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在這里居住的少數民族達50 多個,少數民族人口 45 萬余人。安徽省少數民族運動會是安徽省一項重大體育賽事,是全安徽省少數民族的一項盛會。從 1989 ~2010 年安徽省已成功舉辦 6 屆少數民族運動會,賽會對促進各民族間的團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推動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巨大作用[1]。
運動會競賽項目的設置是競賽組織和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也是保證運動會功能發揮的重要基礎[2]??v觀安徽省 6 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的競賽項目設置從第 1 屆 ~ 第 6 屆與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競賽項目的設置呈一個高關聯度的狀態,這是由于我國體育制度“金牌至上”的表現,各省民運會的競賽項目設置都瞄準全國民運會,這必將對安徽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為了使民運會更具特色,更能發揮弘揚與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繁榮少數民族地區和民族地區體育和文化事業[3]。筆者通過研究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與全國民運會存在高關聯度問題的原因,分析其帶來的影響,并提出一些建議。
1 安徽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競賽項目設置情況分析
1. 1 競賽項目不斷增加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源遠流長,它與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勞動相結合,與風俗習慣緊相連,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從表 1 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競賽項目的設置處于一個不斷增加的趨勢,從起始第 1 屆的 3 個競賽大項到第 6 屆 6 個競賽大項,競賽項目在逐年增加,分別為 1994 年第 2 屆增加蹴球和毽球,刪除木球; 1998 年第 3 屆增加押加項目; 2006 年增加高教競速。競賽項目設置的不斷增加,體現出民族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興旺,人民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熱愛。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使人們對健康意識的不斷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有著良好的健身價值并蘊含著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大力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促進各民族的團結,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1. 2 競賽項目變化相對穩定
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變化情況,我們可以從 2 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從最初的第 1 屆民運會競賽項目總數與最近 1 屆的競賽項目總數的差值是否較大,大則證明在這段時間內民運會增加了較多的競賽項目,小則證明其增加的較少。表1 中可以看出,安徽省民運會從1989 年第1 屆 ~2010年第 6 屆,在這 21 年里民運會競賽項目由最初的 3 項發展到 6 項,其競賽項目總數在 21 年間僅增長 3 項。其次,看原有的競賽項目的刪減數與新增競賽項目數,若原有競賽項目刪減數與新增競賽項目數較大,雖在競賽項目總數上看不出存在巨大變化,但在競賽項目內部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反之原有競賽項目刪減數與新增競賽項目數都較小,則表明競賽項目內部變化也較小。從表 1 可以得知,在安徽省 6 屆民運會中新增競賽項目數為 4 項,原有競賽競賽項目刪減數為 1項,在 21 年間發生這樣的變化對于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變化分析可以斷定為其競賽項目變化相對穩定。
2 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關聯性分析
通過總結宋迪濤《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歷史演變與發展研究》,并整理安徽省歷屆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情況,按照時間相近的規律將安徽省與全國對應的民運會進行競賽項目設置的比較得出\\( 見表 2\\) ?!?】
2. 1 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關聯性
關聯度,在本文的定義是: 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中與全國民運會相同的項目數與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總數的比例。特色性是指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中與全國民運會不同的項目數與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總數的比例。從表2,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與全國民運會一直存在高關聯度的狀態。在這 6 屆安徽省民運會中,唯一一次與全國民運會關聯性沒有達到 1 的是第 2 屆安徽省民運會,在這一屆中安徽省民運會總設置競賽項目數為 4 項,其中 3 項競賽項目是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故得出安徽省第 2 屆民運會與其相對應的第 5 屆全國民運會的關聯性為 0. 77,但其關聯性為 0. 77 也達到了一個高關聯度的結果。其他 5 屆安徽省民運會與對應的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關聯性都為 1,達到最大值。關聯度高,說明了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是參照全國民運會來設置的,這種高關聯度競賽項目設置的原因是受到中國體育競賽體質“金牌至上”思想的影響,大力發展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提高安徽省在全國民運會奪金的實力。關聯度高與之相對應的特色性必然就會低,這就表明在本地區一些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其并非是全國民運會的競賽項目,固然在安徽省民運會上就不會出現,這對這些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與保護帶來了極大的不利影響。安徽省民委及體育局為了在全國民運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必將會把大量的資源集中放在全國民運會的競賽項目中,然而本地區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和傳承受到忽視,不利于本地區優秀傳統體育項目的保護。
2. 2 安徽省參加歷屆全國民運會獲獎情況
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得出安徽省參加歷屆全國民運會的項目及成績\\( 見表 3\\) ?!?】
從表 3 可以清楚的看到,第 1 屆 ~ 第 3 屆全國民運會安徽省并未組織代表隊參加競賽,只是觀摩和表演,到第 4 屆開始參加競賽項目,成績為取得銅牌兩枚。到第 5 屆安徽省組織代表隊參加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中的 4 個大項的比賽,并在競賽中表現優秀,取得 3 金、2 銀、2 銅的好成績。至第 5屆全國民運會開始,安徽省在全國民運會上參加的競賽項目是逐年上升的,直到第 9 屆全國民運會安徽省代表隊參加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數為 8 項。安徽省參加全國民運會中至第 5 屆開始獲得金牌,后面幾屆中除去第 7 屆全國民運會上沒獲得金牌,其他幾屆均有金牌入庫,金牌得數分別為: 第 5屆 3 塊; 第 6 屆 1 塊; 第 8 屆 4 塊; 第 9 屆 2 塊。從金牌總數我們也可以看出,安徽省在全國民運會上成績一直在提升,奪金的實力也在不斷上漲。另一個能體現安徽省參加全國民運會奪獎實力不斷上升的指標為安徽省在全國民運會中取得的獎牌總數。在表 3 中可以明顯看出,安徽省參加全國民運會取得獎牌數量的總體趨勢是不斷上漲的,在第 8 屆到第9 屆中,其漲幅非常巨大,第8 屆取得獎牌總數為9,到第9屆獲得獎牌總數就達到了 31,超過上一屆 22 個獎牌數,其變化是巨大的。也體現了安徽省在全國民運會競爭獎牌的實力的突飛猛進。安徽省參加全國民運會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成績也是逐年提高,特別是從第 8 屆獎牌總數 9 個到第 9屆 31 個,這是一個極大的飛躍。這表明安徽省在不斷的與全國民運會接軌,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高關聯度,促使了安徽省少數民族體育健兒在全國民運會上競技能力的提高,競爭獎牌的實力不斷加強,對安徽省體育代表隊在全國民運會的進步和到第 9 屆全國民運會上取得的輝煌成績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3 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高關聯性的利弊分析
3. 1 利益
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高關聯度這一現象對安徽省民運會及安徽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影響。競賽項目設置的高關聯度為安徽省運動代表隊在全國民運會上奪金實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
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影響了安徽省各縣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安徽省民運會上,每個縣市運動代表隊都想能取得好的比賽成績,這就注定了在平時訓練中,政府和相關人員會著重的把資源放在省民運會的競賽項目,在平常的體育項目開展中也會更多的去發展省民運會的競賽項目。因此,某一項目若被設置為安徽省民運會的競賽項目,其領導重視程度,項目在群眾中的普及程度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一個體育項目的發展有了廣泛的普及度,受到政府的重視,這一體育項目的競技水平必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的競賽項目設置關聯性高,代表著安徽省民運會的競賽項目多數或者全部是全國民運會其中的競賽項目,安徽省某一體育項目的競技水平提高了,其在全國民運會奪金的實力必定會得到增長。
3. 2 弊端
好與壞,利與弊,歷來就是一個共同體。利弊會伴隨著一個事物的產生一直到消亡的整個過程。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高關聯性存在著積極的一面,必然也有它消極的一面。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以全國民運會來做參考,是一個體育思想不正的體現,是“金牌至上”體育思想造成的后果,這有失體育原有的本質,對體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著不利影響。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關聯性過高,使得政府只會過多的把資源和精力放在發展省民運會競賽項目中,本省原有的優秀的非民運會競賽項目的傳統體育項目受到忽視,直到最后慢慢的遺失。這一現象造成的后果是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少數民傳傳統體育文化不斷的流失。
4 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啟示
4. 1 強化主體觀念,淡化獎牌意識
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利弊中要想利益達到一個最大化,就必須使安徽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在保留自己特色項目的同時,又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達到一個高關聯度的結果。各民族和省市在全國民運會運動競技項目上絕不能簡單的為金牌撕殺,必須要將競賽和少數民族體育精神相統一[4]。把民運會作為一個展現自我民族精神的舞臺。安徽省民運會應積極保留和發展本地區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把安徽省民運會舉辦成為一個各民族娛樂、體育和文化交流的舞臺,促進各民族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帶動民族地區的經濟繁榮。具體措施在于安徽省民運會應更多的開展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其次少數民族運動體育協會積極招攬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科研人才對優秀傳統體育項目進行研發,把一些本地域特色性較強的傳統體育項目挖掘出來,進行推廣。
4. 2 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與全民健身計劃合理結合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一個群眾基礎扎實,人民參與度較高的一項體育運動。其高度的娛樂性與較高的健身價值對人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全民健身計劃是通過群眾參加體育運動來提高我國國民身體素質的,促進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群眾對于體育項目的熱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這也直接影響到全民健身計劃開展的好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古至今在人民群眾中都有著良好的普及度,人民喜愛這種既能健身又有較強娛樂性并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的體育項目,把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與全民健身計劃合理結合,不僅促進了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本省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建立起更為結實的群眾基礎,推動特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
4. 3 積極推進安徽省優勢項目進入全國民運會
安徽省民委和體育局應牢牢抓住民運會是各個少數民族進行體育文化交流和展現自我民族體育精神的大舞臺。所以應積極的開展和挖掘特色和優勢的傳統體育項目的工作,把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積極的向全國民運會推進。全國民運會立項,必須是某項目在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中獲得一等獎才有申請立項資格。在次基礎上,安徽省可以不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中,對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可以增加開展力度。使表演項目在安徽省民運會上作為競賽項目,帶動其發展和成熟的步伐,再積極的項全國民運會申請立項,這既能保持安徽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高關聯度,又不會使本省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在這種“金牌至上”的惡劣體育環境競賽中流失。
參考文獻
[1]張旭,丁亞波,等. 湖南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競賽項目設置的思考[J]. 民族論壇,2010,\\( 11\\) : 63 -64
[2]宋迪濤,龍佩林,等. 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歷史演變與發展研究[J]. 浙江體育科,2012,34\\( 2\\) : 20 -38
[3]宋迪濤,龍佩林,等. 全國民族運動會競賽項目的特征及未來設置的設想[J]. 貴州體育科技,2011,\\( 1\\) : 23 -25
[4]馮宏鵬.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設制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報,2010,33\\( 9\\) : 139 -141
[5]倪東業,張輝.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發展趨向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 8\\) :119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