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衡量人的素質是否達到了理想水平,很重要的一項標準就是看他的心理健康狀況。健康是人類生命延續的基礎,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診釋是不同的。如今,心理健康成為現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內涵。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競爭性的增強,使得家長和社會對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越來越高。因此他們面臨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過重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著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健美操是目前國內外最流行的體育健身項目之一,它集各種流行健身操種于一體,每一種操都有自己特有的風格和功能。
其特點是:時尚、動感、優美、火爆、激情和表現個性。經過學習和訓練可以使人健康向上,心情舒暢,充滿活力[1]。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健美操對中學生心理健康作用進行實驗研究,分析其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明顯改善作用,為更好地推動中學健美操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天津市第一百中學的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在高二中學生中抽取兩個班的69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從中選取32名心理健康總均分≥2分,存在輕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在32名學生中,有17名女生、15名男生進行了健美操的鍛煉,測取其心理健康指標。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進行研究和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實驗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69名調查的中學生中進行MSSMHS量表測試,男生占總人數的49.3%,女生占總人數的50.7%。其中心理健康的男生占總人數的55.9%,女生占45.7%;心理不健康的男生占總人數的44.1%,女生占54.3%。 (見表1)經過卡方檢驗可知,受試者在性別因素上的X2值為0.713,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受試者在性別因素上對心理健康水平無影響。
對選取的32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學實驗,經過統計評價,受試者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見表2)。根據MSSMHS量表設計理論,被試在該量表中如有某項因子分≥2分,即在這項因子上存在著輕度的不良心理反應,≥3分為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
從表2可見,MSSMHS量表各因子上都有一定比率的被試得分≥2分和≥3分。在32名調查對象中有32名學生至少在一項因子上得分≥2分,占總人數的100%。
在人際關系敏感與緊張因子上有25%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在學習壓力感因子上有31.2%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在適應不良因子上有21.9%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在心理不平衡因子上有21.8%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在強迫癥狀、偏執、敵對、抑郁、焦慮和情緒不穩定因子上有6.2%、9.3%、3.1%、3.1%、3.1%、12.4%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
這表明,中學生目前在人際關系敏感與緊張、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較為突出。
2.2實驗后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中學生進行教學實驗后,對其心理健康指標進行后測,由表3可知,在32名調查對象中有4名學生至少在一項因子上得分≥2分,占總人數的12.5%。
在學習壓力感因子上有3.1%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在心理不平衡因子上有3.1%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不良心理反應。
這表明,中學生通過健美操鍛煉干預后只有12.5%的人存在著各種輕度的不良心理反應,其中各因子的檢出率明顯低于實驗前,在中度以上不良心理反應中只有心理不平衡與學習壓力感因子各占總人數的3.1%。
2.3實驗前后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分析與討論
從表4中兩個組的比較結果表明,實驗后的各因子分均比實驗前低,實驗前和實驗后的總均分具有非常高的顯著性差異,表明實驗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的高于實驗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各因子項目中“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憂郁”、“焦慮”、“偏執”、“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平衡”和實驗前之間的差異顯著性水平P<0.001,這一結果表明,時尚健身操鍛煉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這些因子項目上明顯好于非鍛煉的學生,其前后差異十分顯著;在“敵對”因子項目中差異顯著性水平P<0.01,說明其鍛煉效果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有顯著性提高的。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通過健美操鍛煉的中學生在“強迫癥狀”、“偏執”、“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平衡”因子上,與實驗前水平相比差異十分顯著\\(P<0.001\\),在“敵對”因子上與實驗前水平相比差異顯著\\(P<0.01\\),并且總均分低于實驗前。說明健美操課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3.1.2健美操以其動作編排的時尚性與音樂選取的時尚性,讓更多的學生喜愛健美操運動,使其積極地參與到健美操運動中來,并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進改善作用。
3.2建議
3.2.1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大力推廣健美操運動的開展。它不僅能夠鍛煉身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興趣愛好與鍛煉身體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在鍛煉過程中自我調整,使學生心理健康得到不斷改善與提高。
3.2.2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因材施教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會學生正確運用運動處方的方法,使學生能根據自身狀況,設計鍛煉的強度、時間、頻率,科學地從事健身操鍛煉,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2.3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和愛好,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氣息新穎實用的教學內容。健美操是一項新興的時尚體育項目,遵循了學生個性心理的迫切需求,是實現快樂體育的一個有力途徑,是體育社會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魏純鐳,等,主編.時尚健身[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9\\)第1版.
[2]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4\\).
[3]肖光來,主編.健美操[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
[4]孟憲君,主編.大眾流行健身項目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5]季瀏,李林,汪曉贊.身體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8.
[6]胡永萍,主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