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馬拉松 朱曉玲 生理生化指標。
2012年倫敦奧運會我國馬拉松運動員朱曉琳以2小時24分48秒取得了第6名的成績,該成績也實現了近年來國際大賽的突破,但是同世界馬拉松強國之間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通過對朱曉玲備戰倫敦奧運會賽前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特點進行分析,為找出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備戰大賽前身體機能方面提供建議及意見。
1 研究對象與背景。
該文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我國馬拉松女子運動員朱曉琳賽前身體機能方面為研究對象,朱曉琳,女,1984年出生,身高172 cm,體重58公斤,運動年限12年,運動水平為國際健將。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該研究查閱和分析了有關邏輯學、訓練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統計學等學科資料,同時也查閱了有關馬拉松項目的國內外文獻,為論文的研究提供了學術背景和學科依據。
2.2 數理統計法。
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和篩選,之后進行統計分析和說明。
2.3 實驗法。
主要測試指標有:血常規、肌酸激酶、血尿素氮以及睪酮測試方法為清晨采取運動員空腹情況下20微升指尖血,血液樣本分析分別采用采用日本光電MEK-6318K和雷杜半自動生化分析儀、雅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數據分析。血乳酸,采取運動員運動后即刻的指尖全血進行測試,測試儀器采用美國YSI-1500對指標樣本進行分析。
3 高原訓練期間生理生化指標變化情況。
3.1 血紅蛋白。
運動員的血紅蛋白參數在高原訓練期間受訓練環境和訓練負荷的影響,在高原訓練階段,由于氣壓較高氧氣較為稀薄,刺激了人體紅細胞的生成,導致體內的血紅蛋白升高;由于與動員在高原訓練旗艦店額負荷相對較大,運動員體能消耗較高,如果不能夠合理安排訓練強度,就會導致運動員的血紅蛋白出現下降。圖1所示為朱曉琳此次高原訓練期間血紅蛋白水平的變化。高原訓練的時間為40 d,第1周起血紅蛋白處于一個較高水平,隨著訓練負荷的不斷增加,至第3周時達到最低點;后期隨著對訓練的不斷適應開始逐漸增加,直至下高原前1天時達到最高點。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令高原訓練取得理想的效果,上高原前最好經過比較充分的準備,把運動員的機能狀態調整到較為良好的水平,這樣有助于運動員更好地適應高原環境和承受訓練負荷;此外,高原訓練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運動員的消耗和力量的丟失反而會影響運動能力,一旦觀察到運動員發生了運動性低血紅蛋白,應該及時的查明原因,并根據不同產生原因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療手段和營養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