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轉型刻不容緩,體育教育日?;?、競技體育普遍化與教育工作服務化的轉型方向被規劃出來,人們對大學階段體育教育的未來發展,也有著更具體的追求和更具意義的期待。這次轉型不僅汲取了多年來教育實踐的精華,也為未來的高校體育教育,甚至是國內體育事業呈現了建設性的藍圖,可謂是具有繼往開來意義的一次轉型。本文將主要對高校體育教育轉型及未來發展進行簡要分析。
一、高校體育教育轉型背景
(一)高校體育教育現狀之嚴峻
一直以來,高校的體育教育沿襲著若干年前的集體訓練,側重培養的傳統教學形式,內容則長期以跑、跳、投為主要發展項目,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進展緩慢,收效甚微。盡管對于一批又一批更新的高校學生來說,他們得到的是不同于之前的更專門、更專業的體育素質培養,但是從體育教育施教者角度宏觀的觀察體育教育革新這一工程,高校學生始終沒有嘗到新的體育教育模式帶來的甜頭。
從高校體育教育效果來看,這種相對重素質、高要求的高等體育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高校學生對于大學階段體育教育接受度低、配合度差,個別體育老師對待工作散漫、不重視,一些學校的體育設備陳舊,種類少,更新速度慢等等,都使高校體育教育處于舉步維艱的尷尬局面。這些看似微小的負面因素雖然只是個別現象,卻猶如潰堤之蟻穴,死死的阻攔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轉型之路。
(二)高校體育教育承受壓力之沉重
高校體育教育不僅面臨著巨大的內在壓力,也承受著來自社會的種種批判與質疑。高校學生身體素質近年來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人們不禁要問高校體育教育難道只是為了培養更多拿金牌破紀錄的體育健兒嗎,廣大的高校學生體育素質是否得到了大學階段應有的發展。類似的負面新聞也時有發生,例如,在近期各大高校組織的高校在校生體能測試中,50 到 100 元不等便能找到“代跑”,浙江某高校的一名需要“代跑”的學生表示平時因為不愛體育鍛煉,經常宅宿舍,擔心完成 1 000米的長跑測試身體吃不消,于是干脆選擇用錢解決問題。這樣類似的事件不在少數,有些人甚至稱其為教育之恥。教育部門出于為學生身體素質考慮而進行的體能檢測,被更多的學生忽視和逃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如今已被大多數高校在校生當成了一句空談。
二、高校體育教育轉型道路
高校體育教育水平停滯不前,加之社會輿論壓力,都催化了大學階段的體育教育轉型。這種轉變不僅是致力于體育事業半輩子的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心聲,也是體育教育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必經階段。結合存在于教育實踐中的棘手問題,教育工作者才能準確地、有針對性地抓準教育轉型方向,開展行之有效的轉型工作。
(一)高校體育教育日?;?/p>
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育主要體現在幾個學期中定期的體育課程上,學生須提前在已置入學校教務系統的體育科目中進行選擇,進而形成項目不同的班級,由老師帶領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該項目的教學任務,并組織期末考核形成學生成績。盡管學校把體育成績與學分和成績掛鉤,并不斷加大其所占比重,仍然不能避免體育課程片面、單一的缺陷。學生方面的抵觸反應也使體育教育變得孤掌難鳴。在學生心目中,體育課也僅僅是他們“放風、曬太陽”的小插曲,更不要說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體育項目技能這些冠冕堂皇的目的。
由此可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片面、時間有限,是使得體育教育難以受到擁護和支持的重要因素。高校體育教育應該沖破課堂模式的禁錮,實現無限制、多層次的教育日?;?。盡管大多數高校不能像體育院校一樣全天候、全方位的提供專業體育培訓的保障,但他們可以進一步地擴大體育教育時間上的廣度,促成體育教育日?;男纬?。日?;J浇o學生更多的選擇,他們可以選擇更多樣的體育項目作為修學科目,可以選擇更靈活的鍛煉時間。只要學生想,就為他們給予肯定和許可。
此外,體育老師作為此項模式的組織者,還被要求按照實際情況劃分不同的項目小組,指派負責人,對每次鍛煉活動進行記錄和整理。這種模式讓學生結伴玩耍、分組鍛煉都能實現學分學時的增加,給予他們更多新鮮感,從而促進他們自主、自發的參與體育鍛煉,達到良性循環,實現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高校體育教育目的的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的高校晨跑活動應當受到更多的關注與支持,這項傳統是實現體育教育日?;牧己帽砺?,是使學生樹立體育鍛煉意識的開端,越來越多堅持晨跑的學生也因此受益。晨跑活動也需要學校的積極動員和適當監督,對此一些大學有了新點子,即學生只要在規定時間之前能夠圍繞大學操場跑夠兩圈,便能免費取得價值三元的早餐券,旨在督促學生能夠早起鍛煉身體。雖然這項措施粗暴又簡單,但卻是對于晨跑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越來越多新方法新點子被期望用于實現大學階段的體育教育日?;屯苿芋w育教育轉型發展。
(二)高校競技體育普遍化
近年來,高校體育教育目的和功能被不斷擴展,教育內容不僅吸納了注重形體協調的瑜伽和體育舞蹈,還加入了具有實際自我保護意義的武術散打和防身術。這些令人可喜的變化不僅加強了體育教育實用性和靈活性,也為進一步的體育教育轉型提供了現實意義的導向。針對體育教育事業之于體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也為了體育教育事業呈現積極昂揚的新局面,競技體育在學校的推廣開辟了一條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道路。
競技體育是指以戰勝對手、取得勝利為目的,以規范的體育競賽為媒介的一類體育項目。完成一場良好的競技體育競賽,能夠在實現實踐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能動性,加強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競爭意識,是為體育教育增添激情與活力,是給參與競技的學生強大主觀動力重要環節。目前,在國內高校中競技體育存在感還較為薄弱,有待學校教學工作者們進一步的推動和促進。與此同時,美國的高校競技體育的關注度甚至超過了美國的職業體育。2014 年 4 月 8 日,NBA 為 NCCA(美國大學體育學會)休賽一天,因為這一天 NCCA 將舉行男籃決賽,全美兩千萬人收看直播。他們認為今天 NCCA 中看見的最具價值的球員也許就是幾年后叱咤 NBA 的籃球新秀,所以媒體戲稱,即使當天 NBA 不休賽,也很可能陷入無人觀賽的尷尬處境??梢?,在國外大學競技體育受重視的程度如此之大,這與長期以來當地把握的體育事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密不可分。另外,體育事業中特有的積極向上,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也能夠在競技體育中得到很好地體現。若是能將競技體育置于一個更好的平臺,相信它會散發出充滿正能量的專屬于體育事業的魅力。
(三)高校體育工作服務化
高校體育工作與大多數教育工作一樣,在近幾年來被引入了“服務”的概念,這一概念不是指老師們要降低身份服務學生,而是在教育教學中更加側重幫助和引導,改變以往的一味灌輸的落后模式。由于學生基數大的原因,體育課或是其他體育訓練往往呈現中規中矩、千篇一律的特點,老師過分重視整體水平,卻忽視了個體的個性化訴求,很大程度上抹殺了一批有天賦,有水平的高校學生。
高校體育教育工作中所要求的服務精神是希望老師們能夠從學生角度出發,有區分、有側重的完成教學任務。比如一些學生有學習排球欲望,老師可以適當地加以引導,為這個群體提供訓練場地和體育用具,定期的組織論壇似的體育知識講座或者小組間的排球交流比賽;又比如,老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或者是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直接了解他們對體育教育的意見與看法,對教學工作適時調整和改進等等。這就要求體育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精力,針對個性與共性問題,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以服務學生宗旨最大限度地實現無論是普通在校生還是體育專業學生在大學階段的體育教育目標。目前,這種教育工作服務化的新風潮已經進入了一些大學校園,并呈現出了良好的反饋效果。這種轉型能夠更好地迎合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樂于也敢于走出宿舍和教室,融入體育鍛煉中,并且逐漸建立陽光自信的健康心態。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服務化也是新時代下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只有以服務者的自身角度出發,才能切實的規范自己的言行,杜絕敷衍懈怠的教學態度,為在校學生的體育訓練營造正面積極的學習環境和隱形保護傘。
三、高校體育教育的未來發展要求
大學體育教育作為職業體育孕育的搖籃是更多人才發光發熱的保證,是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動力源泉。盡管高校體育教育轉型正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始奏效,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人們仍對高校體育教育抱有更高的希冀。
(一)切實動員高校全體在校生
高校體育教育存在學生基數大、個人情況雜的特點,想要徹底實現轉型工作,必須實現學生的全體參與。措施不全面不到位的實施終究不能呈現有效的轉型,要知道一顆老鼠屎可以壞了一鍋粥,死角的存在終究會使龐大的規劃功虧一簣。人與人之間的影響與帶動在某些時刻的作用是關鍵的,它可以動員全體學生一心參與配合新舉措,最終實現體育教育轉型的成功,也可以使學生消極對待,一傳十、十傳百,最終釀成惡性循環??梢?,高校體育教育轉型的重中之重也在于此,這一改革是會在校園內贏得支持與肯定,刮起一陣強勁的改革之風,還是如一陣陰風掠過,難見成效,最終還有待教育工作者們宣傳與引導后再見分曉。
(二)努力推動高校競技體育項目發展
不能否認的是競技體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具有超高的人氣,這次轉型是否能夠巧妙地借此東風,成為體育教育是否能開辟新紀元的重要一步。競技體育所發揚的青春向上的正能量,以及它給未來體育事業呈現的各種可能性,都是它的價值所在。所以,繼續偏向高校內的競技體育發展,才能保證為這次轉型提供持久強勁的動力。未來也需要職業體育與高校內的競技體育訓練進一步有機結合與銜接,既能防止體育事業人才供應脫節、青黃不接,又能給高校競技體育傳達更專業的技能知識與更熱血的運動渴求,真正實現雙贏。
(三)盡力做好高校體育運動后勤保障
與中國的實際情況不同,美國到處都是免費的網球場、棒球場,他們為人們的體育熱情提供了完美的展現平臺,這也正是美國從來都不乏體育界新星的原因。而在國內高校,我們仍看到收費場館,收費陪練以及損毀丟失就要高價賠償的體育器材。這些“帶刺”的體育設施和器材無疑是高校體育教育的絆腳石。想要讓轉型之路走得更順利更平穩,高校就要將這些絆腳石轉變為鋪路石。完備的體育器材和設施,便捷的體育場館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才是未來高校體育教育應當追求的境界。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句口號應該是每位在校大學生從小喊到大的口號,而這句話在人們的懶惰和敷衍中正漸漸成為一句空談。高校體育教育轉型的目的就是讓體育教育在大學中返璞歸真、還原本質,實實在在地讓每位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受益,達到強健身心的要求。雖然轉型之路是坎坷而艱辛的,但體育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實踐加上廣大學生的積極配合,讓這條路又重新迎來了曙光,它本身所呈現的強大生命力也將帶領高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 汪峰濤.科學發展觀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4\\).
[2] 李杰凱.論現代體育教育及其教學模式[J].沈陽體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