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程;微作業;評價;知行合一。
何謂“微作業”?即基于教學目標、內容所構建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體現創造性、開放性、生活性、綜合性原則的小型德育作業。對于“微作業”的評價,自然應強調其評價方式的簡單化,評價時間的簡短化,獎勵方式的易操作化等特點,“以小見大”,激勵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一、連續性“微作業”評價--激活情感體驗。
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將兒童的學習與生活過程視為道德生成的過程。作業作為品德與社會課后延伸活動,必然要服務于兒童德性的成長。其評價自然應該是連續的、持久的,聚焦兒童的成長變化過程,持續發揮激勵與改進功能。因此,“微作業”評價強調兒童在道德實踐場域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能力,通過評價其活動記錄、訪談錄、反思日記等,實現過程性評價。
[案例1]《誰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這一學習內容旨在讓學生懂得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產生熱愛平凡的勞動,尊重和感謝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感情。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等方式,能夠感受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給自身生活帶來的變化、幫助和便捷。但是,由于缺乏親身體驗,對于勞動者勞動的艱辛、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等認識,往往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可通過實踐性“微作業”,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在實踐中形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微作業: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人們餐桌上豐盛的食物、果蔬,請同學們也來栽種大蒜苗。
微記錄:請學生每天用一點時間培育蒜苗,并簡單寫一寫日記或畫一畫觀察結果。
微評價:教師根據學生記錄,給予反饋評語。
下圖是兩個孩子的種植記錄,他們圖文并茂地記錄了自己種植大蒜苗的發現、心得和體會,可謂興趣盎然、童真滿滿、情真意切;教師對此則作出了充滿熱情、贊揚和肯定的評價。
這幾天日日陽光明媚,十月小陽春,蒜苗又長高了,拔了節,分了杈??墒?,因為昨天忘了澆水,今天有點打蔫兒了。種蒜苗看似簡單,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師評語:用諺語寫出了10月的溫暖,有特點!而且,通過種蒜苗,你感受到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這一點最值得表揚!
10月24日 星期六 小雨。
小蒜苗有高高的身材,細細的莖,身披著淡綠色的上衣,腳穿著粉紅色的雨靴,像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士兵,隨時準備接受檢閱一般。啊,我的小蒜苗,我種的小蒜苗,真是讓我歡喜得不得了!
教師評語:一瞧這語言,文靜同學對蒜苗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是的,勞動獲得了美好的收獲,它是快樂的,你真正體會到了這一點。
一系列“微記錄”評價重學生后續的培育結果,輕學生對植物成長周期的認知,旨在通過每天記錄讓學生發現呵護生命的不易,體驗生命成長的喜悅,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在連續性的師生日記對話中,激發了學生對生命和勞動者的關注和熱愛,培養了學生堅持觀察記錄的毅力,提升了學生的勞動興趣和能力。
這種連續性評價依托“微作業”觀察記錄,關注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通過師生互動評價和反思,引導學生獲得深刻的認識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