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開設健康教育課,對青少年進行衛生保健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行為,對預防疾病,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在少數民族地區更好的開展學校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我們對臨夏回族自治州23所中小學開展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不利因素,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健康教育的開展及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和措施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臨夏回族自治州的臨夏市、和政縣、東鄉縣、永靖縣的42所中小學\\(中學31所,小學11所\\),按照《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通過查閱被調查學校有關開展健康教育計劃,實施方案等資料,了解被調查學校健康教育開展情況,健康教育課開設情況.并對46名與健康教育相關的教師\\(生物教師15名,校醫7名,班主任18名,體育教師6名\\)和242名中學生,196名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教師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學習經歷,知識結構,學校課程設置,健康教育基礎和專業知識以及對本校健康教育的看法與建議,發放問卷46份,收回44份,回收率達95.7%,有效率100%.共發放學生問卷438份,回收416份,回收率達94.98%,有效問卷432份,有效率98.7%,調查內容包括:學生衛生保健意識,學生健康行為,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困惑及對健康教育的需求等.
2 調查結果與討論
2.1 學校健康教育開展情況
州教育局下屬中小學組織機構基本健全,有主管領導負責,學校制訂了工作制度,有計劃,有總結,健康教育開課率中小學分別為67.6%和40.4%,學生健康教育課本擁有率為75.6%,基本做到了有教材,有教師,有課時,有考評,保證了每兩周開一節健康教育課.教材大多為學校自選,市教育局無統一規定,一般有內蒙古大學出版的《健康教育》,西菀出版社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等教材.總體來講,市屬中小學健康教育工作是到位的,但如果進行深層次分析,我們會逐步發現健康教育工作還比較脆弱的根本所在.
學校健康教育師資構成、專業知識及培訓情況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健康教育教師均為兼職.中學以生物教師、校醫為主,小學以班主任和副課教師為主;職稱結構:中級職稱占153,初級職稱占253,初級職稱多為小學教師;學歷結構:中學生物教師多為本或???校醫和小學教師多為中專學歷;年齡結構:30歲到40歲占絕大多數.
任課教師對健康知識的了解情況見表2.表2顯示,中小學任課教師對健康及健康教育基礎知識了解程度差異顯著,這與小學教師學歷結構及所受培訓不足有很大關系.
目前,學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師資缺乏和素質較低的問題,通過調查教師學習經歷和掌握知識現狀,發現專業師資不足已成為學校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它不僅影響著學校健康教育的發展,同時對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極為不利.小學是兒童少年身心成長發育,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
小學的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從小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規范行為,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促進身心健康,培養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校健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熟悉教學規律、懂得教學技巧、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和衛生行為及習慣,有利于對學生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健康的衛生行為和習慣,但需要補充一定的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校醫是開展學校健康教育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熟悉衛生保健專業知識,但相對班主任而言,他們在教學規律的掌握,教學經驗的積累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欠缺,需要加強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巧的訓練.體育教師應該是學校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但從調查看,在所調查學校中專職只有》人,僅占任課教師的13%.這樣把健康教育與體育完全分離是不利于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與健康的結合,是今后學校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二者都是以學生身體為對象,都是為保持學生健康,體育是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載體,既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對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學校體育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廣大體育教師是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力軍.因為體育教師掌握了作為健康教育基礎的人體解剖生理學和保健學科知識,在此基礎上進修衛生健康教育系列知識,即可滿足健康教育的需求.
教師們認為:首先最突出的問題是健康教育處于一種理論上重視,實際上忽視的極大落差態勢中,這里涉及的不僅是學校的辦學宗旨問題,而且涉及到整個社會氛圍,全社會的價值觀、人才觀問題.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益就成了一句空話.其次專業師資不足和活動經費缺乏是影響學校健康教育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對健康教育任課教師沒有量化指標,沒有鼓勵措施,希望學校領導應將健康教育作為學校主要工作來抓,想辦法解決教師、教學儀器缺乏等問題,并加強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檢查評估等.第四,教師本身缺乏心理知識,無法進行心理咨詢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第五,學校應該對教職工的健康教育引起足夠重視.中小學教師從事著艱苦的腦力勞動,工作負擔重,生活節奏快,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教師隊伍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在教職工中開展健康教育,不僅可使他們懂得健康知識,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環境,推動學校健康教育工作,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2.1.2 學生健康知識,健康行為問卷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率最高為87.8%,最低為60.1%,平均達到74%;中學生健康行為共列出20小項,其中,各人衛生、飲食衛生、公共衛生、用眼衛生、口腔衛生、讀寫姿勢及青春期衛生行為形成率分別為88.4%, 53.1% ,40%,31.3%,67%,40.5%和55.5%.
健康教育對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也暴露出許多薄弱環節,主要問題有:有些衛生行為如讀寫姿勢、用眼衛生等還沒有形成良好習慣,并且年級越高,越難糾正,因此提示我們一定要抓早、抓小、抓嚴,要貫徹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知識點的掌握與行為形成率之間有一定差距,如基本上所有學生了解吸煙對人體有害\\(盡管缺乏清晰的認識\\),但在調查中,仍有10.6%的學生有吸煙經歷,問其吸煙的動機各有不同,有受同學、朋友的影響,有受其父母的影響,有嘗試性吸煙者.因此在深入普及吸煙危害健康知識的同時,要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如健全有關校規,擴大控煙范圍和影響,豐富課余生活等,使學生把學到的健康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到印證和應用,進而促進知識的內化和行為的形成;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與心理衛生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難點,應加強學校青春期衛生知識的教育工作,使學生們安全度過青春期;不僅要在學校加強青春期衛生教育,同時也應該加強家庭、社會對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學校青春期衛生教育應提早進行,在小學高年級就應讓學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以減輕其生理、心理負擔.
我們認為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青春期心理衛生、學習與考試心理教育、挫折心理教育、人際交往心理教育、個性心理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適應心理治療,消除其心理不適,防止心理疾病.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經過幾年的努力,臨夏回族自治州中小學健康教育工作初見成效,中學基本做到了有教材,有教師,有課時,有考評.但是,小學除了鄉村中心小學和城市小學情況好一些,其他小學仍然比較薄弱.
\\(2\\)健康教育的師資水平是影響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主要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3\\)學生健康知識的掌握與行為的形成率之間有一定差距.
\\(4\\)青春期衛生教育與心理衛生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難點.
3.2 建議
3.2.1 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各級領導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行政部門與學校領導必須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學生身心素質教育,切實把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軌道,作到位置落實、隊伍落實、管理落實.改革教育制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真正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3.2.2 加強領導,全面落實中小學健康教育指標加強全州健康教育網絡化管理,定期舉辦培訓班,積極指導,加強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檢查評估,使中小學健康教育工作早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
3.2.3 加強師資培訓,改善師資結構 由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對任課教師有重點地進行短期培訓,盡快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體育教師盡快充實實施教育與健康教育所需要的觀念、知識能力,準確把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目標、思路、策略、措施、內容和方法,最終成為學校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有關部門有計劃地在師范院校、中等衛校和醫學院校定向培養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改善健康教育師資結構.
3.2.4 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提高健康教育效益 學校健康教育要求學校從實質上真正發揮和確立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強化育體育心的功能和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選擇適合全體學生參加的、緊密結合中小學生長發育規律及預防各種不良姿勢的項目,選擇游戲性質的身體素質練習來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及歡快、活潑向上的體育項目發展其體能.理論內容應選擇衛生、安全保健知識、營養科學知識以及防止傷害和疾病知識進行健康教育,應注重心理健康課的開設,樹立正確的健康生活觀念,注重道德健康和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健康的性心理,明確煙酒的危害,要把對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3.2.5堅持以健康教育課為主的教學形式,多渠道開展學校健康教育 首先,利用教學的優勢,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課向學生傳授健康教育的系統知識,還可以開辟第二課堂或專題講座,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其次,利用大眾媒介,如利用宣傳窗、黑板報,墻報、廣播和錄像向全校師生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訂閱和印發有關健康教育的報刊、雜志、科普讀物等,讓師生接觸有關知識,以開闊視野,強化記憶,增加行動的自覺性.再次,開展各寓教于樂的活動,如舉辦健康教育知識競賽,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開設心理咨詢門診,舉行健康教育文藝表演等,使師生在耳聞目睹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圍,達到健康教育之目的.
3.2.6 全社會動員起來,共同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僅要滲透到學校體育、學校健康教育的每一項工作和每一門課程,而且要全面滲透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融入在學科教學、學校教育活動和班主任等各項工作中,健康教育不僅是健康教育教師的職責,每一位有機會與學生接觸的教師都有責任來共同做好這些工作,這也應該是教書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健康教育應引起家庭、社會的共同關注,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既是學校教育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使得每個人都重視健康的價值,具有增進健康的強烈意識,具備健康的知識和習慣,樹立健康教育的正確觀念,這將對整個國人的健康水平起到積極作用[1].
3.2.7 課程內容的系統化,并向其它課程滲透[2]
健康教育還是一門新學科,它主要還滲透在體育與健康課、生物、生理衛生等課程中,這就要求我們的大綱、教材內容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協調好與相關學科的關系.隨著我國學校健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內容的不斷擴大和更新,健康教育也要形成獨立的體系,并滲透到各個學科,應該是我國學校健康教育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楊貴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1\\):1-4.
[2]潘建芬.北京市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現狀調查與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