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信息儲存、處理和傳遞的方式,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而且,對于教學活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也惟其如此,體育教師如何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進行體育訓練,實則是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信息處理和知識管理的問題.
一、網絡時代學校體育訓練的新特點、新趨勢
1.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快了運動技能形成的速度.在體育項目的訓練過程中,適當的引入網絡信息技術,可以更為有效的表達運動狀態,從而幫助運動員以更短的時間形成目標技能.例如,運用錄像播放優秀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再對比學員的技術動作,找到不足與錯誤.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的訓練過程中,往往通過教練員對運動員的說教和示范來完成,學員的興趣、興奮度與激情較低.借助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教練員可以通過視頻、圖形、音樂等的組合,達到激勵學員的目的.比如,在訓練學員跳遠與三級跳遠時,可以觀看比蒙與愛德華茲的錄像,使學員形成正確的動作影像,同時也能激發學員的興趣."據教育心理學家統計,人們通過視聽獲得的信息占信息總量的94%,3天以后能記得70%,均遠遠超過其他傳播方法[1]",在訓練的過程中,同時利用視覺、聽覺功能,可以較大的提高學習效率,加快動作的內化.任何體育技術動作的形成,需要經過逐步的修正技術動作的過程,在這個修正的過程中,需要借助各種調整方式,比如教練的指導,但是這種口頭或者說經驗的傳遞隨意性大,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特別是那些技術動作復雜且瞬間完成的動作,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又不曾體驗過,這時就需要借助網絡技術手段."較為典型的如田徑跳躍項目中空中動作、鉛球發力動作、挺身跳遠中的舒展身體動作等等,這些動作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沒有先進的方式方法來加以展示,訓練教學經驗不僅僅無法具有期望的效率,整體的教學效果也不盡 如 人意[2]".盡管教練使用了多種方法向學員指導技術動作,學員可能對于技術動作的完整過程還是不很清楚.而利用現代的信息手段,可以輕易解決技術動作傳遞不理想的狀況.
2.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為科學體育訓練提供了多種方式方法.目前的體育成績已經接近人類極限,所以,細微技術動作的失誤就將導致打破紀錄無望.因此,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改進訓練方法,科學訓練,有效控制訓練全過程是各國競相發展的方向.從其內容上來說,涵蓋了學科論斷以及訓練目標等核心部分,具體來說,包括訓練方法、恢復方法以及整個訓練過程中的信息反饋的全部流程[3].這些目標的完成在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后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微電子技術與實時通訊技術讓運動訓練以及體能恢復得到有效的監測,計算機技術在診斷運動技術方面也不可缺少.可以說,信息技術的運用超越了傳統的技術診斷方式,為新的技術診斷提供了可能.對于運動員的技術動作的分析,傳統的方式主要依賴教練的經驗與感悟進行,或者依賴運動員的感覺調整.現在則可以將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錄像,通過慢鏡頭供教練與學員分析,還可以與優秀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對比,找出學員的不足.美國研制的在田徑賽項目中運用的技術診斷系統,能將高速運動的投擲物清晰的拍攝下來,通過慢鏡頭能看清楚投擲物的加速度、角度等關鍵數據,如果這些數據能夠被教練應用到對比分析上,對于運動員的投擲技術的訓練效果的加強將會是非常明顯的.通過上述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在體育訓練重視黨的引入信息技術并完成數字化操作是必要的,這是其一;其二是能將這些數字化的信息存儲并與最優化的、最科學的數字參數對比,找出差別,改變技術動作.可以說,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網絡技術的運用已經滲透到運動訓練學等領域,這對于我國體育訓練工作的進一步加強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
3.信息技術促進了訓練過程中體能監測的科學化.在實際的體育訓練過程中,對學員身體基本情況的掌握往往通過體能測試來完成,當然,通過了解學員的體能狀態找到適合學員的訓練時機,再者可以為學員參加比賽提供最佳的參賽時機.通過監測學員的體能狀態,比如對心率、心電等心理及各種生化指標進行監測,通過計算機以數據化的形式保存,為日后的訓練建立數據庫,為以后的訓練調整做好準備,全面做到科學監測,科學對比,科學訓練.
4.網絡虛擬技術為體育訓練創作了新的條件.虛擬技術融合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等多個分支技術,這些技術的綜合運用,為我們觀察和體驗虛擬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技術的綜合運用,甚至實現了較為智能化的操作,比如人機對話.借助于虛擬技術,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綜合集成的虛擬技術認知學生體育訓練的過程,從原來粗糙的直觀經驗認識轉向更為細致理性的認知,深化經驗認識.
比如邵桂華等利用人工智能的虛擬技術建立模擬專家指導系統幫助體育訓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該系統通過網絡,模擬專家給予咨詢人員以指導,并提供運動處方[4].利用虛擬技術表現出人體運動的三維空間形象,建立人體運動的模型.楊霞老師在其論文《體育動畫多媒體交互系統的設計與應用》中提出:"該電腦人體運動模型組建包括頭、頸、肩、胸、臀、胯、大臂、小臂、手、手指、大腿、小腿、腳、腳趾等36個獨立部件,網點987個,網面1674塊,通過計算機對它們在虛擬時空中的絕對值和相對值進行計算,完成對某一理想動作的動態圖形表現[5]"."在體育項目的訓練過程中,電腦三維動畫交互系統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升新動作和難度動作的解析程度,讓運動員和教練對動作的細節和精髓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同時還能夠降低運動員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身體損傷.教練通過該系統的應用也可以對比學生動作和標準動作,從而讓學生更好的認知該動作,朝著該動作的理想數據努力."在虛擬技術的幫助下,廣州體育學院的健美操隊取得了一系列的優異成績.
二、網絡信息時代體育教師面對的新挑戰
如何立基于知識管理的角度重新建構體育教師的知識,實現知識的轉化---由知識轉化為學員的技能,由知識帶來創新.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體育教師還停滯在"視聽教育"階段,利用網絡技術僅限于錄像、光盤、投影等方面,缺乏數據分析與存儲.由于軟硬件的限制,體育教師還難以接觸到更為科學便利的軟硬件,更遑論使用.所以,學校的管理者要轉變觀念,首先配備軟硬件設備,搞好教學管理與后勤保障;對于教師要學習使用新的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訓練效果.
目前,體育教師的計算機知識及使用技巧也僅僅限于使用簡單的教學、辦公軟件方面,這也是阻礙新的教育技術在體育教學中使用的原因之一.體育教師要深化學習,拓展知識領域,了解科學技術及知識領域的發展前沿動態與方向.學校管理者要多支持培養年輕的能掌握新科技的教師,使他們成為新的教學領航者.
三、網絡信息時代體育教師的知識管理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需要多個領域的知識,需要多重的知識結構.一般的情況下,體育教師的知識應該包括普通的基礎知識與體育學科的專業知識.普通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政治、歷史、社會學、教育科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專業知識應該包括人體科學理論、專業運動理論.在信息技術時代,知識的積累已有一定的規模,如何處理知識,利用知識,是對新時代體育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所以,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該從原有的技術型、靜態型向復合型、智能型與能力型轉變.
1."知識管理"的內涵."知識管理"最早在1986年聯合國國際勞工大會上被首次提出.于此之后,該理論的研究得到了專家學者的廣泛重視和肯定,出現了一大批理論研究成果.其中較為典型的如VernaAlle對該理論做出的論述:"通過對學習者現有知識提供反思的協助,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者的知識交流程度,并提升他們的知識來源廣度,從而促使其以更高的效率來完成對知識的交流".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知名的學習理論研究學家黎加厚老師則指出:"知識管理是一門研究如何提高人類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學科,通過對知識連續過程的管理來加強社會各方面理論和實踐的進步 ".從國外學者的定義中,我們發現知識管理涉及知識交流的技術以及管理結構,其主要的目的是利用這種有利于知識交流的技術或者管理結構達到傳遞知識的目的.黎加厚老師的定義將知識管理定義為一個連續的管理過程.所以,知識管理包括兩方面的管理,一是以知識的獲取、傳遞等外部輔助環境為研究對象的外部管理,此即為組織的知識管理;二是以個人為中心的知識的獲取、運用、反思與創造等的過程,此即為個人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的目的在于將組織中每一位成員的知識充分利用,并且把全體成員擁有的知識激發釋放出來,達到傳遞共享的結果,實現創新,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個人知識管理是將知識管理的理念、方法投射到個體身上,實事個體知識的最大化利用.美國的教授Dorsey認為個人知識管理是:"既有邏輯概念層面又有實際操作層面的一套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并概括和定義了7項核心個人知識管理的技能:信息檢索、信息評估、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表達、信息安全、信息協同."在本文中主要基于教師的個人的知識管理闡述.
2.網絡時代體育教師如何進行知識管理.網絡發達的今日,體育教師對自身知識的管理不同于傳統的方式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習,方便快捷的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者對某一問題深入挖掘,網絡提供了方便的途徑.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購買一些教學軟件或者課件進行借鑒學習.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外界的干擾很少,故能反思自己的經驗,提高認知.第二,網上交流學習,搭建網絡交流的平臺.利用網絡上的各種工具比如Blog與不特定的主體進行交流知識.Blog以一種簡單的方法在網絡上發表觀點,這些觀點可以讓很多不特定的主體參與討論,此法方便快捷,效果較好.另外,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的Blog告之學生,教師通過管理自己Blog內容,傳遞給學生知識,達到與學生交流的目的.
在此特別需要關注的是隱性知識的交流.知識的交流包括顯性知識的交流與隱性知識的交流,特別是隱性知識的交流意義更大,交流的難度也大,因為隱性知識在沒有被完全彰顯出來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波蘭尼認為,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有著互相促進的關系,一方面,顯性知識通過教學活動得以傳遞,在這個傳遞過程中,傳遞的信息的多少與效果的好壞,要受制于學生原有隱性知識.另一方面,隱性知識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向顯性知識轉化.我國可以通過網絡工具,建立人際網絡或者在網絡上分享心得與體悟,通過經驗交流,驗證其正確性,從而為其顯性化提供支持.第三,利用網絡資源,整合自己所需的知識,了解較為專業前沿的教學方法與工具.網絡資源豐富,搜索快捷,為教師有選擇的學習提供了可能.網絡環境下,傳統的學習方式,搜索知識的途徑已不能滿足獲取知識的需要.
在網絡上,不管是需要付費的資源還是免費的資源,教師都可以使用,通過這種方式,增加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總之,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環境下,體育教師必須學會主動接觸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使用新技術的能力.
四、結語
如今的體育教師不僅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須具備網絡信息知識及利用各種新的網絡技術的意識與能力,因為,現代的體育訓練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傳遞,也不再是粗糙的、簡單的視聽教學,現代體育訓練需要新的技術手段的配合才能達到體育訓練的精確、直觀、科學、高效.在使用網絡技術時學習新的教學手段,同時將教學過程數字化,數字化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作為反復研究揣摩的對象,同時利用網絡與專家同行交流技術參數,將隱性知識顯性化、數字化,提高知識水平與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鄒繼豪.面向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2] 黃聚云.高技術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6\\(03\\):38-39.
[3] 余千春.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7\\(01\\):86-88.
[4] 邵桂華.基于專家系統的體育運動處方網站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3\\(1\\):75-77.
[5] 楊霞.體育動畫多媒體交互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3\\):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