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0 年“軟實力”的概念被提出并引入體育研究以來,許多西方體育文化學者一致認為,體育文化在軟實力概念領域中,有著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的體育文化軟實力并不強大,只是在競技體育文化等個別領域表現相對突出,中國的體育文化軟實力在短時期內很難有大的進展[1].但是,在 2001 年中國再次申辦奧運會的系列行動中,讓許多西方體育學者轉變了觀念,認識到了中國體育文化的巨大潛力。從此,“中國體育文化”發展問題在一些學術討論會上成為熱門話題。中國具備怎樣的體育文化軟實力?這除了國人要自我評價外,很重要的是要注意觀察國際社會的反應,即“國際輿論”.就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體育文化的認同態度。事實上,外界輿論的觀點對中國政府在制定新的工作發展方向上,往往起到一定的作用。為此,本研究在大量文獻及學術會議綜述的基礎上,歸納出西方體育學者對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發展的態度,以揭示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增長的動因與不足,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參考。
1 關于中國經濟水平促進體育文化發展的研究
西方學者認為:“新的世紀給正在覺醒的中國體育文化大發展提供了機會,首先要得益于 2001 年中國申奧的成功,它是提升中國國家軟實力的契機,是體育文化軟實力跨越式發展標志性的開端。中國政府及人民全力支持舉辦 2008 年北京奧運會,并提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主張,中國這個決定事實上在無形中已提升了體育文化的軟實力,因為舉辦奧運會最重要的是要動用巨大的經濟力量做保證,這也是國家經濟硬實力發展的象征?!盵2]“不管當時的國際金融危機反映如何,中國國內所碰到的自然災害困難如何,北京舉辦好奧運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決心是不變的。這充分表明舉辦奧運會是增強體育文化乃至整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展示中國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發展成就的一個展柜'.”[3]
事實也表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體育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發展,中國將成為世界新的體育大國,顯示出了巨大的體育文化軟實力。英國布萊頓大學社會學調查研究中心在 2012 年倫敦奧運會前的一項成果中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52%的被訪者認為中國會在不遠的將來超過英國,成為“體育文化強國”,而認為“不可能”的人只有 38%,支持者主要為城市體育文化愛好者和社會的白領階層人士等。在布萊頓大學有 75%以上的英國籍學生認為中國的體育文化魅力巨大,其發展速度已超越了經濟,并幾乎取代了其他文化的影響力?!爸袊w育文化軟實力的日益提高與中國經濟持續良性發展,以及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有密切關系,中國政府也積極地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推動體育文化軟實力的發展”[4].
1.1 中國經濟發展借助體育文化的推動作用
“中國政府為了有效地提高經濟的發展速度,借助強大的奧林匹克文化輻射力,頻繁地舉辦體育賽事并邀請其他國家參與,增進了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在提高本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促進了地方經濟的持續性發展”[3].英國學者布朗森[5]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利用體育文化這個窗口宣傳經濟發展的正能量是成功的,帶給其他國家的印象也是深刻的,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是體育文化軟實力提高的重要資源?!?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風靡世界的“新公共管理運動”紛紛消減了各國財政對本國競技體育文化的投入,但是,“許多國家近年來通過奧林匹克這個大舞臺,發現中國體育文化發展的深刻作用,并以此作為他們伸手向政府要錢的重要理由,并且這種借口還獲得成功。如英國、法國、德國在結合本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加大財政撥款力度和提高體育彩票返還金等手段,對競技體育事業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額外支持,政府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維護經濟的更好發展”[6].就連美國學者也認為:“中國體育文化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深刻影響,其成功的發展模式是送給美國人的禮物,可別浪費了?!盵6]因此,這幾年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中國這個世界第 2 大經濟體,有力利用了體育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范圍,促進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深鞏固了政權體制,同時在國際社會擴大了其話語權。所以,出于看好中國經濟的影響力,許多國家也利用體育文化的交往,很默契地接近與中國的關系,以至于中國的體育文化軟實力使正成為原屬美國的一些盟友逐漸轉變觀念而靠近中國?!盵5]
1.2 中國有效扶持其他國家發展體育文化事業
中國在發展本國體育文化的同時,幫助其他國家特別是一些不發達國家開展體育文化的培訓與交流,通過政府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等方式獲得了別國的信任?!霸谂e辦重大國際比賽中,中國向這些弱小國家提出減免參賽報名費等方法,甚至提供免費交通的優惠政策(如北京奧運會),使這些發展中國家開展體育文化交流減輕了經濟上的負擔。中國政府重視其他國家的體育文化事業發展,不斷地派遣體育專家前往受援國幫助指導體育培訓工作,并且在中國國內為數不多的大中專學校接收外國留學生培訓,如北京體育大學、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等”[4].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體育文化援助計劃是不附加其他條件要求的,也不存在干涉別國內政的情況。這種做法與許多西方國家恰恰相反,它們總是把西方政策等強加給迫切希望提高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國家。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比較愿意接受中國的做法。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提高與中國的發展方式和真誠相待無附加條件的援助有很大關系”[7].因此,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看重中國的體育文化事業發展,這無形中提高了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
1.3 中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發展模式
“中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發展方式為許多國家提供了啟示,舉國體制的目的就是充分地利用國家的經濟力量來辦好競技體育文化事業。因此,對于許多國家想利用競技體育文化來擴大本國的國際影響力來說,發展經濟是最重要的問題”[8].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上已取得了明顯的成就,“盡管中國在某種角度上還稱不上是經濟強國,但至少可以為許多國家在尋找經濟發展方式上提供經驗。經濟促進體育文化發展,反過來體育文化對經濟發展又有推動作用。不管這種模式對中國的整體經濟作用有多大,都令許多國家體育界乃至政界人士所羨慕,普遍稱之為中國模式”[8].這就是軟實力。也有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模式的真正影響力在于它為一些正在尋求經濟發展道路的國家,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如何盡快地融入國際大家庭,且又具有真正獨立意義的政治選擇。提供有說服力的模式與經驗?!盵9]因此,“從這個角度上看,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很有說服意義,它是經濟基礎打造出來的政治工具和外交工具,是國際間交往不可缺少的新型武器”[10].
1.4 體育產業促進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提高
中國十分注意利用體育產業培育國家體育文化的軟實力。目前中國每年體育產業產值在 9 000 億元人民幣左右,盡管跟許多國家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發展潛力巨大[11].中國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不斷地加強體育產業文化軟實力發展的主動意識,其發展結果特別是在體育文化物質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方面,“不僅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在西方發達國家也占有一定的市場,已開始改變了世界體育文化用品生產的格局,中國有效地利用了網絡空間,不斷地加強國家體育文化、媒體、體育產業資源優勢來產生強大的國家影響力”[12].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相比較西方一些國家較少地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因此,中國產品更進一步擴大了銷售資源優勢。隨著中國體育產業的深入發展,可以迅速通過提升體育用品的國際誘惑力,中國的這種潛力也是不可估量的”[13].另一方面,“中國的整體經濟成就擴展了體育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已影響到世界各地,中國的體育產業利用國家的政策,已產生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在國際經貿活動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優勢”[12].現實也表明,我國政府已計劃將體育產業產值到 2025 年達到50 000 億元人民幣[14].
2 關于傳統體育文化助推軟實力提高的研究
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擁有許多傳統體育文化的寶貴財富,這些財富的內容也是世界矚目的珍貴體育文化資源,例如:武術、氣功、龍舟競渡、舞龍舞獅等。因此,西方學者在研究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問題時,也將注意力放到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建設上來。
2.1 傳統體育文化深受國際友人歡迎
“中國古老的傳統體育文化始終充滿著神秘感,它們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15].在 2011 年百年清華校慶舉辦的“體育文化學術研討會”上,西方學者認為:“儒家思想的精華是保持并提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動力。目前,分散在世界許多國家的近 500 所孔子學院(包括孔子課堂、中國國學課程等)幾乎都開設(或不定期開設)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內容,且成為了年輕人最喜愛的教學內容之一。這就是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增長的體現與標桿?!盵15]
“現在中國不僅只是武術、太極影響世界,中國麻將、中國象棋在西方國家也有深刻的印象,近年來西方人士又稱唐人街、中國城為麻將街(西方人習慣的文化綽號),中國在英國開設的數個孔子學院已將中國棋牌文化作為國學文化列入了選修課程?!盵16]可見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之大。
2.2 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及影響,這種情感認識有助于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整體發展”[18].法國學者的調查顯示:“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對本國文化影響是積極的,其中美國 56%、意大利 69%、日本 64%、韓國 41%、法國 61%、德國53%、越南 77%是這樣認同度的?!表n國學者認為:“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經濟成就的深刻影響下,對任何一個國家都將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對現代文明國家尤為如此?!盵18]“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之所以能夠得到世界上許多人的回憶與興趣,一方面是與中國政府提出的和平共處、共同繁榮的國際政策有關,這也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智慧;另一方面,中國很好利用了傳統體育文化的歷史和遺產,為其他愛好和平與友好的國家創造了一個人類共同的理想認同感,從而增強其國家軟實力。這一系列政策能夠得到實現,很重要的就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它超越了其他單一歷史文化作用的界限”[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