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田徑運動被引入體育教育體系以來,其一直都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并且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當前田徑課程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大多從體育訓練方法演變而來,可以視同為是一種將“訓練”作為目標和手段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全面地考量,如每個學生存在身體狀況、學習興趣、體育素質等差異,導致教學方法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的矛盾。因此,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田徑運動的興趣和有效性,對現行的小學生田徑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成為小學體育教育的大勢所趨。筆者認為,要針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結合田徑教學的特殊性,以健身、娛樂、生活為出發點,采用趣味田徑的教學方法。
一、趣味田徑教學方法的特點
趣味田徑教學方法以快樂地學習田徑運動為目標,其本質含意是對學生進行完整的人格教育、體能教育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認識體育,接受體育,使體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其主要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娛樂性。趣味田徑教學方法中的娛樂性是其根本特點,這也是田徑教學與競技田徑之間的本質區別之一。在競爭激烈田徑比賽中,專業運動員所追求的精神與物質利益,如崇高的榮譽感、豐厚的獎金以及優越的待遇等。為了達到目的,系統、嚴格而枯燥的訓練和比賽是他們主要的手段和途徑。而趣味田徑只為讓學生放松心情、健身和娛樂。
2.趣味性。趣味田徑教學中趣味性是其突出特點。充滿趣味性的田徑課程可以讓學生們以一種輕松的心態參加老師組織的各項田徑活動,并激發熱情、積極的心理潛能,使學生們獲得的自由表現自己的機會。
3.隨機性。隨機性是指在趣味田徑教學活動中,學生更加注重自身活動在課程中得到的心理上的滿足,而不是刻意關注活動競爭的結果。這樣的心態能夠讓參加者體會到自娛自樂的快樂,并且充分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隨機性。
4.適應性。在正規的的競爭田徑比賽中,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套標準規范,運動本身也有嚴格的比賽規則。在趣味田徑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與場地的實際情況對比賽的動作、方法和規則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更加適應各種趣味田徑運動的開展。
5.競爭性。好爭求勝是人類的本能,老師可以通過教學比賽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不過比賽不是目的,只是個手段而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復習鞏固提高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
二、趣味田徑教學內容編制方法
1.變通法。通過改變原來使用的教學器具、運動路線,改造原有的田徑教學內容,讓小學田徑課程中的教學手段呈現出多樣化。如在跑步練習中,將一般的直線路線改變通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還可以將向前跑改為后退跑。
2.模仿法。有很多體育運動都是從自然和生活的演變而來。老師可以在田徑運動的基礎上,通過模仿建立一個更具有創新性、更全面的練習方法。如推小車、鴨步學步、飛撲等。與此同時,通過分析提取,重組田徑的一些項目,使田徑課程中的一些活動更加有意思,如兔跳、蛙跳、踺子跳躍等。
3.故事背景法。使用喜聞樂見的故事、民俗、傳統文化背景等,將不同的田徑運動融入到故事中,豐富其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
例如,在走、跑、跳、投練習活動中賦予故事化的情節,諸如“花果山”、“越過封鎖線”,“地道戰”等。
4.限制法。所謂限制法,就是對常規的田徑運動加入某些限制條件,增加運動的難度和趣味性。例如,用膝蓋夾球跑、過障礙物跑、多人連足跑等。
三、教學方法實踐
1.做好教學設計。有許多小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上體育田徑課,特別是中長跑練習課。這是因為有些項目運動強度較大,只會讓學生想到運動后臉色蒼白、腹部疼痛、甚至暈厥的慘狀。其實,造成了相當數量的小學生恐懼心理,主要源于教學設計中的錯誤。對于類似于中長跑這樣的耐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內容,老師可以通過改變運動中的節奏設置,以減少學生們的心理疲勞感,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延遲身體疲勞時間發揮更好的訓練效果。例如,在長跑過程中不斷改變跑的方式,采用如變速跑、定時跑、追逐跑等不同節奏的跑步訓練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越野跑,讓學生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增加對中長跑訓練的興趣。至于速度類的跑步項目,可以讓學生嘗試適當坡度的斜坡跑或者接力跑等。
2.發揮游戲的功能。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應遵循認知和情感變化的規律,進行生動活潑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以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需要。趣味田徑教學活動的主題有很多游戲內容,如軍事主題的“長征”、“越過封鎖線”、“地道戰”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兩人三足跑比賽”、“開小火車”、“打野鴨”等;需要團隊合作的“接力賽”、“袋鼠跳接力”等游戲。學生們在游戲中進行的各種跑、跳、投活動都具有比較明顯的故事情節和明確的目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良好的情感體驗和積極的行為,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加入游戲中。
3.巧妙運用訓練場地。趣味田徑教學的重點在于挖掘、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使小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老師在教學中常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外部條件\\(如天氣條件惡劣、運動器材不足、訓練場地小等\\),不能進行正常的田徑課程。這時,可以嘗試使用“樓梯”進行訓練。每個樓梯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在進行教學時,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對單腳和雙腳跳的臺階數加以規定。這樣的練習方法既有高度又有遠度,可以訓練學生的爆發力。再如,為了提高學生的步頻,可以讓學生們一步一個臺階高頻快速扒地。在樓梯上做這樣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增加邁步的頻率,提高跑步動作完成的質量。
四、結束語
在田徑教學課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更多地體現快樂體育的思想,在快樂中參與達到健康的目的。趣味性項目的設置與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輕松、自主的氛圍中學習,同時達到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紅萍等.娛樂化田徑教學指南[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尹軍,鄭亞平,董崎,汪巧琴.趣味田徑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3]杜偉等.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參考書[M].江蘇: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