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曰“: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标U明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在大自然中,萬事萬物都處于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然則體育教學環境更是如此,人文環境、物理環境、心理環境、時代環境等等都融合在體育教學環境中,互相制衡且互相補充。長期以來,專家學者對體育教學環境的生態平衡問題各執一詞,看法多樣,始終沒有達成統一的結論,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體育教學環境構成的復雜性,體育教學的目的各不相同,形式更是迥然相異。如何能夠滿足現實中不同體育活動的要求,使體育教學環境中的各種因素達到一種新的生態平衡,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難題。另外如何根據學生需要、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變遷逐步促進體育教學環境的生態化發展以及優化其結構,以達到更好的體育教育目的,在實現體育強國的歷史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體育教學環境的生態學分析
1 . 1 體育生態學的導入
體育生態追根溯源要屬我國傳統體育養生,在養生學角度講人的生命體在自然和社會的大環境中保持平衡和適應,就像孔子講求的大同世界,其中就意蘊著對人、對生態環境的深入認識,逐漸演變為以身體活動來養生以求達到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的理想狀態。例如:道家的“天人合一”學說,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這些傳統理念就是樸素體育生態思想的源頭。在體育教學領域,通過不斷的實踐創新,把體育生態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蘊含其中的是教學環境、教師、學生、家庭、社會以及自然因素,互相影響,互相協調。
1 . 2 體育教學環境若干因素分析
體育教學環境從廣義上來講是一種人類特殊存在的環境,按照人的身心發展以及教育要求組織的體育教育活動的空間領域,是為了人們更好地進行體育教學、體育活動、體育競賽等鍛煉活動而積極主動利用教學環境、適應體育教學環境、發展改造體育教學環境派生出來的一種特殊的育人環境,其中包括物質環境因素和社會人文環境因素等,同時是進行學校體育活動以及社會體育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和外界力量的總和。從狹義角度來講體育教學環境是在學校教育活動中,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為主要目標的育人活動環境。在一定的體育教學規律的約束并且符合人的身心發展需要的前提下組織起來的環境,因此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
首先,體育教學所需要的物理環境。體育教學場所和設備:包括具備各種不同功能的教室、體育館和各式各樣不盡相同的體育場地,比如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等等,同時還包括一些常見的設備,如課桌椅、實驗儀器、圖書資料,電化教學設備等等,另外一些通常叫作體育器材設備,比如體操墊、單雙桿、足球、秒表等。
其次,體育教學的自然環境。主要包括校園內外的地理環境如地形、森林、草地、沙漠、湖泊、河流等,還有天氣情況,陽光、空氣、雨雪、溫度等等,自然環境具有變幻莫測、難以改變的的特點,因此只能去謹慎的選擇,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和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場地,而無法通過人力來修正。
再次,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環境。在體育教學中通常是指一個班學生人數的多少,班級的規模不宜太大,否則會難以兼顧,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在我國體育課的人數在通常情況下應該控制在20~40人之間,除了以班級為單位外,還應該適當的劃分隊列和隊形以提高教學的質量,而隊列的編排多種多樣,主要有:長方形編排方式、半圓形編排方式、馬蹄形編排方式等,各有各的特點,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應該適當的選取。
最后,體育教學所需要的心理環境。校風和班風:指的是一個學校內部所形成的社會氣氛,而更加細化的班風則是班級內部所有的成員在交往中形成的趨同的心理傾向,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深刻的影響著學生的態度價值觀和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學校的體育傳統:指的是一個學校在體育運動中塑造、鞏固并且開始流行的帶有普遍性、反復出現、比較穩定的一種集體行為風尚,對整個學生群體中具有積極的心理控制作用。體育課堂的心理氣氛:指的是班集體在體育課堂上潛移默化成的一種占優勢的態度和情感的綜合狀態,包括師生間的關系、情緒波動、師生的態度等等,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可以使得體育老師和學生之間信息情感交流有笑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 體育教學環境的生態學優化
2 . 1 體育教學場地設施的合理性
體育教學的場地選擇和設施配備要和學校其他的建筑、設施等保持良好的協調一致,既要體現出體育教學的特色,又不顯得那么的標新立異。另外體育教學的場所和設施之間要保持協調,器材選擇合適,擺放位置得當、美觀大方、簡練自然,同時應該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協調一致,在日常的課程中要注意時間的分配和安排,空間組合形式以及空間密度,比如班級規模、隊形隊列的安排和調度等。
2 . 2 體育教學場地的安全衛生
要確保所有體育教學的場所和設施不存在任何安全隱患,平時多對體育館進行通風,重點檢查體操墊等的堆積擺放,在根源上杜絕火災發生的隱患。同時還應該對體育器材等進行安全檢查,比如啞鈴安裝是否牢固,單雙桿是否存在銹蝕的情況,常常對體育場地進行打掃和消毒,必要時請醫護人員進行指導,避免出現安全問題造成不可預料的損失。
2 . 3 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教師首先要轉變思想,改變說教的傳統教育形式,真正的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題和核心。在確保答疑解惑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從而讓學生更有效的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往,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在建立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體育工作者能夠更好的通過多種渠道與學生繼續進行情感和意見溝通。準確和完整的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感受,直觀的反饋到教學當中去,有利于老師校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增減教學內容,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活躍課堂氣氛,產生更積極的情感共鳴,推動體育教學有序的進行。
2 . 4 體育教學環境與時俱進
學生學生的日見增多,差異性也更加突出,隨之而來的是對各種體育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自然而然的對原有的信息發布方式和途徑進行沖擊,因此為了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老師應該充分的利用現有的媒介手段,或者建設高質量的體育網站,制作體育課程的講解和說明并在網頁上共享,更有效率的實現體育信息的快速傳播和收集。
2 . 5 體育教學環境與教師素養的生態化發展
這主要是為了優化情感環境,體育教師要有嚴肅的工作態度,具備優良的專業素質和業務素質,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不滿足于現狀,不斷的充實提高自己以適應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體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另外還要求體育教師有能力營造公平、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在保持文雅的形象的基礎上,帶給學生美的享受。這樣容易在學生當中建立崇高的威信,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的成敗。
3、 結語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薄墩撜Z·雍也》,孔子主張“忠恕之道”,人與人之間要“仁”“,愛”;老子說“:和曰常,知和曰明?!敝鲝垷o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主張和諧是天地萬物的常態,不和諧是暫時的;社會與人生的不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主要是人的不當行為造成的,從歷史長河看,這種現象也是暫時的。由此從體育角度來講,體育教學環境的即是人文因素:教師、學生以及社會人文之間的關系,合作與競爭機制,教學條件、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方法之間的關系等;心理環境因素:如學習風氣、教師期望、師生關系等;諸多因素之間互相協調,互相配合,才能夠真正實現體育教學環境的生態平衡,以及體育教學健康平穩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熹.論語·魏靈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旭芳.以人為本,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
[3] 郭銳.探究初中體育教學藝術,打造優質高效新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9\\).
[4] 謝雪峰.體育生態論綱[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5] 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