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式摔跤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瑰寶。中國式摔跤是融合了蒙古式摔跤、漢族式摔跤、國外摔跤等眾多技術而形成的摔跤技法。其中,滿族式摔跤對中國式摔跤形成的影響尤為顯著,是中國式摔跤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滿族式摔跤的歷史演變過程
明朝末年,滿族的祖先——女真人興起于白山黑水,以摧枯拉朽之勢攻滅了明朝,建立了滿清王朝,滿族的文化也隨之進入了中原地區,這其中就包括滿族摔跤。摔跤在滿語中也被稱作“布庫之戲”或“演布庫”。滿族統治者為了提升士兵的格斗能力,曾經大力提倡布庫戲。在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同時又不斷吸收蒙古式、漢式摔跤技法之精華,滿族式摔跤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到了順治年間,滿族人的跤技已超過蒙古人,居全國之冠,在中國歷史上將摔跤運動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
康熙 15 歲時曾利用訓練布庫的方式擒拿權臣鰲拜,奪回了政權,至此之后,康熙更加大力提倡摔跤運動,同時下令清廷政府在宮廷中設置了專門用來培養、訓練布庫的“善撲營”,以此來提高士兵的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和戰斗力,并對其中摔跤技術精湛的布庫選手予以重賞,以資鼓勵。清朝從太宗皇帝開始至高宗乾隆帝,大都雄才偉略,開疆拓土,深知戰士強健的體魄、精湛的格斗技術對戰場形勢、軍隊戰斗力的影響,因而都大力提倡摔跤運動。如康乾時期清廷每年都要在承德避暑山莊款待前來參加木蘭秋狝的蒙古各部貴族,其中最為盛大的就是塞宴四事 包括教跳 詐馬 相撲 什 shi 榜 , 塞宴四事一個固定的節目就是滿洲布庫選手之間,或是滿洲布庫選手與蒙古摔跤手之間較量跤技。由于皇帝對摔跤運動的大力倡導,使滿族式摔跤的技藝得到了更迅速的提高。在清軍入關后,受統治者倡導滿族人摔跤的影響,摔跤運動在民間也為廣泛開展起來,一時間京城內外,摔跤成風。到了乾隆年間,由于平定了準噶爾部,統一了新疆,全國疆域歸于一統,天下承平。在長時期的和平環境中,摔跤的軍事訓練色彩逐漸減弱,觀賞性逐漸增強,當時所演的布庫分為兩種,一種是滿族的布庫戲,另一種是厄魯特蒙古的角力。清朝中期后滿漢之間的融合加快,滿族的民族特色逐漸消退,漢化色彩愈加濃厚,滿族布庫也由此實現了與其它跤法的融合。歷經清代兩個多世紀的演變,滿族式摔跤運動最終發展成為了獨具藝術魅力和技術風格的運動項目,并成為中國式摔跤最主要的構成因素。
2. 滿族式摔跤對中國式摔跤形成的影響
2.1 重視腳下功夫的演練
表演布庫時雖然有手上功夫,但是勝負主要取決與對決雙方腳上功夫的高低。在清代后期布庫撩跤的招數發展到了“大絆三十六,小絆如牛毛”的程度,在撩跤中使用的絆子的程度達到了空前的境界。與此同時,中國式摔跤的招數也發展到“大絆三千六,小絆多如毛”的境界,并且還有民間流傳著的諺語:“手是兩肩門,贏人全憑腿?!边@就可以看出,中國式摔跤的技術是在繼承清代滿族式摔跤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發展和提高的。
2.2 完善而詳盡的規則
清代滿族式摔跤是以誰最先倒地來決定比賽的勝負的,而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則是說在比賽時如果將對方摔倒在地時,對方手、肘、膝著地的則得 1 分;如果對方是軀干著地的,而同時自己保持站立姿勢則得 2 分;如果對方是后軀干著地或頭部著地的,而同時自己依然保持站立姿勢的得 3 分。這就不難看出每跤也是以撲地來決定勝負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式摔跤的規則是在清代滿族式摔跤規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產生的。
2.3 摔跤名稱的固定
明代時期人們仍然沿用唐宋時期的舊稱呼,把摔跤叫做角抵,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到了清代時期,摔跤已經通稱為“布庫之戲”,譯為“撩腳(跤)”、“貫跤”、“摔跤”。角抵改叫撩腳、撩跤、貫跤、摔跤,這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是由于清代滿族式摔跤的表現形式和技術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摔跤一詞的產生則是清代滿族式摔跤技術的完善和提高的結果。
2.4 摔跤服飾的延續性
清代滿族式摔跤的跤衣是用白布做的,樣式為短衫,窄袖,衣領及前襟都是用七八層的布料縫制而成的,縫制的也是非常密實的。趙翼詩所說“數十白衣白于鷺”,“千條線縫十層布”即說明清代滿族式摔跤的跤衣是白布做的,而且是用多層布縫制而成的,密實的針腳也使跤衣非常的堅固。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第六章二十條規定:“摔跤衣用六層棉衣制成,在領襟、胸襟,小袖抓把部位要縫得稍密?!币簿褪钦f明跤衣是用多層布料縫制而成的,特別是領口、胸襟處和衣袖處更要縫制得牢固一些。即中國式摔跤的跤衣與清代滿族式摔跤跤衣的樣式和做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時參賽者在比賽時還都要求必須穿長褲和軟底高腰鞋。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清代滿族式摔跤是中國式摔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千百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步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文化產物。清代滿族式摔跤的興起及重大突破對中國式摔跤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中國式摔跤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金啟孮 . 中國摔跤史 . 呼和浩特 :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2] 石燕 . 清代摔跤運動初析 [J]. 蘭臺世界 ,2012\\(7\\).
[3] 徐玉良 . 清代滿族摔跤的興起及對中國摔跤形成的貢獻 [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 ,1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