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我國網球整體水平發展迅速,尤其是我國女子網球,在剛過去的2014 賽季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中亞洲網壇一姐李娜勇奪女單冠軍,緊接著在本年度的法國網球公開賽,海峽組合彭帥/謝淑薇以 2 比 0 的大比分取得女子雙打第一名,可以說我國的女子網球整體已經達到世界級水平。與女網輝煌的戰績相比,我國男子網球黯然許多,甚而至于連進入四大滿貫的資格都沒有。由項群訓練學的相關理論可知,網球項目隸屬于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而在這一項群中,我國的乒乓球、羽毛球均處世界一流水平。為此,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男子網球現狀,正確地把握問題的本質,并結合國外男子競技網球成功的經驗,提出相應對策,旨在為全面提高我國男子網球競技水平提供理論參考。
1 我國男子網球運動的現狀
國際網球聯合會和世界男子職業網球協會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比賽,如大師賽、公開賽、挑戰賽等,一個國家男子網球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可以在全年的比賽中反映出來。我國男子網球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上少有佳績\\( 如表1\\) ,在2013ATP 上海大師賽中,我國選手公茂鑫在德國人科赫爾斯奇雷伯強大的攻勢下,僅用一小時,就以5 -7/2 -6 連輸兩盤慘敗,值得關注的是這是公茂鑫連續第五年出戰上海大師賽依然是難求一勝。
截止到2014 年 6 月 16 日,我國男子網球優秀運動員張擇在ATP 單打最好排名 149 位,這也是我國男子選手在我國男子網球歷史上最好的排名。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國男子網球相比較女子網球的優異成績,遜色很多。近年來,我國男子網球運動員雖在大滿貫賽事中露面,也只是上演一輪游、難求一勝。
從整體上來說,我國男子網球運動員的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選手的差距還很大?!?】
2 我國男子網球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
2. 1 我國男子網球運動員力量素質偏低
進入21 世紀后,隨著網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水平提高加快,賽場爭奪異常激烈,網球運動已經向著力量速度型的方向發展[1]。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掌握各項技術的基礎,同時也是比賽中運用技術和完善戰術的前提,其中力量素質是一切運動的源泉。力量素質是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3]。有統計顯示,現代男子高水平網球運動員的擊球速度通常都在 180 公里/小時以上,發球速度能達到200 公里 / 小時以上,一場比賽中揮拍擊球次數達 300 多次,每次擊球的間隔時間在 5 秒左右,每一分要有十幾次折返跑,一場高水平的比賽通常要持續 3 個小時以上[2]。由此可見在網球項目中的瞬間啟動,急停,迅速轉向以及平衡等都需要運動員有著很強的力量素質。筆者曾現場觀摩了 2013 年上海ATP1000 大師賽,我國選手吳迪對陣德國選手 F - 梅耶爾和張擇對陣西班牙選手沃達斯科的兩場比賽,賽后也多次對錄像觀看分析,發現我國男子選手在發球中的球速明顯低于國外選手,在底線來回球期間回球不實,回球不重,移動的迅速性明顯不及國外選手?;厍虻牟粚嵅恢貢霈F回球速度慢且質量不高,移動的迅速性不高則意味著整場比賽會陷入被對手“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局面,節奏被對手控制,輸球就在所難免。這雖有技術不及國外高水平運動員那么成熟和完美外,力量不足、身體素質偏低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網球項目中,力量是技術的基礎,力量在比賽場上反映的是擊球的實和重,體現在移動的迅速性,但網球場上的速度并不是絕對速度,而是移動擊球的迅速,這就必須依靠良好的啟動力量、制動力量和反應力量。世界男子網球向著力量速度型潮流發展,因此力量素質必然也限制和影響著我國男子網球的發展。
2. 2 我國男子網球教練員隊伍參差不齊
教練員是一個運動隊的領導者,對運動員從選材到成才整個過程起著監督、引導和控制的作用,同時又在訓練、比賽和恢復整個運動訓練體系、教育和管理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梢哉f,教練員的業務水平和執教能力決定著這支隊伍的競技水平和能力。國內多數男子網球教練員都曾經是網球運動員出身,存在執教年限短、經驗欠缺; 參加培訓機會少; 運動隊教練員班子組成不夠完善; 訓練方法和手段陳舊,恢復手段單一等諸多現實問題。為改善這些問題,國家嘗試著請外教,2002 年8 月,釜山亞運會開賽前一個月,中國男子網球隊請來了美國人馬克擔任主教練,但隨后成績并不理想??梢?,個別外教并不能短時間內改變中國男網的競技能力,我國男子網球隊教練員能力有短板,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原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運動員能力的提高和競技水平的發揮。
2. 3 政策導向“奧運戰略”和“以女子為重點,女子雙打作為突破口”,致使網球男子運動員的培養資金缺乏。
始發于20 世紀80 年代的“奧運戰略”,確定了以“為國爭光”的最高目標,使得我國的傳統優勢項目加速發展,由此開始拉大了男子網球及其他落后項目與優勢項目的距離; 中國網球協會制定的《2001 年 -2010 年網球項目奧運爭光計劃》提出“以女子為重點,女子雙打為突破口”實施網球項目突破的指導思想,這進一步拉大男子網球與優勢項目的距離; 2011 年國家體育總局新一輪的“奧運戰略”中又將重點放在“扶持三大球、基礎項目和部分冬季項目的發展”。以上政策導向使我國男子網球的發展處于長期消沉的狀態。在資金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男網并沒有固定的國家隊,球員只是在大賽前進行短期的集訓,平時隊員都是在各自的省隊訓練或被抽調為女隊的陪打。女隊的訓練經費近年來不斷增加,男隊雖然沒有減少,但增加幅度明顯不及女隊,在比賽投入方面,女隊在參加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每名運動員有二十名工作人員作保障,男隊卻一名也沒有[3]。在我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下,“全包干”式的運動員培養體系決定著項目的發展必須要依托著國家的大量經費投入。由此看來,政策導向致使男子網球經費過少也制約著我國男子網球發展。
2. 4 “舉國體制”下,以基層競技體校為依托的“三級訓練網絡”已不再完全適應網球競技人才培養的需要。
我國在“舉國體制”下的“三級訓練網”是以各地的基層體校為依托,以國家隊為頂層的逐級銜接的“一條龍”式的競技人才培養機制,它是通過國家的強制性制度,按地區、項目條塊所規劃實現的,運用行政手段人為地在教育系統以外,形成的一套從事體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獨立運動員培養體系[4]。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網球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培養依然是靠這個體系運作?,F階段中國男網的競技成績表明,“三級訓練網”的弊端已顯而易見,各級體校為追逐自身利益,過度重訓練輕文化課,這就直接導致運動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同時政府對退役運動員安置能力極為有限,“張尚武事件”等事件的發生更是極大地挫傷了家長和孩子投身競技體育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各級體校、體工隊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在低水平上重復建設,很多基層人才培養粗放,成材率很低,長此以往,最終阻礙了我國男子網球高水平后備人才的培育和發展。
3 對提高我國男子網球競技水平的建議
3. 1 訓練競賽的高度科學化
科學訓練是運動訓練科學化的內核,運動訓練科學化是科學訓練追求的一種理想模式,是科學訓練的最高境界,它的實現有賴于科學訓練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各環節各因素的整合[5]。以美國 IMG 體校下屬的尼克波利特網球學校為例,自建校至今的三十多年,先后培養出如阿加西,桑普拉斯,塞姆斯等無數網球巨星,在校的學員會在教練的指導之下完成一整套的科學訓練,同時,學員們又會參加各種水平的比賽,通過“以賽代練”的方式不斷提高。中國特色的“三從一大”的運動訓練理念使我國誕生了一批優秀的網球運動員,但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到其存在的不科學的方面,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探索世界男子網球的發展趨勢,緊跟世界大潮流的步伐,走科學化訓練競賽的道路。
3. 2 教練員隊伍專業化
坐落于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市的埃弗特網球學院一直以世界頂級的訓練條件而自豪,學院的最大特色就是為學員提供“技術、戰術、心理和身體”的四位一體的訓練,他們的教練員隊伍除了具備職業教練員必備的素質之外,還需要有很好的文化造詣和很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反觀我國教練員,運動員出身但相對應的輔助知識欠缺。為此,我們首先要引導并使之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這就需要在教練員們的科研領域加大經費投入,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科研創新的能力,同時,要提供給他們學習機會,如組織教練員定期集中培訓、開展優秀教練員經驗交流,出國進修學習等,通過多種方式,促使教練員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其科學選材、科學訓練、科學管理的能力。其次,“請進來,走出去”的理念要堅持實行,聘請國外教練要請“精”而不是多,以國外的教練員的先進的訓練理念、訓練方法手段等帶動一批國內教練,進而使這些先進的訓練理念、訓練方法手段應用到我國運動員的培育之中。
最后,要提高教練員們的思想道德修養,打造一支“有文化,敢創新,高素質”的高水平專業教練員隊伍。
3. 3 完善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談到人才培養,首先就要提到經費問題?,F階段國際網球在經費的運作上市場化、多元化的程度很高。在國際上投資職業選手的模式一般有四種: 一是家庭模式,這種模式較為普遍; 第二種模式是經紀人模式,是未來網壇發展的主流模式; 第三種為企業或俱樂部投資,這種模式的商業性目的強,且資金投入可觀; 第四種則是網球組織推廣和發展戰略投資,這種模式屬于短期的和義務的。由此縱觀我國現階段的經費運作模式,市場化、多元化程度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味地靠政府來投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更多地爭取社會力量的投入與支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以此來保證充足的經費用于人才的培養。同時我們應積極地汲取國外在優秀運動員培養上的精華,并結合我國當代的國情,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球運動員培育體系,這樣中國男網才能真正踏上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
4 小結
中國男子網球在運動員選材、教練員育材、政策導向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我國男子網球的發展。網球主管部門應通過在訓練的科學化,教練員隊伍的專業化,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等方面多下功夫,發現并解決問題,探索出一條中國男子網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方可使我國男子網球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馮連世等. 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 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551.
[2] 田麥久等. 運動訓練學[M]. 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8- 29.
[3] 于丹丹. 我國男子網球競技水平落后原因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16.
[4] 于華,劉金鳳. 我國三大球現狀之思考[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 \\( 6\\) : 32 - 34.
[5] 陳正. 關于“科學訓練”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 6\\) :91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