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圖書館評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是目前國內有七大核心期刊遴選體系,并在體育科研領域擁有著較強的學術權威性和社會影響力。從1992 年到2011 年先后共出6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體育類核心期刊在發文量、被引量、影響因子、被引半衰期等指標上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從1992 第一版的 13 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發展到 2011 年第六版的16 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這表明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體育領域內外人士所認同和關注。而目前相關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發文作者多為高校的學者、專家和科研人員等,從發文作者學歷分布層次中發現,具有博士及以上學位的專家、學者是核心期刊發文情況的中堅力量,并且已經逐漸衍變成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不可忽視作為培養我國頂尖體育學術專業人才的體育學博士點現狀與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聯系是密切相關的。
1 、體育博士點分布現狀是促進核心期刊發展的依據
我國體育博士點現已對外面向招生的共有 19 所高校,暫時還并不包括已經開設博士點但沒對外招生的院校及還有部分大學依靠其他專業招收體育相關專業的博士點。體育博士點主要分布區域于華東、華北和華中,分別占37%、26%、21%;而采用2011 年第六版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主要分布區域華北、華東和華南,分別占 37. 5%、25%、12. 5%??梢钥闯鑫覈w育學博士點分布現狀與我國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分布狀況是大體一致的,這說明我國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發展和我國體育學博士點的構建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又與地域間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息息相關,西南、西北兩個區域沒有體育學博士點的構建,表明這兩個地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和體育學術研究與其他區域仍存在著差距,因此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在此區域分布的情況也就略顯一般。
同樣有一些問題也是需要面對和反思的,從我國體育博士點的開設院校情況分析: 其中 11 所為師范類院校、5 所為綜合性大學和3 所體育院校??梢娢覈蟛糠煮w育學博士點集中于師范類院校,體育院校的理論研究更加注重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性上,缺乏對學術探究和理論爭鳴的專一態度,因此體育院校的博士點構建也剛剛呈起步階段。但對比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承辦院校情況分析: 其中5 種期刊為國家體育局和體育科學學會等承辦、10 種期刊為體育院校承辦、只有《體育學刊》為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共同承辦。而在開設體育學博士點主要部分的師范類院校卻沒有在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承辦方面啟到主導地位,這種分布不均勻與發展不協調的現象已經嚴重的阻礙了我國體育科學領域的進步和發展。
2、 體育博士點研究特色是影響核心期刊欄目開設比重的寫照
從我國目前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欄目設置來看,各種期刊均設有體育社會學、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和運動人體科學等為主要欄目,但由于不同的區域間經濟水平、地理環境、文化底蘊等因素的多方面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研究體系。同時大多的主辦單位為了體現學科優勢,開設凸顯期刊特點特色欄目,在欄目比重的設置也出現了不一,欄目比重的差異顯示了期刊內容各有側重,這都與我國體育學博士點的研究特色注重創新和敢于實踐的研究風格不謀而合。而體育博士點對核心期刊欄目設置的影響首先表現在,我國部分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欄目設置受承辦院校自身的研究特色影響。例如,《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體育學刊》等。其次是核心期刊的欄目設置受區域內體育博士點的影響,導致欄目比重發生變化。例如,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主辦的期刊《體育與科學》的欄目設置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蘇州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的體育學博士點的研究特點風格影響??梢?,我國體育博士點的研究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欄目設置比重的。
3、 體育博士點師資力量是提升核心期刊質量的保障
師資力量是體育學博士點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評價一所高校的高低排名問題都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力量。強大的師資力量不僅能帶動區域文化的飛速發展,也能同樣影響整個區域的研究風格。從近年核心期刊的發文量觀察發現,發文作者大多集中在高校的教授、專家等,特別是各個體育博士點院校的博士導在論文和學術文章的發文量和權威性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不僅如此,導師的學術風格、科研成果、知識結構、研究體系等都對博士生的學習模式、生活態度、思維意識都產生很大影響。并且核心期刊編輯的聘任也多聘請知名博士生導師擔任期刊主編或者學術顧問等高級管理人員,這更加說明我國體育學博士點師資力量的重要性,不僅是對我國體育科研后備人才的培養的保障,也是對我國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質量的保障,更是對我國學術科研水平不斷提升的保障。
4、 體育博士點國內外交流是引導核心期刊學術爭鳴的手段
體育博士點的國內外交流主要體現在注重國內體育類院校間學術交流,對我國區域特色和存在差異進行相互補充和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論壇等對體育相關領域國外的研究動向和科研水平進行吸收和借鑒的過程。同時加強留學生、交換生等和國外體育類院校間聯合培養的教育手段,為了完善對博士生的指導,部分院校通過聘請外校專家或是國內外的知名學者共同指導的培養措施,這些變革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體育博士點師資隊伍的壓力,增進了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深度,并能有效地提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這都成為促進我國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學術爭鳴的前提。況且我國體育博士點的國內外交流不僅是對中文類核心期刊的學術爭鳴起到引導作用,同樣也對中文核心期刊和 CSSCI 與國際著名檢索系統俄羅斯《文摘雜志》\\(AJ\\)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 體育索引》\\(CSA:PEI\\) 、加拿大《國際體育文獻數據庫》、波蘭《哥白尼索引》\\(IC\\) 、SCI、EI 等國內外包含體育類的多個知名檢索期刊和數據庫的刊源對比提升空間。
5、 體育博士點對后備博士培養是開發核心期刊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我國體育博士點對博士的培養現狀一直都是個難題,不同的博士點都按自身學校特點和開設適宜的學科方向進行招生,各院校開設研究專方向不一致,不注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的過渡問題,一些院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為了追求博士學位只能放棄已學專業轉向其他研究方向的理論學習。這也給我國各高校的博士點對外招收異地或異校的考生帶來了很大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其次是部分體育類院校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和研究方向不明確等問題的出現,導致無法突顯體育學科的研究特點。而伴隨著多學科領域的交叉和融匯,其他學科的科研人員也逐漸涉足到體育研究的領域,甚至在一定層面的理論價值更具研究意義,因而帶給體育博士越來越大的威脅。如: 歷史學專業學者研究體育史學,教育學專業學者研究體育教育學,經濟專業學者研究體育消費學等現象。反觀我國體育學博士選擇課題和論文往往局限于宏觀理論上,缺乏微觀的實踐研究; 或者是研究實際體育中表象問題,又缺乏理論的支持。再加上研究方法和課題選擇上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都構成了對體育學博士培養的障礙因素。因此,如何在適應我國基本國情下采用合理的方式對體育學博士的培養問題,成為提升我國學術科研水平進展的關鍵所在,也是開發核心期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策略。
結語:
可見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文本質量是目前我國體育學術水平的主要代表,為了保障我國體育學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發展,很大程度上把重任放在了體育學博士點的構建和完善上。
即使就目前來看,我國體育學博士點在開設專業和招收人數上相比其他主要學科還顯得很短缺,但是只要堅持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教育方針,順應體育學科改革的方向和發展動態,伴隨著體育學博士點辦學特色的多元化及中西方體育科學的日益溝通融匯,我國體育學博士培養的數量和質量都將呈現逐漸遞增的趨勢,也必將帶動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高效發展。因此我國體育學博士點的構建和完善對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起到保障和鞏固的作用,而中文核心期刊也成為引導體育學科促進理論爭鳴的基石,為我國高層次體育人才提供了一個交流反饋的學術平臺,兩者在互益過程中共同促進著我國體育學科不斷壯大。
參考文獻:
[1] 劉文娟,陳勇,崔建強. 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科領域學者學術影響力分析[J]. 沈陽體育學院 學報,2012,31\\(2\\) :11 - 15.
[2] 莊 亮. 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評價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1,2\\(2\\) .
[3] 李 軍. 我國16 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文獻計量指標分析[J]. 體育學刊,2009,16\\(8\\) :109 -115.
[4] 盧 石,劉文娟. 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的評價現狀及研究走向[J]. 體育科學,2006,26\\(2\\) :82 -85.
[5] 陳 頗. 我國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評價指標分析[J]. 體育文化導刊,2010\\(2\\) .
[6] 劉 燕,謝丹霞,等. 我國體育學博士與碩士授權點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