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體育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探索
1.1 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評估和監督機制
哈工體育大學的體育學研究生教育改革期間,所呈現出的一大特性便是其自身的嚴格性,一律按照校訓來對研究生培養和要求,這也是學校的一個宗旨。而這期間針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進行強化,同時完善相應的監督制度,則是整體教育改革的重點。關于的教學質量的評價和監督工作,著重是從研究生院的檢查制度以及體育部教學督導部門的檢查評價工作上來展開。依照哈工大的檢查標準,在學期開學前,每個任課的老師都需將教學日歷提交到網上,而研究生院則依據教師的教學進度不同,來制定督導廳科技化,而檢查課的方式則是不定期的抽查形式,每學期每位老師的聽課次數為 1-2 次,并公布檢查結果[1]。利用研究生院以及教學監督的模式,有效促使研究生教學質量大幅提高。
1.2 強化論文過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學位論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夠綜合性、全面性的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以及水平高低進行反應,而學位論文也是對研究生自身學術水準高低進行衡量的重要載體與指標。而要想使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有保障,就要從源頭環節進行強化,保證論文寫作過程中的監督嚴格性,并詳細的進行評審與答辯。并且還要針對論文的開題、初檢、答辯等多個不同環節建立起管理制度。促使論文的形成過程得到更加完善的管理,極大的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哈工體育大學就是利用校外教授進行答辯外審的方式,來確認本專業的論文是否能夠報送,在通過之后,還需要得到三分之二的委員會評審通過,最后再由學校的學術委員進行審批[2]。論文的開題和答辯,則是由校內外的教授來擔任評委,利用預開題與預答辯的形式做好準備后,再執行正式答辯。除此之外,哈工體育大學對論文的檢測標準,也嚴格要求在 10% 以內。只有真正的嚴格標準,才能夠防止不端學術行為的出現,為學術研究樹立好風氣。
1.3 強化教育培養過程實踐環節,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首先,對教學進行實踐訓練,哈工體育大學針對體育學教育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便是體育師資,那么教學的能力便成為了培養的核心所在,教師要想使得自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就必須要保證實踐能力持續成長。那么這就需要讓研究生充分掌握知識與技能,并且讓其明白教師這一角色的責任。經過學習后的第二階段,就可以在引導下為本科學生進行 5-7 周左右的教學實踐,但要保證以教學進度為前提來備課,通過教案為大綱來上課,研究生的教師則要對全過程加以指導,這一環節的成績最終要記錄學習檔案之中;第二,積極的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深入的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一般為 4-6 周的時間,通常在第三、第四學期展開。社會時間活動必須要寫實踐報告,并交予學院備案,記錄學分;第三,實踐競賽。組織完成 1-2 項校內外的相關工作,學院教師擔任裁判,對整個過程進行考核;第四,每個研究生必須每學期參加講座與學術報告,至少 2 次,在學生畢業之前,參加校內外體育部報告會的次數不低于 2 次,并提交相應的學術學習手冊,由導師審查簽字,記錄學分[3]。
2 體育教育改革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2.1 體育教育改革實踐問題
2.1.1 師資力量薄弱影響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哈工體育大學中的體育學教導教師多數是本科教師,多數擔任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教師都是學校培養,只有小部分教師具備資格與能力參加研究生課程的授課,導致教師自身教學壓力大,無法全心投入到教學中。而具備能力的教師則壓力更大,不僅要負責課程,還要負責實踐、論文等工作。
2.1.2 招生持續性問題哈工體育大學近幾年呈現出的研究生招生分數較高,始終沒有降低,并且與其他專業分數相同,導致一些學生望而卻步,形成的結果便是報告人數越來越少。
2.1.3 課程設置問題目前,體育學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基本是參考體育院系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較為單一陳舊,重復本科生的課程太多,過度地突出課程體系的專業化和專門化,綜合性體現不夠,局限在一個學科領域,任課教師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認識不夠深入,培養出來的研究生知識面不夠寬廣,缺乏必要的應用知識與應用能力,無法適應社會應用型體育人才培養需要。
2.2 針對體育教育改革所需采取的解決措施
2.2.1 強化師資團隊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一方面,不斷加強重視教學改革,積極認真地完成新一輪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提高任課教師專業理論水平,鼓勵支持教師不斷拓寬教學內容,并開設新的選修課和專題課。另一方面,加強與校內其他學科合作,研究生的跨學科研究,開設跨學科跨學院的研究生課程,給研究生更廣泛更靈活的學習和研究空間,聘請其他學科的教授擔任教師開設課程.
2.2.2 提高招生持續性必須要針對師資力量團隊進行擴充,并且采取評職考核的政策來鼓勵教師,每年引進優秀的教師以及師資團隊,制定相應的師資培養計劃,持續為體育學研究教育團隊提供支持。
2.2.3 科學設置課程科目學科想要發展,首先學生源就必須要充足,所以,針對體育學研究生的教育發展問題,需要利用招生政策加以支持,從專業發展角度出發,即便是區別對待也要以不影響其他專業的情況下,來降低分數,保證招生計劃完成。同時,積極鼓勵其他非體育專業的學生跨學科報考,實現復合型體育人才的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體育學研究生教育體系中,最為核心的就是實踐兩個字,那么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學科內容上,都應當要對實踐的相關內容進行強化。同時,為了能夠促使研究生得到更加廣泛的發展,還可以開設一些附加性課程,例如體育心理學、運動醫學、保健康復以及人文哲學與社會法學等,促使體育教育學的課程體系更加的合理、全面,滿足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體育學研究生人才的全方位需求標準。
參考文獻:
[1] 張煒 .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架與運行 [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 高等教育版 \\), 2010\\(S2\\).
[2] 魏瑋 . 高等體育院校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實踐研究 [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11\\(2\\).
[3] 葉小瑜 , 陸元兆 . 控制論視野下的中越聯合培養體育碩士研究生教學質量監控 [J]. 貴州體育科技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