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對提腰在籃球跳投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錄像觀察法:通過錄像觀看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等籃球國際賽事的比賽錄像,經過反復觀看錄像,深入了解跳投技術動作的要求。
2 討論與分析
2.1 提腰可以增大地面對人體的反作用力蹬地、提腰和擺臂是籃球跳投起跳過程中的主要技術動作,這三個技術動作的綜合作用,使人體獲得垂直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依據解剖學的知識,臀大肌、股后肌群使髖關節伸、股四頭肌使膝關節伸以及小腿三頭肌等使踝關節趾屈,完成蹬地用力[1]167-169.依據生物力學的原理,擺臂的動作形式稱為擺動,當擺動環節質心做豎直向上加速運動時,必然對施力部位(軀干)產生反作用力,臂的質量乘以擺臂的加速度就形成附加的對地面壓力[2]201-207.
籃球跳投過程中,關于提腰增大地面對人體的反作用力的文獻資料很少,日本的阿江通良從環節的線動量角度對人體垂直起跳動作進行過研究,認為,在起跳過程中,人體所給予地面的作用力,軀干在起跳的前半段占 66.19%,后半段占 66.11%.但是文獻中沒有提到軀干的作用過程對地面反作用力的影響。
筆者進行了一項實驗:受試者臀部著地,收腹屈膝并使雙腳離地,向上方快速擺臂,同時提腰使脊柱完全伸直。結果顯示:部分受試者完全可以借助于快速擺臂和提腰使整個身體離開地面。如圖 1、圖 2 所示。
在起跳過程中,豎脊肌下端固定向心收縮,內力作用于骨盆,這樣軀干部位作用于地面的力除了軀干的重力,還有豎脊肌積極主動收縮產生的力量。這個力量通過下肢作用于地面,增大了地面對人體的反作用力。這種力量類似于貓科動物奔跑過程中前腿帶動軀干的向前伸展。
因此在起跳過程中,地面對人體的反作用力為F=F1+F2+F3+G(F1:下肢對地面的作用力;F2:提腰產生的慣性作用力;F3:擺臂產生的慣性作用力;G:
人體重力。),其中 F2 和 F3 都與提腰動作密不可分。
2.2 提腰為上肢的二次用力提供穩固的投籃支點
關于籃球跳投動作過程中球出手的時刻,不同的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痘@球運動高級教程》認為:跳投球離手瞬間發生在身體升至最高點或接近最高點;《球類運動-籃球》認為:跳投球離手瞬間發生在身體接近最高點[3]63-68.
根據生物力學的原理,人體處于騰空狀態進行活動時,由于兩端不受約束,因此人體活動形式表現出所謂的"相向運動"的特點。投籃出手時刻如果發生在身體的最高點,由于此時人體的速度降為零,人體的動量也為零,此時只能完全依賴上肢的用力完成投籃動作,容易出現上下肢脫節、投籃吃力,中、遠距離跳投出現投不到位[4]104-110.
王志祥以吉林、遼寧兩省的甲 A 男子籃球運動員中 10 名優秀跳投選手作為研究對象,發現:
單手原地跳投技術的出手時間在所有情況下都不是在身體上升到對高點時,而是在最高點之前的不同時刻。
在籃球跳投過程中,身體騰空后存在著上肢的二次用力過程,即上肢的伸臂舉球和屈腕撥球動作。
人體處于騰空狀態時,由于不受外力矩作用,人體活動服從角動量守恒定律,當人體某一環節轉動時所產生的角動量,必然被另一環節所產生的反向角動量所抵消。身體騰空以后,上肢的二次用力所產生的動量需要人體的部分動量與之相抵消。如果軀干動量消耗得比較多,不足以抵消上肢二次用力所產生的動量,會表現出投籃比較吃力。如果軀干動量足以維持上肢二次用力產生的動量,則投籃比較輕松,使得上肢僅需要對球施加一個較小的作用力,保證了用力的精確性,為提高投籃命中率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條件。
提腰動作的持續性使得脊柱伸展充分,加強了下肢同軀干的合二為一,使得起跳的動量不會大量流失,而且下肢和軀干的質量和遠遠大于上肢和球的質量,提腰動作可以使上肢和球獲得適宜的動量代償,為上肢用力提供了穩固的投籃支點。
2.3 提腰有利于身體騰空后的平衡穩定性
保持身體平衡是影響投籃命中率的技術因素之一,跳投騰空后保持平衡更為重要[5]179-183.平衡狀態指的是物體受到的和外力為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在跳投的騰空階段,人體依然受到重力作用,重力作用不能使人體發生轉動、騰空階段,人體的動量矩守恒。因此,跳投身體騰空后的平衡穩定性可以理解為:騰空至上肢二次用力完成投籃動作之前,整個人體不存在轉動動作。
據測定,站立時,人體重心一般在身體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緣前方 7cm,重心移動的方向與環節移動方向一致。蹬地、提腰、擺臂可以使人體重心上移,但是重心的位置還是保持在軀干部位。因此軀干環節的運動,尤其是提腰動作對于避免整個人體的轉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跳在空中的平衡穩定性依靠起跳的垂直向上。
在蹬地過程中,如果人體重力作用線同地面對人體的支撐方作用力不在一條直線上,人體騰空后,整個身體必然向后或側向轉動(根據力的平移原理:
剛體上的力可以平行于自身移動到任一點,但需要添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對于新作用點的力矩,如圖 4、如圖 3)。由于破壞了起跳后的平衡穩定,這種技術動作對于提高投籃命中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蹬地過程中,如果人體重力作用線同地面的支撐反作用力在一條直線上,如圖 5,由于不存在偏心力矩,人體在空中就不會發生翻轉動作,有利于身體平衡如圖 5.
跳投騰空后身體的翻轉動作不是一個錯誤動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高級投籃動作,如前NBA 球星喬丹的急停后仰跳投,以及現役德國球員諾維斯基的后仰跳投。球星的絕技應理解為對常規動作的創新,這種創新來源于大量的運動實踐。對于初學者,應該建立規范的技術動作定型[6]210-213.
為了保證騰空投籃時的穩定性,無論是原地跳投還是運球或接球急停跳投,都要使身體重心盡快移到支撐面的中心點上,上體稍前傾;在起跳過程中,應保持提腰垂直向上,使得重力作用線同地面支撐反作用力在一條直線上。
3 結論與建議
跳投技術要求運動員跳得高,跳得快,對上肢、下肢、軀干肌肉協調、快速用力,以及跳起騰空后身體保持平衡穩定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在籃球跳投教學、訓練實踐活動中,可以通過直觀的教學方式講解和示范上肢、下肢的技術動作,而提腰技術動作需要練習者認真體會琢磨。提腰技術動作對于促使下肢和上肢的協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腰可以增大地面對人體的反作用力;提腰為上肢的二次用力提供穩固的投籃支點;提腰有利于身體騰空后的平衡穩定性。在籃球運動中對提腰的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可以規范跳投技術動作。
參考文獻:
[1]胡聲宇。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67-169.
[2]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01-207.
[3]孫民治?;@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63-68.
[4]王家宏。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4-110.
[5]孫民治,李方膺。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79-183.
[6]球類編寫組?;@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