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體育不僅僅是體育形式,更是一種教育手段,還充當著體育文化傳承的載體和資源。紅色體育的技術發展是不受文化限制的,但其文化內涵受制于不同時段、不同意識形態的社會發展。它是 1988 年首次由成都體育學院梁光桂教授提出。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狹義上將,紅色體育主要是指瑞金中央蘇區及后來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體育; 從廣義上將,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至中華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勞苦大眾自己做主的體育,稱為赤色體育。我們認可廣義的概念,它指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的建立這段時間內所開展的體育活動。
體育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文化軟實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它不僅是一種身體運動,更是一種教育手段、生活方式,肩負著塑造人的健康體魄,增強全民族身體素質,培養人的健全心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責任。體育競賽是競技體育和社會發生關聯,并作用于社會的媒介,來實現其宣傳、激勵、教化和團結人民,推動社會進步的多重功效。
紅軍利用體育競賽這一載體形式,來形成獨特的紅色體育文化。紅色體育在特定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的體育活動。其主要目的是宣傳和教化紅軍戰士鍛煉強健的體魄,來殺死敵人,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貢獻自我。它已經超出體育競賽,是一種精神化身,來渲染氣氛,養成集團精神和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等精神,達到完成革命的目的。因此,它應經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紅色體育文化。
紅色體育文化從屬于紅色文化和體育文化,通過紅色體育的外在表現形式展現體育的內在文化精髓的一種新的衍生文化。在紅色體育活動中,向紅軍戰士傳授的并非單一的體育運動技能而是諸多關聯的體育文化成分的要素,如外來的西方體育運動項目的來源、意識形態,國內傳統民俗和民間體育項目的歷史和形態,簡單制作的器械和軍事性相關的體育文化內涵。紅色體育文化的基本概念是指在當時社會戰爭的大環境下,以根據地為空間,以紅軍戰士和勞苦大眾為主要參與主體,以軍事活動和體育活動的訓練、競賽和表演等娛樂活動為表現形式和主要內容,以紅色體育特有的文化內涵及體育文化的多學科、多領域交流為基本形態,體現了積極進取、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團結精神的一種紅色文化。
1 紅色體育文化的特征
紅色體育從一開始它就不僅僅是單純的運動,而是融宣傳教育與體育運動、全民健身與愛國教育,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等多維關照為一體,在被社會化和政治化的體育運動方式和與社會政治的協調相處中,增進了革命的戰斗力、凝聚力及宣傳力。
在“鍛煉工農階級鐵的筋骨,戰勝一切敵人”的體育觀中,體育已經回復到它的本初意義上: “生存”,為生存而奔走,為生存而強身,強健的身骨成為走完革命的根本保證。這時,體育的基本技能在戰爭中轉化為戰勝敵人的技能,體育文化素質轉化為軍人素質,體育精神轉化為革命精神。并且,在斗敢于拼搏、越挫越勇的革命斗爭中,使紅軍更加認識到了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對人身心所產生的巨大力量。
\\(1\\) 紅色性和教育性。共產黨人拋頭顱、灑鮮血,用自己的生命來締造中國革命的勝利。在革命完成的過程中,共產黨人的實踐活動都具有紅色的性質和教育的價值。紅色體育作為其中之一的實踐活動,也同樣具有該特性。紅色體育產生于革命時期,并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一種特殊的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因而紅色體育文化是一種紅色的體育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的內涵就是團結拼搏,越挫越勇,宣傳黨的政策,樹立紅軍的形象。
紅色體育文化的教育性體現在通過對體育理念的創造性發揮,教育戰士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要具備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毅力來進行不屈不撓的革命戰爭。教育戰士在戰爭中,要因陋就簡、身體力行,堅持體育的人民性,在大眾生活中展示出紅色體育的戰斗力。因此,不管是舉行的全軍運動大會,還是紅軍戰士參與的個別體育運動,它都揭示出了紅色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煉造了紅軍體能,塑造了紅軍品行。
\\(2\\) 軍事性和娛樂性。體育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并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在階級社會中,體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紅色體育文化的階級性就是為階級斗爭服務,這體現在軍事特性上。新民主主義時期,體育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服務于當時的中心工作?!坝酶锩鼞馉幏鬯閿橙说膰?,是一切革命任務的中心,因此,我們的一切工作,一切生活,都要服務于革命戰爭,爭取戰爭的勝利”。從體育運動競賽中軍事項目的開展就可以看出這一特性。經常開展的擲手榴彈、刺殺、射擊和過障礙等項目,則注重軍事性; 它超出了而純粹的體育項目球類和田徑等。
紅色體育在革命戰爭年代發展起來的,在開展過程中,受制于戰爭環境的不斷變幻,其開展也是不連續和間斷的。而人民大眾和軍隊業余文化生活也極為單調,紅色體育活動的開展正好契合了滿足了空洞乏味的文化生活。而紅軍中開展體育活動,一方面達到提升紅軍官兵身體素質和增強戰斗力的目的,來實現體育的政治任務; 另一方面能夠增強紅軍戰士的團隊精神和凝聚力,達到活躍部隊業余文化生活的目的。
\\(3\\) 救亡性和競爭性。紅色體育文化的救亡特性。救亡性表現為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體育活動來促進民族救亡,即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體育活動達到改善國民體質、拯救民族危亡并形成尊重權利、自由、民主等啟蒙性的價值觀的目的。共產黨早期開展的新式體育活動,用先進的體育文化思想教育和武裝群眾,使他們認識到新舊體育文化的差異性,形成思想的覺醒并投入到民族救亡的運動中去,紅色體育文化在此發揮了救亡和啟蒙的雙重作用。在革命戰爭艱苦的年代,紅軍擔負著十分繁重的政治和軍事任務,克服常人不能經受的困難,為了完成黨所賦予民族救亡的偉大歷史使命,需要通過體育競賽的開展,來達到鍛煉強健的體魄、塑造堅硬的政治素質,從而最終培養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4\\) 主體性和大眾性。紅色體育文化的主體性及大眾性。所謂新式的體育特點,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體育,是以工農勞苦大眾為主體的體育,這在舊中國時期,特別是國民黨統治區是見不到的[4]。在舊中國,體育運動是統治階級為了奪取錦標,來訓練和加強在青年中的影響,使之成為一種工具。
而在黨領導下的廣大地區,工農和勞苦大眾是新式體育的主人,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從而出現了體育競賽蓬勃開展的盛況。紅色體育文化首先體現和反映的是廣大根據地群眾的體育文化理念以及具體的體育活動形式、規律和特征。紅軍的體育活動的參與者是人民大眾。體育競賽的項目不僅包括軍事的,還有球類和田徑及政治測試題目。其目的不在于專業程度的競爭,而主要是強調群眾的參與性。將體育活動與文化娛樂活動密切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更能夠營造出輕松歡快的氣氛,吸引著大眾的參與[5]。
2 紅色體育文化的內容
依據文化層次理論并借鑒紅色文化和體育文化的精髓,探討紅色體育文化體系中概念、結構與內容、特征、功能等基礎問題。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是文化層次理論結構的內容。其中,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核心載體,是在物質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思想集。作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物的制度文化,能夠協調單個與群體、群體與人類的關系,影響人類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
\\(1\\) 精神文化層。在精神文化層面上,這是紅色體育文化的核心和本質,主要體現在紅色體育運動中人們的價值追求、心理行為、精神面貌等等。軍事性的紅色體育文化表現為對紅軍戰士群體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推動力、約束力,以及對廣大勞苦大眾所產生的宣傳力、影響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紅色體育是以紅色體育項目為載體的運動,紅色體育文化最為鮮明的個性魅力則是強調軍事中融入體育所產生的團隊精神和進取拼搏的競爭精神。
紅軍戰士成員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道德修養和意志品質的有機融合的團隊精神,是其革命頑強戰斗作風、嚴明組織紀律、凝聚戰斗力量和鼓舞革命士氣的集中體現。一旦紅色體育文化團隊精神形成,就展示出強大的正能量,能夠真正發揮戰斗力、顯示革命高漲熱情的作用; 能使戰士產生精神上的高度認同和歸屬,為了達到最終目標,共同努力。
紅色體育文化能夠培養隊員積極進取、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這與不斷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是一致的。它也會影響到體育賽場上的每一位戰士和觀眾,使他們深深受感染和熏陶。紅色體育文化的真正價值就在于通過這種熏陶和感染,引領他們獲取感受,這種情感體驗與他們內心世界的理想追求是統一的。
\\(2\\) 制度文化層。在制度文化層面上,它位于精神和物質的中間,包括基本層面、高級層面和實施機制層面三個方面。其中基本層面是體育競賽傳統、習慣、經驗與知識積累的相關知識; 高級層面是體育競賽規則、制度和訓練模式等; 實施機制層面則為體育運動組織機構。紅色體育經過不斷發展并逐步形成規模,這說明它適應特定社會不斷發展就必然需要相應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就是軍事體育教育訓練與戰士精神娛樂生活互相博弈的自然選擇的秩序,或者是理性設計或建構的規則。紅色體育文化的協調互動依賴一個規范有效的秩序,只有通過制度文化才能達到。
\\(3\\) 物質文化層。在物質文化層面上,紅色體育文化主要表現在體育活動開展所需要的各種場地、設備等條件。物質條件是開展紅色體育的物質保障,它將影響體育活動的順序進行。在革命戰爭環境下,組織者利用有利的地形來進行場地的平整,來當做競賽場地。自制做簡單的跳高架子,來滿足體育比賽所需。這些都是紅色體育開展所表現出來的物質設備。
\\(4\\) 行為文化層。在行為文化層面上,紅色體育文化主要表現在紅軍在開展體育活動中所涉及到的訓練、競賽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及在表演、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中產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現象。它集中反映出了紅軍戰士的集體作風、奮斗目標、總體素質和全軍精神狀態等各種文化特征。無論是紅軍領導人,還是一般戰士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都為之做出貢獻。
3 紅色體育文化對現代體育的啟示
\\(1\\) 現代體育發展要從實際出發這一具體情況來定位。革命戰爭年代,軍隊體育總是以革命戰爭的需要為出發點,形成了以軍事體育為主體的體育活動體系,來加強軍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建國后,我國為了擺脫“東亞病夫”的帽子,進行“舉國體制”的體育體制改革創新,使競技體育取得輝煌成就。并在 2008 年北京奧運會取得奧運金牌第一的好成績。隨著奧運熱的散去,我國體育在反思競技體育輝煌之后,逐漸轉向大眾體育的發展。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應審時度勢來從實際出發,來大力發展群眾體育,只有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兩翼都騰飛起來,我國體育才能真正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從實際出發在當時的革命年代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建國后“舉國體制”體制和現代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進程中仍將發揮巨大作用。這就需要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協作、銳意進取,促進學校體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需要發揚紅色體育文化精神。
\\(2\\) 現代體育承辦要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艱苦奮斗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是奪取革命勝利的看家本領。開展軍隊體育不依賴變化的外部環境條件,而是自己動手創造條件,形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辦體育的優良傳統。在中央蘇區,戰爭惡劣環境加劇了包括體育場地、器材等物質條件的匱乏,加上紅軍戰士和大眾很少接觸體育運動,因此在蘇區開展正規的體育活動是不太現實的。為了鍛煉堅強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去戰勝敵人,蘇區軍民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坐等,而是憑著滿腔的革命熱情,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各種體育活動。開展項目比較多,例如射擊、刺殺、跑步、爬山、跳障礙、投手榴彈等,這些項目是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而設立的。體育器材和用具都很簡單,如跳遠就是在地面上挖一個沙坑,將上面的土疏松,再確定一個起跳點就行了,然后根據跳的遠近判定成績。而在運動會籌備過程中,出現明顯的浪費現象。如十運會,南京在城市建設上花費1150 多億元。十一運會山東在全運會上投資2000 億元以上。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秉承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辦體育對我們今天的體育競賽具有重要作用。
\\(3\\) 現代體育開展要拋棄錦標作風,倡導積極鍛煉的風氣。中國共產黨重視體育的教育功能,注重體育教育喚醒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體育競賽在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加強聯系、增進團結,并能使落后追趕先進。正是在白色恐怖的戰爭年代下,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樂觀的革命精神指導下,積極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并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而現代體育競賽錦標之風盛行,為了刺激運動員,比賽獎勵大都以豐厚的物質獎勵和現金為主。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服用興奮劑的泛濫、假球黑哨的出現、更改年齡冒名頂替參加比賽的現象屢見不鮮等。這也造成了比賽的不公平、也不利于人們參加體育鍛煉風氣的形成。這就需要我們從紅色體育文化中汲取有營養的精神財富,摒棄體育競賽的錦標作風,倡導積極鍛煉的風氣,來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
參考文獻:
[1] 黨挺,虞重干. 近 60 年我國紅色體育研究評述[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4\\) : 21 -24.
[2] 中國體育總局. 關于加強體育文化工作的通知[J]. 體育文化導刊,2012\\(6\\) : 1 -3.
[3] 劉顯,熊曉正. 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的歷史與發展[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2\\) : 29 -34.
[4] 史婉虹. 淺談中國紅色體育的特點[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2\\) : 89 -90.
[5] 冷新宇. 中央蘇區體育精神文化研究[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8\\(4\\) : 25 -30.
[6] 唐國平. 中央蘇區體育運動的特點[J]. 毛澤東思想研究,2008\\(2\\) : 118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