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運動在我國古代歷史中并沒有形成聲勢,和歷史上廣為盛行的蹴鞠、龍舟等相比,顯得有點黯然失色,如果對古代體育文化較為陌生的話,對冰嬉運動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冰嬉運動在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得到了帝王高度的重視,在清初乾隆年間,備受乾隆皇帝喜歡。作為一項重要的活動被提升到了國家層面,并且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冰嬉慶典”。清朝時期的統治者為滿族,由于歷史傳承和文化特點,滿族人較為喜歡體育運動,并且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冰嬉就是十分著名的一個。
一、“冰嬉”的由來
如果對清史稍有涉獵的話,當提到寧古塔這個地方時,就會有種莫名的震顫和悲涼。寧古塔位于現在的吉林省寧安縣,遠在清初之時,那是一個極為嚴寒、非?;氖彽男U夷之地。當地居民多以打魚、捕獵為生。按照清朝的歷史傳統,八旗制度規定“:以旗統軍、以旗統民?!逼烊说纳罹褪菄艺鲬饡r要披甲上陣,平時農耕狩獵。
這些就被稱之為披甲人,并且他們大多都是守在邊疆,以御外敵。清朝制度中,一些王公貴族犯罪被抄家后,會受到流放、發配,很多時候都會被發配到寧古塔來,來到這個嚴寒荒蕪的地方,并且是作為披甲人的奴隸,終身任憑披甲人使喚。寧古塔在清朝時就是家敗人亡的象征,當提到寧古塔時,就意味著生活將會變得暗淡無光。
由于滿族人就是在這樣的邊疆生活,嚴寒的氣候和漫長的冰期使他們逐漸適應林海雪原的生活,因此,滑冰就成為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不論打獵、游戲,都離不開這項運動,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項體育運動,反映著當地的地理風俗和文化背景。在清朝沒有入關前“,冰嬉”就已經十分盛行了,入關后,在國勢安寧時,就又被皇帝重視,成為全國重要的體育運動,一方面可以鍛煉身體素質,一方面猶如狩獵一樣,為軍事演練提供訓練準備。在清朝,人們把冰上運動稱之為“冰嬉”,也被形象地稱之為“跑冰鞋”。能夠形成這樣的習俗,主要是和當地長年的冰期有關。在當地只有掌握熟練的滑冰技術,才能在冬春之時,在外面活動,否則行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冬春之際,冰雪載地,凡薪米器用,皆用冰床載用,犬數十,負之而行,驅以長鞭,弛數百里,遇冬日堅冰.足蹈木板溜冰而射,其婦女尤善伏孥捕貂[1]118?!边@是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因此,特定的生活條件給“冰嬉”運動提供了條件。
二、冰嬉運動的興盛———“冰嬉慶典”
在清初時期,由于剛剛建國,滿族的統治地位還沒有穩固,并且民間的反清運動不斷,給清朝的統治帶來了威脅。經過康熙幾十年的打拼,漸漸呈現出了繁榮、安定,玉宇呈祥之勢也顯露了出來,這時,冰嬉運動才有了發展。在乾隆年間,冰嬉運動最為興盛,并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冰嬉慶典”,更是使冰嬉運動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在清代,滑冰運動剛開始時,人們只是將獸骨綁在腳下來滑,隨著慢慢發展,最后有了簡單設計的冰鞋,也就是把特定的一根直鐵,經過設計把它嵌在鞋底上。清朝八旗兵士經常進行冰嬉運動,并且還經常舉行表演和比賽。八旗兵士常用的冰鞋為單條冰鞋和雙條冰鞋。單條冰鞋類似于現在的“單刀”輪滑鞋,就是一根鐵棍嵌在鞋底,這種鞋滑行速度較快。正可謂是“作勢一奔,速如飛羽”。另一種雙條冰鞋主要是為初學者設計的,比較穩,不容易摔倒。在舉行比賽時,一般都用的是單條冰鞋,尤其是國家舉行的宮廷比賽,他們用的是冰刀,把冰刀嵌在鞋底,與我們今天的冰鞋十分接近。在《燕京歲時記》中這樣記載“:冰鞋以鐵為之,中有單條縛于鞋上,身起則行,不能暫止,如蜻蜒點水,紫燕穿波,殊可觀之?!?/p>
[2]109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滑冰技術已經非常高超。
三、豐富的冰嬉運動內容
冰嬉運動作為當時宮廷的娛樂項目,在不斷的表演實踐中,其內容也不斷的豐富。在剛開始的宮廷比賽中,只是為了取悅皇上,得到皇上的例行賞賜,此外就是鍛煉軍隊的戰斗力。隨著國家的重視,冰嬉運動已經不是簡單的速度滑冰,出現了美觀的花樣滑冰。從乾隆時期的《冰嬉圖》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滑冰一角。在《冰嬉圖》中描繪了盛裝出席冰嬉運動的場景,并且展現了冰嬉運動豐富的內容。像多人沿著同一條軌跡滑行,并且保持者彼此之間的距離;有的滑行會作出各種動作,來豐富滑冰的內容,如“燕子戲水”“、張果老騎驢”等;還有各式各樣的雜技式的動作,如金雞獨立、千斤墜等,這些花式姿勢豐富了冰嬉運動,使冰嬉運動更加多彩。
乾隆在《瀛臺小宴御前藩王大臣》詩中,描述了當時“冰嬉慶典”的盛大場面和千人競相速滑的壯觀景象。在宮廷冰嬉的影響和朝廷政策的號召下,在民間也開始盛行滑冰,在北方地區表現得特別明顯。當時還有了對溜冰的解釋,在《帝京歲時紀勝·冰床·滑擦》中描述“: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爭先奪標取勝,名曰溜冰?!?/p>
[3]70據史料記載,每當冬季,北海都會結厚冰,這時人們就會在冰面上滑冰,其中有技術高超的,其行動猶如蜻蜓點水,也似紫燕穿波;也有技術生疏的初學者,動作生硬、不敢走動,稍微移動,就可能出現摔倒的情況。冰嬉不僅是宮廷運動,也不僅局限在軍事演練,開始向民間流傳,并且得到了百姓的喜愛。
四、形式多樣的冰嬉運動
當時冰嬉運動最主要的形式有三種,分別是搶等、搶球、轉龍射球。搶等也就是我們進行所謂的速度滑冰,也就是看誰先達到預定的地點,也就是爭奪第一名。得第一名的會受到皇帝的賞賜。在《清野史大觀》中就對當時的滑冰比賽有著詳細的記載,如:“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樹大旗,眾兵成列。架既冰床鳴一炮,樹矗處亦鳴一炮應之。于是終兵弛而上之?!盵4]
當時皇帝親自觀看,可見皇帝對滑冰的重視,同時也作為娛樂項目來疏散身心。并且在觀看比賽時,也會考慮到自身的安全,有一定的護衛把守。比賽形式跟現在的也比較接近,以炮聲為號,然后開始追逐競爭。搶球比賽是一種集體性的比賽,和我們現在的冰球類似。也有可能是受蹴鞠的影響而形成的冰上蹴鞠。主要比賽情況是參賽人員分為兩隊,各穿不同顏色的隊服,排成兩排。裁判把球踢到場地中間,然后,兩對開始搶球,在比賽中對抗性比較強,爭搶十分激烈。轉龍射球是當時冰嬉運動的主要表演項目,也深受皇帝的喜愛,在“冰嬉慶典”中都會有表演。表演人員都是精挑細選、由出色的八旗勁旅組成。由于多是八旗之間的競爭,因此,他們的服裝分明,也很正規,分別代表自己的形象。具體的規則如下:參賽者按照規定的陣型進入場地,在場地某端會設置一球門,球門上方懸掛一球,稱之為天球,下方懸掛一球,謂之地球。比賽時,三人為一組,分別在行進中拉弓射箭,能夠射中天球和地球,就算成功。在高速滑動中,想要射中目標十分困難,這需要很高的水平。這也可以看出當時八旗兵將的騎射能力,同時也在體育比賽中得以鍛煉。冰嬉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軍事訓練。
除了這三種冰嬉運動,當時還創造了冰上蹴鞠。冰上蹴鞠主要是根據蹴鞠演化而來的,目的是作為軍事訓練,鍛煉軍隊的戰斗能力。所謂的冰上蹴鞠就是在冰上進行蹴鞠的比賽,參賽者分為兩隊,每隊各十人。裁判會把球拋到空中,在球下落時,各隊開始爭搶,得到球的一方就是勝利方。由于在冰上很難設立球門,不可能像蹴鞠那樣,并且在冰上滑行危險度較大,因此這種冰上蹴鞠只是作為宮廷中習武的項目運動,在民間沒有流傳開來。當時較為有影響力的冰嬉運動,還有冰上雜戲。就是把雜戲轉移到冰上表演,像舞獅、彩船等。表演者穿著冰鞋來回跑動,需要很高的滑冰技術,當時很受百姓的歡迎。在東北地區,還有一項特有的運動就是“滑撻”,即現在的高坡滑雪,由于東北地區天氣極寒,人們在冬月時分,會在戶外用水澆筑高達三四丈的冰山,冰山看上去晶瑩剔透、無比光滑。為了增加滑雪者的潤滑度,滑雪者會帶一些動物的皮革,然后從冰上頂站立著滑下來,能夠不摔倒的,成功滑下來的為勝者。由于這項運動十分刺激,也很危險,因此參賽者被譽為勇敢者的象征。
五、冰嬉運動興盛的原因
皇帝為了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所以比較重視冰嬉運動,尤其是清朝初期,清朝剛剛入關,建立的清王朝不得民心,面臨著很大的危機,所以需要強大的軍隊保障。并且冰嬉也是滿族人的習俗,所以深得皇帝的喜愛,在乾隆時期,規定每年都會舉行“冰嬉慶典”,乾隆帝還會親臨現場檢閱,甚是隆重。冰嬉能夠發展興盛的另一個原因是深受百姓的喜愛,在北方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成為民間冬季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
冰嬉運動作為清朝的體育項目代表,在清朝有了廣泛的發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間,更是出現了興盛,對以后滑冰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到了清代中后期,由于國力衰弱,八旗制度也名存實亡,八旗兵士在長期的安逸生活中逐漸腐化,清朝的軍事訓練也開始衰落,因此冰嬉運動也深受影響,開始走向沒落。但冰嬉運動作為一項大眾化的體育運動,對于民眾健身和滑冰運動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對現今的冰、雪體育項目能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齊震《.冰嬉圖》中滿族體育文化意蘊解讀[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4).
[2]胡祖榮.清朝滿族冰嬉運動興起的原因和發展[J].蘭臺世界.2012(12).
[3]費薇娜.清朝乾隆時期的冰嬉運動[J].蘭臺世界.2013(1).
[4]張雅晶.清代冰嬉的盛與衰[J].北京觀察.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