
1392 年,李朝取代了高麗王朝,李朝對佛學推崇重,重文輕武是該國的風氣,文官的地位遠遠高出武臣。就這一時代朝鮮武術活動來看,基本上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但民間練習"手搏"和"跆跟"的熱情始終沒有停止過。同時,軍隊對士兵和武官選拔的手段就是"手搏".必須把三人以上打倒才能做武官[30].
在《東國輿地勝覽》記載,在節日里,李朝也舉辦"手搏"活動。鵲旨村位于全羅道和清忠道交界處,兩道人民常常在這里舉行跆拳道比賽,同時,李朝的軍隊在對外來侵略進行抗擊時也用跆拳道[31].
根據記載 ,在壬辰、丁酉的倭亂中,使用跆拳道抗擊倭兵的金山義勇軍就達七百多。1790 年,《武藝圖譜通志》被匯編,"手搏"和"跆跟"等一些武技的方法,動作圖解,多種使用武器方法在這本書中被收錄,在這本書中的跆拳道技法中被融入許多武技[32].
1.2.3 跆拳道運動的發展研究
公元 1910 年,朝鮮被日本侵占后把殖民政府建立起來,一度下令對所有的朝鮮文化活動進行禁止,跆拳道也在其列,這個期間,在朝鮮境內跆拳道技藝悄無聲息,當時愛好者迫不得已的背井離鄉,到中國和日本生存,同時這個武技被他們傳播到東亞國家,在這個時期許多國家武藝精華被他們吸收進跆拳道之中。跆拳道充分的交匯融合了中國的武術和日本的武道,這是最為重要的,這是跆拳道新技術孕育的根基,從而使跆拳道得到進一步豐富,充實和發展了跆拳道。使得跆拳道新技術體系逐漸被形成,為跆拳道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33].
到了 1945 年,朝鮮人民經過長期抗爭,國家終于獨立,跆拳道也得以繼續健康的發展下去,跆拳道練習者也可以正大光明的進行練習。當時跆拳道具有很多技擊方法,名稱也繁雜,為發揚光大朝鮮這一國技[34].1961 年 9 月,唐手道協會在韓國成立,跆拳道協會是后來對其進行的更名。1966 年國際跆拳道聯盟成立,首屆聯盟主席擔任者為崔泓熙。1973 年 5 月在韓國漢城成立世界跆拳道聯盟,主席當選者為金云龍。加入的國家和地區達二十多個,包括美國和臺灣以及新加坡等等國家(地區)[35].1973 年,在韓國漢城舉行第一屆跆拳道世界錦標賽,在 1974 年在韓國漢城舉行第一屆跆拳道亞洲錦標賽[36].
1975 年,國際體育聯盟吸收世界跆拳道聯盟為會員。在 1980 年,跆拳道被國際奧委會正式認可[37].在 1986 年的第 10 屆亞運會,跆拳道就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推廣跆拳道者已經深刻意識到跆拳道要想實現迅速和科學以及系統的發展,跆拳道就必須盡快與現代競技體育接軌,融合到世界大趨勢之中,這是唯一推動跆拳道走向興盛的途徑,而且是有效途徑。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里,跆拳道就在全世界成為風靡的活動,同時也把通向奧林匹克的大門打開了[38].競技跆拳道進入奧運會的成功,成為跆拳道項目發展的極大推動力,在國際傳播跆拳道已經進入高峰期。韓國成立了"國技院",負責對跆拳道技術進行專門研究與推廣,世界上已經廣為流傳其研究的競技跆拳道體系,跆拳道已經進入迅猛發展期,就目前世界練習跆拳道的人來看,已經約達到 7000 千萬人,遍及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9].
1.2.4 跟跆拳道品勢相關的研究
1.關于跆拳道段位品勢的研究
劉衛軍在其所著的《跆拳道》中,較為清晰的界定了跆拳道品勢的定義、分類了其類型、確定了其意義,書中指出:"練習者主要運用技術進行攻擊,在動作編排上遵循以守為功和以退制進原則,關鍵就是達到強身健體和鍛煉意志功能,這就是跆拳道的品勢真正內涵[5]."品勢的兩個主要內容包括晉級品勢和段位品勢,而晉級品勢內容涵蓋太極一至八章,并且和太極八卦的各種屬性呈現一一對應的關系,天道循環暗含其中,其意義就是周而復始;高麗和金剛以及平原等等功能為段位品勢內容,段位品勢共為九段, 九九歸一圓滿之意體現其中[7].甘滕·里克在其所著的相關文章中認為,基本步法和格擋,以及拳擊和踢腿就是跆拳道的基本動作,是整個品勢套跆的構成因素,排列和構造技術是編排品勢的外在表現,但其真正的內涵則是依附與寄托精神的表現,修煉者內心的精神通過動作的節奏得以物化[8].關于"太極",有這樣一個傳說,在上古時代,天地混沌未開,是盤古拿大斧劈開天地,由此分開清濁二氣,空間上的大就是"太",無限通過"極"來體現,太極就是無根無緣和萬法自然,而品勢的基礎套路是用"太極"命名的[9],共八章內容,本意上是對跆拳道品勢套路進行確定的基礎,動作雖簡單,但是東方文化中典型的代表中國哲學尊崇的世界觀等暗含其中,成為宇宙萬物的開端,這里是演變一切的起點,就跆拳道品勢而言,其核心技術基礎就在于太極八章[10].
2.關于跆拳道品勢文化的研究
劉靜春、車九菊在《從韓國跆協深化新規則的舉措看跆拳道技戰術的發展趨勢》中寫道韓國跆拳道協會一直注重通過改革創新推動本國跆拳道的發展,目前他們就規則進行了包括場地地形的改變、消極判罰時間的縮短、對仲裁體系重新進行整合,并且使難度技術分值增加、對加時賽進行更改,通過創新這五項,使跆拳道技戰術體系及其運用發生了重大變化[11].
在撰寫本文過程中,筆者對文獻搜集與整理時,產生了有很大的難度,在有關于競技跆拳道方面的著作和文獻資料中,涉及到與品勢演練的文獻可謂是鳳毛麟角,有關品勢的研究更是很難見到,奧運會的巨大效應是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整個跆拳道項目中,競技比賽在整個運動發展中所占比重較大,而對于跆拳道文化內涵的了解,大部分人都不是很了解,更沒有想在這個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這個趨勢導致在演練的過程中,我國跆拳道從業者僅僅是"跆拳",而沒有上升到"道".
本文在搜集文獻上極為困難,通過閱讀分析有限的韓國文化以及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針對跆拳道的演練摸索與研究其內涵和其文化精神內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2.5 跟跆拳道文化相關的研究
歷經兩千多年,跆拳道在韓國發展悠久,其在韓國的重要地位幾乎等同于武術在中國的地位,主要源于在古代跆拳道,這種格斗術具備現實技擊性特征,但更多的是源于其擁有歷久彌新的文化底蘊,至今依然熠熠生輝,其民族文化特征鮮明,雖然幾經民族變遷,數次戰亂,經歷兩千多年的時光,時至今日,發展越來越茁長[12].在古朝鮮時期,朝鮮王國曾經常派使節來中國,對唐朝先進的文化進行汲取,這成為中韓兩國外交重要的推動力。
在韓國,從事過跆拳道運動訓練的人口數量占國家總人口數量的 80%,同時韓國建立了良好的跆拳道訓練和學習體系,使跆拳道運動的發展好比金字塔的模式發展,不同層次有著不同水平的人可以加入不同的跆拳道俱樂部進行學習,在韓國和跆拳道有關的俱樂部高達上萬家[13].韓國跆拳道協會管理者在出席國際跆拳道交流會議時曾說到,學校的跆拳道運動是韓國跆拳道的靈魂所在,在韓國學校跆拳道這種教學模式積極的推動了跆拳道運動在韓國的發展。
與此同時,朝鮮的跆拳道對中國文化的營養也進行了積極的汲取,這是不容質疑的事實。因為在韓國跆拳道文化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強烈的凸顯。在其相關文章中,岳維傳對跆拳道段位考核品勢進行了研究,認為中國《易經》太極八卦思想對跆拳道品勢創編動作,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八卦文化理念與跆拳道品勢文化二者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的緊密的[14].
《易經》把自然和無限視為太極的境界,并進一步展示了跆拳道的精神信仰。在相關文章中,趙輝則立足跆拳道文化視角,對跆拳道的傳播進行了研究,認為通過對跆拳道文化的分析,能夠確定其主要傳播的方向[15].
王伯余在其相關文章中研究比較了中國武術散打與跆拳道文化,認為在文化上一脈相承是武術散打與跆拳道文化的最大特征,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武術運動植根的土壤,它起源于韓國,中國和韓國的文化有很大的相同點,中韓兩國文化的同源性,是兩者在文化上具備一脈相承特征的主要依據[16].
鞏攀與栗巖在其相關文章中研究了"跆拳道禮儀"教學,認為其在體育大學生人文素質提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認為跆拳道具有嚴格要求的技術層面,同時在領悟內在精神層面表現突出,是備受人們青睞的傳統項目,這是跆拳道最為獨特之處,這種禮節以形式體現出來,是人格魅力真正的體現,也是精神世界最高境界的體現[17].李英武和郝淑媛在其相關文章中探析了古代中韓文化交流情況,認為共同的文化信仰是國家建立體制的基礎,就兩國流傳到現在很多文化傳統來看,共同之處依然存在。經歷了上千年的兩國文化底蘊,經過積淀與發展,向世人呈現出異曲同工和極為神似的態勢[18].
在相關文章中,李世軍對韓國文化的崛起進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其崛起對我國的啟示作用進行剖析,該文指出韓國文化獨具特色性形成的主要根源就是來源于中國,認為韓國民族文化充分的有機結合其開放性和固執性,以及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文化 ,但彼此并沒有互相抵觸,具有對外來文化積極接受基礎上,內化為自己一部分的功能,這是該文認為韓國文化形成特色的根本因素[19].儒家文化的功能成為韓國充分融合自身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有效手段,進而使相得益彰的新文化得以形成。
李玉華在其相關文章中探討了中韓在文化外交上運用的文化因素加深兩國關系功能,該文首先極為細致的梳理了中韓文化相互滲透和促進的關系,因為具有文化的同源性,中韓兩國人民在各個方面的交流水到渠成,正是因為文化的趨同,實現了兩個國家經濟上的互補,并且文化上實現了融合,在政治上能夠互相理解的根本原因,因此作者認為互助互補和價值觀對抗不存在,這是中韓兩國文化的主旋律[20].
1.3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3.1 研究目的
文化能夠解決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類矛盾,并具有一種凝聚的功能,能凝群體的向心力。這就是文化的作用所在,而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來實現。品勢演練的最終結果,不是競技比賽的常勝,而是讓自己的思想達到最高境界。所以在跆拳道品勢修煉的過程中,需要對每一個動作靜心感悟,對其每招每式認真揣摩,而達到一種精神境界上的升華。在演練中國的太極八卦技術動作中潛移默化地融入了太極八卦理論,在初級階段,修煉者會在模仿和練習動作上集中全部精力,而練到一定程度,練習者就會逐步忘記每一個具體的動作形態。在舉手投足間體現一種天人合一,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最終領悟到道的最高境界[21].而一個修煉者追求的最終目標恰恰在于此,它體現了一個現代人對自我的不斷修煉的過程。
競爭激烈是現代社會最主要特征,物競天擇這個大森林最原始的法則也在摩天樓宇間被遵守著?,F代人越來越深刻的意識到,最終實現自己理想的最主要渠道就是憑借自身的努力把生活環境給予改善,甚至把人生改變。而練習跆拳道品勢,勝負不是強調的重點,修煉自身是更為重要的方向,這種修煉超出鍛煉身體的局限,更多的體現在完善個人品格方面,對人自強精神的培養是品勢的重點內涵,在歷史上,韓民族屢次分裂和統一,具有屢次對外敵入侵抵御的經歷是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因素[22].而跆拳道被韓民族視為國術,受這樣的歷史背景影響,在跆拳道中深理尚武意識就成為必然,以具有象征意義的肢體動作為載體,充分的展示民族生存競爭本能,而演練品勢把這一點的體現遠遠超出競技。理解與分析跆拳道不同層次文化,是對跆拳道本質和規律進行發現的重要環節,是我們更好認識跆拳道的有效途徑,是對其背后隱藏的面貌給予真正了解的必經之路[22].本文針對跆拳道文化描述其技術和文化以及精神層次,對跆拳道文化的獨特功能進行分析,對其進一步的推廣,意義非常重大。
1.3.2 研究意義
現代社會已處于商品經濟時代階段,而且在市場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們享受豐富的物質,同時"適者生存" 激烈競爭叢林法則也在現代社會再次上演。政治和文化等諸多方面是綜合國力的內容,國家的軟實力體現在文化競爭力上,對于國家社會的發展而言,其所發揮的作用相當重要。其他方面發展和模式的決定因素源于文化思維的模式。文明和不同文化間的競爭實質就是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體現。例如,以相似文化為基礎,彼此團結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合力,形成文明力量的典型代表歐盟, 以聯盟的形式參與現代激烈社會競爭,發展文明與傳播文化[23].歐美競爭實質就是不同文化之間競爭的體現,在相互競爭與相互融合過程中,促進了不同文化的發展和成長。
在亞洲文化中,中國屬于最大的文明體,在歷史上占據過統治地位,曾經風靡一時,中華文明嚴重影響到其他文化,但自近代以來,以強行身份進入中國的西方文明,雖把啟示與新鮮元素帶給中華文明,但文化沖突問題也隨之產生?,F階段國際競爭極為嚴峻,人們已經轉變對經濟效益一味追求的單一狀態,對我國文化競爭力進行反思。
韓國與我國屬于同宗同源,也是對儒家文化教育接受的國家,韓國通過深入而獨特理解儒家文化基礎上,對其進行接受。跆拳道成為奧運會運動項目關鍵取決于韓國正是運用了文化的力量推廣跆拳道運動[24].在世界范圍內,跆拳道傳播與推廣極為廣泛。
因此本文以跆拳道品勢為研究對象,對其文化特征和精神內涵等因素進行探討。并以跆拳道的技術形式為載體,以各種動作和套路為依托,實現了這些內涵的外化,在發揮其強身健體作用的同時,依靠身體語言,把民族信仰與精神凝聚,對跆拳道精神內涵的充分理解,有利于為我國文化競爭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借鑒[25].
1.4 相關概念
跆拳道(韓文: 英文:TAEKWONDO)是朝鮮半島民間技擊術,是一項運用手腳技術進行格斗的體育項目。它由品勢(套路)、搏擊、功力檢驗三部分內容組成。跆拳道是創新與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武術,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衛及強壯體魄的實用價值。
什么是跆拳道(TAEKWONDO)呢? 跆(TAE), "意味著像臺風一樣猛烈地、強勁地腳上的技術,也指腳踢、腳踹;拳(KWON),是為力量的象征,表示以拳頭擊打;道(DO) ,含義比較的廣泛,它是指人生的正確道路,跆拳道技術的方法原理,是禮儀,是道德修養。
"跆拳"是技能、形態,"道"是本質。也是跆拳道追求的最高境界[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