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一種廣泛流傳于我國南方的拳剛勢猛的拳種。競技南拳以套路的形式把南拳運動的動作樸實、結構緊湊、剛勁有力、手法多變、落地生根、常伴以聲助威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多數的競技南拳套路里多融合了像蔡李佛拳、洪拳、霞拳、五祖拳等南方拳種,不同的動作素材在充實了競技南拳套路的同時,也豐富了其內在的身法、勁力,動作的連貫性與發力的整合度都能使習練者充分調動各方面身體機能打出一套具有觀賞性的拳路。
1 南拳勁與力的特征及整合特點
南拳,拳風明顯,全然不同于其他拳種。南拳的總體風格:步穩、拳鋼、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威猛迅疾、靈巧綿密、剛柔相濟,上肢及手型富于變化。在基本拳種特點上也是門戶緊密、動作緊湊、以巧打拙、手法靈巧、重心較低,體現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在競技南拳套路中,手法、身法、腿法、步型等都有特殊的要求,以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就是通過四肢、腰部肌肉的力量的運用,及身體各神經的參與,把全身的力量集中于一點促使全身勁運用,并在某一部位通過身體外形動作使之釋放出去,從而達到想要的效果。在競技南拳套路中,力是勁的生物力學基礎,勁是力的外在和內在的一種表現形式,明勁和暗勁正是力的不同表現形式。
雖是在太極拳中運用的普遍,但在競技南拳的套路練習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競技南拳的套路雖多,但勁的運用卻大致相同,最主要的有爆發勁、連續勁、寸勁、變化勁、長勁等五種。
1.1 爆發勁與爆發力
爆發力實質上是指不同的肌肉的相互協調能力,力量素質以及速度素質相結合的一項人體體能素質。這種力就像炸藥一樣,能在瞬間崩發出巨大的能量。爆發勁就是在這爆發力的基礎上,將爆發力緊束在一起,用快速的動作形式將其發出。而爆發力的形成不僅與肌肉之間的協調力有關,最重要的是機體的蓄力能力。蓄多少力,發多少力。爆發力是一種內在的基礎,南拳的勇猛剛勁與爆發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其外在的表現形式上,爆發勁的明勁就是爆發力的轉化。大部分的力通過勁的形式發出,而尚留體內的暗勁則是機體身體內在身法與協調機體的基礎。
1.2 寸勁與最大力量
競技南拳中寸勁的發放實質就是人體最大力量的瞬間發出,是一種相對短促的用力。如南拳的短手、剽手、標指、沖拳都是在動作即將結束的瞬間突然發力,通過肌肉的收縮性達到最大力量的發放性目的。寸勁的發放一般幅度很小,但速度非???、力量非常大,身體的各肌肉群聯系緊密迅速,配合套路練習中的精、氣、神,以氣摧力,使力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轉化為勁。發力的方向與出勁的方向一致,才能使之達到最好的效果。南拳套路中的拋拳、撞拳與短拳都是最大力量的表現形式,唯有短拳帶有寸勁的色彩。
1.3 竄勁與力的延續性
竄勁,即短橋,是力的一種順達的、連續性的發放方式。發放時動作舒展,卻猛、準、狠,在競技南拳套路練習中,自出拳開始至收拳結束,發勁出力一氣呵成。且全身關節放松而有力,手法靈活多變,有利于竄勁的發出和用力連續性的增強。竄勁的形成從理論基礎上和實踐基礎上都需要連綿不斷的力的支持,是順達的不間斷的。競技南拳基本上都是自出拳到收拳是一氣呵成的,無論勁的大小如何,最基本的要求應該保證力的均勻連續,才能有足夠的力轉化為南拳特有的竄勁。
1.4 變化勁與力的控制
勁的變化在競技南拳套路中應用廣泛,即動作練習中加快速度、迅速改變動作方向、迅速加大擊打面的壓力。這就要求習練者在套路練習中要學會熟悉的運用身體的潛在力量,并能更好的控制,使之更好的為套路的連續性服務。競技南拳套路中手法多變、腿法靈活、身法更是輾轉騰挪,力大小多變中就形成了變化勁。變化勁是南拳的魂,運用靈活才能做到南拳套路練習的"快、加、松、變"的要求。
2 南拳以力促勁的生物力學要素
在競技南拳的練習中對力的把握非常重要:同一個部位用不同的力、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力在競技南拳套路的外在表現形式都是具有不同的效果的。只有機體自身能熟練的轉換力,在力的基礎上才能化為內在和外在的勁。經和力整合才是套路練習中的一個整體,不至于打出的動作是渙散和"表里不一的".
2.1 力與勁的整合
力與勁本就不是同一個意思,如果真要給它們套上一層關系的話,那就是遞進關系,亦或是轉化關系。在南拳套路練習中應非常注重"蓄力",就是把身體的不同需要的力儲存起來,蓄力越多才能發勁越大。南拳套路練習中要做到腿、腰、身、手的統一、協調,力求達到手起、肩隨、腰催、以腰帶肩、以肩帶手。欲出拳時,應迅速登地轉髖、擰腰出拳,使力量依次由腿經腰傳至肩、臂,再由拳以勁的形式發出。這樣的身體配合,蓄力充足才能使勁力充足,且威力奇大,像南拳套路中的四平馬、剽手、長短橋、單雙碟步、騎龍步、拐步都是一種蓄力整勁的方式,這樣簡單短暫的蓄力能使下個動作在勁的表現上更加完美、流暢。
2.2 肌肉群配合要素
蓄力發勁時與之相應的肌肉群迅速收縮產生合力,以至達到肌肉的最大收縮力。對競技南拳套路中的理想發勁,則應充分調動各肌肉群的最大收縮力。這對肌肉的物理性質:橫斷面積、肌肉群多少、張力收縮力大小都有很大的要求。只有合理的鍛煉肌肉與日常的南拳聯系相結合才能打出個性鮮明的競技南拳套路。
2.3 骨配合要素
肌肉群附著與骨上,骨起支撐與連接作用,要想調動肌肉群進行蓄力發勁,骨的力學要素不容忽視。骨在機體運動中起著杠桿的作用:緩沖壓力、支撐肌肉群運動,是機體機械運動的核心。
2.4 中樞神經要素
中樞神經的興奮性對肌肉的發力發勁的大小起著直接作用。在機體運動中,神經沖動經中樞神經傳出,其頻率越高、強度越大,肌肉的興奮性越大發放出的勁力就越大。如果支配肢體運動的運動神經元數目越多,興奮強度適宜,則參加機體運動的單位就越多,肌肉的興奮性加強,從而引起勁力的增大。在重要賽事中應使神經迅速興奮起來,才能帶動肌肉的興奮,使機體迅速進入狀態,有利于勁與力更好的發揮。
2.5 聲威要素
南拳區別于其它拳種之處,除了剛勁勇猛、勁打連貫外,還有其聲勢逼人的特點在諸多拳種中獨樹一幟。在南拳練習中,常發生助威,并不是一種外在的為搏人眼球之舉。而是通過聲與氣相連,使氣催力,力摧勁,達到內外合一、勁力整合的作用。在競技南拳套路練習中,氣能助勢、氣能摧力的特點尤其明顯。
3 結語
競技南拳的發勁與發力是相互統一、相互轉換、相互遞進,從而達到整合的一種內在外在的表現形式。勁與力的整合貫穿于整套競技南拳的練習中,練習每一個動作都要注意勁與力的整合,前提是要會熟練的運用身體的力,力是勁的前提與基礎,只有能熟練控制身體各部位的力才能催著勁的發出,才能達到勁與力相互統一、整合的目的。要使競技南拳在外在表現形式上上練得剛而不影、柔而不軟、快而不亂、慢而不松、靜則有勢、動則有微,則必須學會控制好肌肉的緊與松、張與縮,加之以聲摧力、以力摧勁。動作的發力方法和用力技巧是競技南拳練習中必須掌握的,達到力與勁的整合、協調一致才能突出南拳練習中的內外合一。南拳的氣吞萬里河山、下山如虎、上天似龍之勢變由此而來。
參考文獻:
[1]編寫組。武術(上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55-58.
[2]編寫組。武術[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5-33.
[3]編寫組。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1.
[4]編寫組。武術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