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跆拳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探究
【第一章】跆拳道的精神文化分析前言
【第二章 - 3.1】跆拳道低段位品勢文化特征的研究
【3.2 3.3】高段位跆拳道品勢文化特征探析
【3.4】跆拳道文化特征與精神內涵研究
【結語/參考文獻】跆拳道文化的文化思想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以跆拳道的品勢表現特征及其所附著的文化精神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本文運用了文獻資料,對相關課題材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查閱韓國歷史、跆拳道起源與發展、東西方文化等書籍 30 余冊,查閱體育科技、體育文化導刊等雜志 20 余冊,閱讀論文 60 余篇,為研究跆拳道的品勢文化特征的解析與精神內涵的研究,做好全面地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2.2 專家訪談法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對國內研究跆拳道專家進行訪談,并對相關的資深從業者進行了走訪,力求在撰寫本文時能對跆拳道的武術專業用語進行準確把握,比如在描述與把握高段位品勢演練上盡力做到準確。
2.2.3.邏輯分析法運用文獻資料法,并與專家的觀點相結合,立足品勢演練視角,應用邏輯分析法,闡述以外在品勢演練為方式真正體現出的內在跆拳道文化和其精神內涵。本研究立足微觀層面重點深入細致的描述和分析了跆拳道文化現象,對跆拳道的品勢細節探究就會更加深入細致,探究其蘊含的文化價值就會更加準確,并能夠準確定位本民族和東方傳統文化影響跆拳道的復雜性。
3 研究的主要內容
3.1 低段位品勢文化特征的研究
跆拳道品勢作為一種文化意識形態與東方的哲學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在跆拳道品勢中有 8 套品勢太極一章到太極八章是源于《易經》的陰陽文化、八卦文化,在文化內涵、演練路線和攻防拳法方面確立了以太極和八卦為核心的理念體系。跆拳道運動是一種極具東方文化內涵的武道運動,跆拳道的品勢是跆拳道中最具文化底蘊的表現形式[40].通過對跆拳道品勢的由來、動作性質、文化意蘊和審美情懷等幾方面研究,了解分析跆拳道品勢的文化淵源,目的在于弘揚跆拳道品勢中蘊含的東方文化體系,進一步推動跆拳道中品勢文化的發展,讓跆拳道的修煉者深入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跆拳道修煉的施行[41].
八卦學說是太極八章品勢演化的依據,相互遞進和補充作用為每一章動作的特點,各章動作并不是各自為政,氣與力貫穿于八章所有品勢之中,是典型的結合朝鮮尚武精神與儒家文化的代表,但在這些共同點基礎上,自己的側重在每一章還都存在,以現代訓練學視角來看,不斷復雜和深入為其技術的體現, 與初學者循序漸進特征極為吻合[42].
3.1.1 太極一章至八章的品勢與八卦文化對應關系的研究(一)太極一章至八章的品勢特點"乾"是太極一章的寓意,太極八型中的第一型在本章,是第一章起始,八卦中的"乾" 意表現充分。天是乾的物化產物,是宇宙萬物根源之意。以下是本人根據所學品勢分析出的一到八章動作演練路線及寓意太極一章演練動作:
1.走步下端格擋,正拳擊打。
2.曲弓步下格擋,正拳擊打。
3.走步手腕內格擋,正拳擊打。
4.曲弓步步下格擋,正拳擊打。
5.走步上端防御,前踢腿,正拳擊打。
6.曲弓步下端防御,上步曲弓步正拳擊打,喊聲。
就跆拳道運用來看,其最基礎的基本功寓意為太極一章,在演練過程中,走步下防和曲弓步下防的正拳與前踢等技術動作是其主要體現,在跆拳道運動中,這些動作屬于最基本動作,是構建所有品勢的基礎。
一章構架結構清晰,具有上中下三段式,具有非常簡單的技術動作,下段格擋和中段直拳與接招,以及上段接招和前踢是技術動作的表現。前屈站立姿勢被多半使用,沒有太大的動作幅度,使用技術簡單,縱橫交錯是行進路線的狀態,跆拳道品勢基本面貌被簡單明了地勾勒出來,對于跆拳道品勢而言,屬于技術基礎。
太極二章演練動作:
1.走步下端格擋,曲弓步正拳攻擊。
2.走步手腕中端內格擋。
3.走步下端格擋,前踢腿,曲弓步上端正拳攻擊。
4.走步頭部上端格擋。
5.走步手腕中端內格擋。
6.走步下端格擋,前踢腿,正拳攻擊,喊聲。
八卦中的"兌" 意賦予在太極二章之中。"澤"是"兌"的物化之意,內剛外柔的屬性存在其中。而類比太極二章的品勢動作,其主要特征是內涵剛烈,攻擊可以隨時發動。
在動作的演練上,和太極一章相比,二章的動作要略多一些,其主要內容就是防守技術,在技術結構上,主要表現為"守"勢,時刻呈現出一種隨時進攻的態勢,和二章中"兌"內剛外的本意相符合。
太極三章動作演練:
1 走步下格擋,前踢腿,曲弓步正拳。
2.走步手刀內切。
3.三七步單手刀外防,后撤曲弓步正拳攻擊。
4.走步手腕中端內格擋。
5.走步下端防御防,前踢腿,曲弓步正拳。
6.走下端防御,正拳攻擊,喊聲。
八卦中的"離"意在太極三章充分表現。"火"是"離"的物化之意,在其中蘊含著強硬與剛烈之意,在本章中,重心在于步法的靈活多變,重心的移動是圍繞身體進行,對動作的迅速性和靈活性著重進行培養。
本章主要特點,是動作的以此交叉,和前兩章相比較,具有更加復雜的功防轉換動作。所以敏捷性程度也較前兩章高。就前踢+曲弓步十正拳的演練動作第一式來看,應具有非??斓倪B接速度,猶如大火熊熊燃燒,內勁極其充沛,同時也具有剛進有力的動作。其顯著特征是果決剛毅,動作技法涵蓋手刀攻擊和直拳等。
太極四章動作演練:
1.三七步雙手刀中端外砍,曲弓步右手刀立掌前擊。
2.曲弓步雙手刀上端攻砍, 高腿前踢,正面直拳,側踢腿,三七步雙手刀中端外砍。
3.三七步單邊腕外格擋,前踢腿,邊腕內格擋。
4.弓步雙手刀上端攻砍,前踢腿,外拳拳背攻擊。
5.左走步側腕內格擋,正拳攻擊。
6.左曲弓步側腕內格擋,正拳攻擊,喊聲。
太極四章中,蘊含著八卦中的"震"之意,具有物化之意,而雷表現為從天而降的霹靂,在大自然力量之中是人類所最敬畏的。豪邁粗獷和聲震千里是震的屬性,奔雷一出,八方受到威震,望而生畏是人們對其的反應。
本章技術技法構成包括手刀接招和手刀攻擊,以及格擋和中段外接招等等,尤其是第二個動作連串性強,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需要充足的力道配合,剛勁有力是整套動作的最大特征,奔雷之勢隱隱表現其中,"震"通過其得以表現。
太極五章動作演練:
1.曲弓步下格擋,立步收拳下擊打。
2.曲弓步外腕向內格擋,前踢腿,外拳拳背攻擊,外腕內格擋,上步中端外拳手背攻擊。
3.三七步單手刀中端外防,曲弓步肘前擊。
4.弓箭步下防,外腕內格擋,前踢下防,外腕內防。
5.曲弓步上格擋,側踢腿,曲弓步肘前擊。
6.曲弓步下格擋,外腕內格擋,前踢腿,前滑步外拳拳背攻擊,喊聲。
在太極五章中,蘊含著八卦中的"巽"之意。"巽"的物化之意即為"風",盡管不存在實體,但風卻是無處不在,并充滿著蕭殺之力??v觀太極五章的動作技術,取法之地就是風,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比較單調的招式,而事實上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盡管在演練開始時,是一種肅靜和單調的狀態,但當動作向后推進時,便開始逐漸顯露出威猛的態勢。
側踢和肘擊技法等新的氣象在本章演練中開始出現。微風強風之分在"風"中存在,演練的第二個動作首先表現出 進攻之勢,在對手不備狀態下,運用外拳重擊對手,隨后防守保護自身,這個動作技法,淋漓盡致的詮釋了微風的無孔不入以及強風的威猛強硬之勢,其中第五個動作組合非常強硬的進攻態勢就表現出來,風的無窮力量表現得極為充分。
太極六章動作演練:
1.曲弓步下格擋,前踢腿,外腕中端外防。
2.右手手刀中端外格擋,右橫踢。
3.曲弓步外拳防守,正拳攻擊,前踢腿,曲弓步正拳。
4.左腳收回呈雙腳平行準備姿勢。
5.左手手刀中端外格擋,左橫踢。
6.轉身右腿曲弓步下格擋,前踢,前踢收回外腕中端外格擋。
7.收右腿三七步雙手刀中端攻擊。
8.曲弓步掌下壓攻擊,正拳攻擊,喊聲。
八卦中的"坎"之意被賦予在太極六章之中,"坎"的物化之意既是"水"意。水的特征是順勢而變,盡管不具備常形,但卻能夠以柔克剛內涵,雖柔然卻永遠不會被阻隔,抽刀斷水水更流這是其表現。內在之力是六章動作演練的強調內容,大江之水,連綿不絕就是內力之勢。因此,從內在力量上體現出柔而不弱,這是在演練太極六章過程中應需要注重的。
手刀上段接招和扭身動作等技法出現在全套演練動作中。就此章演練節奏來看,開始表現得很平和,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兇勇無比則是第一個技術動作表現的態勢,與暗流涌動相仿,深藏不露被體現得極為形象,是"水"深不一可測的力量。
太極七章動作演練:
1.虛步手掌下壓攻擊,前踢腿,三七步側腕中端內格擋。
2.三七步雙手刀下端攻擊。
3.虛步手掌下壓攻擊,下壓手掌變拳手背攻擊。
4.收左腳敬禮姿勢5.曲弓步雙腕交替中端上下格擋。
6.上步雙腕交替中端上下格擋,膝蓋攻擊,滑步雙拳仰面攻擊,曲弓步雙拳交叉下格擋。
7.走步拳背下擊攻擊,里合腿馬步肘擊打。
8.馬步單手刀中端外防攻擊,上步馬步正拳攻擊,喊聲。
八卦中的"艮"之意內涵在太極七章之中。"山"是"艮"物化的體現,磅礴巍峨,向千萬里綿延,穩重中透露出剛毅,這是山之氣勢的體現。所以力量厚實和行進穩重,首重強調中心偏低和下盤穩定,烙守節度是對動作的要求,這是六章的技術演練要領。
本章主要演練技術動作步法虛步和曲弓步,壓低重心,對 "山"的沉穩之勢進行體會。另外在演練的第六招式,以攻擊為主,十足和沉穩不懈是攻擊力量特征的體現,"山"之穩重剛毅表現得淋漓盡致,百戰不殆和固若金湯之惑體現其中。
太極八章動作演練:
1.三七步雙拳中端外格擋,曲弓步正拳攻擊,跳前踢,曲弓步內格擋喊聲,左右拳交替正拳攻擊,曲弓步正拳攻擊。
2.三七步雙手胸前上下格擋,撤腿曲弓步緩勾拳。
3.三七步雙手刀中端外格擋,正拳攻擊,前踢腿,收右腿三七步前踢,虛步手掌下端壓擊。
4.虛步雙手刀中端砍擊,前腿前踢,弓步正拳攻擊,虛步手掌下端壓擊。
5.三七步雙拳下端格擋,前踢腿,跳前踢,外拳中端內格擋,左右拳交替正拳攻擊。
6.三七步單手刀中端砍擊,曲弓步手肘攻擊,翻拳手背向下攻擊,正拳。
八卦中的"坤"之意被賦予在太極八章之中。"坤"的物化之意是"地",大地乃萬物生長之源,具有繁衍生息之意,象征著新的目標的開始。重新演練所有的基本動作體現在這一章動作之中。
第八章是總結性演練前七章動作的體現,能夠承接之后的段位制品勢,段位制品勢動作的特點是招式的復雜,所以上段者第一步招式通過太極八章得以體現。以太極為基礎,把難度繼續增加,進行重新編排和演化,獲得段位制品勢,所以包含在太極八章的技術動作屬于基礎性練習套路,是品勢學習走向更高級的基礎。萬物生息之根源"地"的含義被充分的體現出來。
(二)太極八章與八卦的對應關系
1.太極一章即太極八卦 中的"乾卦"太極八卦中"乾"的內涵通過太極一章體現出來。其演武路線用"乾卦"符號進行表示,而乾中則是宇宙萬物根源,象征著進取和剛強。換言之,在太極一章中,可詮釋跆拳道品勢的根本[45].l8 個動作在太極一章之中,其構成基本上是由前屈站立姿勢, 便于初學者學習與修煉。其使用技法主要包括中段直拳和下段防御等等。
2.太極二章即太極八卦中的"兌卦"太極八卦中"兌卦"之意被太極二章代表。"兌卦"符號表示其演武路線,內剛外柔之意內涵在兌之中,因此應注重把外在柔和內在強烈攻擊力度充分的表現出來。動作緩慢和柔和是太極二章與一章的區別所在,18 個動作也是太極二章的內容。表面上看似柔軟是太極二章的招式特征,但強烈攻擊卻可隨時發動。柔和是做這些動作的表面狀況,但是力量要蘊含其中,也就是柔中帶剛。太極二章的技法組成包括攻擊中段和中段直拳等等[46].
3.太極三章即太極八卦 中的"離卦"太極三章代表太極八卦中"離卦".運用"離卦 "符號表示其演武路線,如火一般的明亮是"離卦"的含義,動作的活躍性是表現其應強調的重點。
因此說,充滿活力是太極三章招式的動作特征,光明磊落的精神體現其中。太極三章招式是重心移動培養的基礎所在。同時,其手腳及身體動作的施展需要依次交叉進行。
其培養敏捷性的最佳招式,就是由防御轉向攻擊。所以由防御向攻擊轉化的敏捷性也是用其進行培養的最佳招式。20 個動作共存在太極三章之中。太極三章的動作組成包括下段格擋和前踢以及直拳等等[47].
4.太極四章即太極八卦中的"震卦"太極八卦"震卦"之意在太極四章中被包涵。"震卦"符號表示出其演武路線,警備和虔誠態度時刻具備,這是 "震卦"的含義,因為就套路中的動作來看,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動作的準確性是表現時應著重注意的。而浩然正氣和威風凜凜以及令人望而生畏則是表現太極四章招式所應體現出的內涵。20 個動作存在于太極四章之中。手刀接招和手刀攻擊等是練習其招式的開端,逐步過度到中段外接招等較高難度技法。以中高技法中段外接招為例,具有非常大的動作難度,因此在演練時應特別注意。側踢技法也具有較大的難度,保持動作線的重心是其要點,同時還應規避由于用力過猛而出現滑倒的現象。
5.太極五章即太極八卦中的"巽卦"在太極五章中,有太極八卦"巽卦"之意存在。其演武路線是用"巽卦 " 符號進行表示,"巽卦"的寓意所在就是風,因此如風越演越烈的精神應該成為表現時格外強調的重點。開始時動作具有單調沉靜特征,逐步走向強烈。這種含義應該通過太極五章的招式表現出來,單調而肅靜是演練太極五章招式前半部給人的體會,但威猛之勢則是后半部體現出的內涵。20 個動作招式被包含其中,動作組成包括下段格擋和肘擊等等。
6.太極六章即太極八卦中的"坎卦"太極八卦"坎卦"之意存在于太極六章中。"坎卦"符號表示出其演武路線,如水一般柔軟是"坎卦"含義,柔應該是其套路表現的重點,注重把水育萬物生長真理體現出來。因此,以柔軟動作對招式進行演練這是太極六章強調的重點。任何人在充滿信心的情況下,對障礙和難處都能夠克服,這是本章動作招式教導人的真理。對水的精神進行效法,在一切困難面前,不氣餒,英勇奮進,把堅強的意志和智慧以及精神體現在困難之中,這應成為我們學習跆拳道的精神理念。23 個動作存在于太極六章之中,招式技法組成因素包括手刀上段接招和轉身動作等等。
7.太極七章即太極八卦中的"艮卦"太極八卦"艮卦"之意被包涵在太極七章之中。通過"艮卦"符號表示其演武路線,山是"艮卦"的含義,如山般的厚重力度通過其套路表現出來,動作應注意有節奏。較為多樣化是太極七章技術動作特征。因此,厚實的力量必須在演練此招式過程中始終貫穿,恪守節度為動作要領。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這是針對一個人的行為在此處所傳達的意思。行止應當同時并存在一件事情的完成過程中。在太極七章中,共存在 25個動作,而縱觀其技術,包括了不同的動作、手法,跟前面幾章的動作、手法相比,在演練上難度增加了不少。
8.太極八章即太極八卦中的"坤卦"在太極八章之中,包含著太極八卦"坤卦"之意。"坤卦"符號表示出其演武路線。
大地是"坤卦"的含義所在,萬物之源為大地,在習練跆拳道過程中,八章為結束章節,學習者經過前幾章的練習,已經對動作、手法都得到充分的鍛煉,因而在練習這個技法時,需要刪減那些重復的動作,使自身的動作特征更加的靈活多樣。在太極八章招式中,蘊含著 24 個動作,和晉段及升品相比,算是基本套路,同時也是上段者的第一步招式。
通常所說的上段,就是說演練者具備圓熟的技術。也就是說,演練者整理和復習以往所學的基本技法,通過本招式體現出來,演練時重復動作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