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柔力球運動是一項優秀的民族體育項目,它具有健身、娛樂、趣味、競技、適應等特點,很適合推廣和普及。太極柔力球運動保留和發掘了傳統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華,并給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注入了一股“現代”的活力。由于太極柔力球運動改變了傳統的硬性擊球方法,它主要利用反面技術,隨后高質量地達到目的的一種運動方式,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往往都是難以適應和掌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太極柔力球運動項目的特點,總結出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們的智慧和運動潛能,并加以應用,從而充分展示太極柔力球項目以柔克剛、含蓄婉轉的巨大魅力。
一、理論方面的教學
由于太極柔力球運動從傳統上改變了傳統的硬性擊球方法、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所以學生第一時間很難改變以往硬性擊球方式,因此,第一節課的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加上和動作示范非常重要。
(一)掌握太極柔力球接拋球技術要素
迎:當球向人飛來時,應當手持柔力球拍,向著來球方向主動伸拍迎球,這樣為引球做好準備,同時獲得了入球時間和充分緩沖距離。
引:當球快入球拍時,球拍順球的方向運動,使球從球拍的側邊框處柔和的切入球拍,并通過流暢的弧形引化運動使球獲得更多的加速度,為拋球做好準備。
拋:拋是在一個同半徑、同轉軸、同平面的勻變速圓弧運動,由身體帶動持拍臂完成的。它是將“引”球過程導入的來球之力和身體的運動力合二為一,在拋球過程中在離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球拍與球合為一體,這時球拍揮旋停止,在旋轉慣性的作用下沿邊框切線飛出。
(二)體會太極柔力球發力原理
從太極柔力球的運動軌跡和動作要求來講,它是在一個圓弧上完成的勻變速運動,從自身發力來講,它的出球力量來自身體旋轉產生的慣性,慣性的大小主要來自身體帶球拍旋轉的速度。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先空拍體會勻變速運動,再帶球重復練習體會慣性的感覺非常重要。
(三)理解太極柔力球運動中的拍弧對應關系
太極柔力球運動本身表現為“大小都是弧、大小都是圓”,應特別注重拍、弧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弧形引化過程中,拍面中心點應始終處于圓弧切點位置,且應與弧形引化軌跡中的任意一點相吻合。這一技術特點起決定性作用,對于是否能掌握柔力球技術和充分展現柔力球運動的魅力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因加強空拍動作練習的擺動次數、糾正手腕動作以及全身協調身體重心的能力,達到人、球拍、球為一體的外觀特征,每個技術動作都圓融流暢,一氣呵成。
(四)明白太極柔力球運動中的“柔”“圓”“退”“整”的關系
“柔”是靈魂:柔能化力為剛,御敵制勝。
“圓”是核心:圓是化解力量和聚集力量的最佳選擇,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長的距離和最大的速度。太極柔力球所有的技術動作都是以圓為核心,人體在打球時是動態的,在練習過程中要最大可能地使球拍控球的弧線過程保持在“一個圓心、一個半徑、一個平面”的圓弧上,這樣才能使動作有力度、有美感。
“退”是前題:退即緩沖。太極柔力球每個動作的完成都是以退為前提,只有退的時機、方向、力量恰當好處,才可能順利完成技術動作,有了合理的后退才能蓄積更大的力量。是太極柔力球技術的重要環節。
“整”是根本:太極柔力球之本是完整用力的特點,從入球到出球始終是在一條連貫完整、自然流暢的弧形曲線上,全身協調、上下相隨、渾圓一體、一氣呵成完成每一個動作?;竟突炯夹g的教學任何體育項目都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由簡到難得順序講解和練習。
二、實際操作教學
(一)基本手型的教學
在基本手型的教學中,應重點講解握拍的方法以及手指用力來掌握好拍形,在練習的過程中,反復的練習正、反手拍握方法,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手型,從而提高正、反手的握拍技術。
(二)基本步伐的練習
步伐是及時準確地使用與銜接各項技術動作的樞紐,也是執行各項戰術的有力保證,步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柔力球的技術水平的發展前途。對于初學者在步型的教學時,不必要求很工整,只要突出重點,適當降低要求,允許步勢高些,可以避免身體肌肉酸脹,刺激大腦皮層產生優勢灶而影響記憶動作和要點。待學生基本掌握各種步型要領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三)套路基本動作的教學
太極柔力球的基本動作包括預備姿勢、擺動類、拋接、翻拍、環繞、轉體和旋轉。在教學中必須采用循序漸進,由簡到難,由淺入深、啟發誘導等方法進行教學,同時要求學生做到持之以恒、不怕苦、不怕累地進行鍛煉,每個動作需要先空拍體會動作要領,做到動作準確無誤,但對整套套路當中,以身體的縱軸為軸,保持中正,重心平穩,動作完整,一氣呵成的技術特點必須始終貫徹在套路當中。
三、套路教學
太極柔力球的套路是太極柔力球基本功的練習方法,是體會和掌握太極柔力球用力的控球技術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過渡動作的突出和動作節拍的明確,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動作。
(一)第一套太極柔力球規定動作,難易程度分析
根據多年對大學體育選修課一、二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及通過學生課后的調查,總結出第一套太極柔力球規定動作難易程度,通過具體分析,為今后更好地教學提供依據(詳見表 1)。
從表 1 可以看出,第一、二、三、六、七節動作最難;第八節動作最容易;第四、五節內容較難。由于太極柔球動作技術改變了以往的擊球方式,首次接觸第一節動作,感覺非常吃力,所以在第一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講解清楚左右擺動的動作要領并做示范,重點是糾正學生的動作,擺動時,身體中正,重心平穩,先沉后移,動作自然放松,左右側位的拍面要垂直與地面;在第二節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完整動作的演示,并講解清楚動作要領,重點讓學生掌握繞環時拍形及全身協調,可以讓學生多做徒手繞環時拍形練習,掌握以上兩點,本節動作就很完美了;第三節的技術動作很難,它不僅有動作的變化,而且腳步移動也很復雜,所以在本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展示完整動作,再把 4 拍分別講解,重點是動作正確、到位動作連貫;由于第六、七節動作要求抬腿和轉腰配合,所以對學生有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應先進行柔韌練習,比如壓腿,踢腿、及腰腹練習,然后再進行動作展示,重點強調拋接球的位置與時機。有第一節和第二節鋪墊,第四節和第五節相對容易一點,比如第四節是在第一節的基礎上,將球跑拋出去,難點是掌握好第 3、4 拍的翻拍動作與時機。第五節是在第二節的基礎上完成的,重點是體會拋球的力度。第八節動作幾乎與第一節的動作一致,所以很容易。
(二)套路教學標準與方法
1. 動作明確與協調
在練習太極柔力球套路時,主旨和運動的風格是相同的,但形式和表達方式各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講解清楚動作要領和示范標準,學生通過臨摹,掌握了正確的動作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將太極柔力球自由輕松、形意相隨的韻味體現出來。
2. 精神充沛與外形美觀
太極柔力球運動看起來綿軟柔和、不緊不慢,,但它同樣能打出勢大力沉的球,由于初學者對太極柔力球的運力方法缺乏正確的認識,往往一發力就破壞了動作的連貫性,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力起于雙腿,由腰主宰而發出上下一體的合力,要求周身協調,一動全身皆動,切記各種彎腰、探身的動作,身體重心要平穩,上體保持正直,周身之力上下相隨、連綿不斷,在動作規范的情況下,配合音樂進行練習,能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 利用口頭提示,促進學生記憶動作要領
在練習過程中,可以提示動作名稱,也可以提示過渡動作要領,隨著練習次數的不斷增多,口令逐漸簡化,制作關鍵動作的提醒,課后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下次上課之前熟悉成套動作名稱及回想動作要領,為成套聯系時每個動作的連接和規范打下堅實的基礎。
4. 采用示范表演或教學比賽提高教學質量
比賽是以比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滿足學生的附屬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影響其學習效果。當然,我們也應該明確地認識到,教學比賽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影響是不同。當然,要想發揮其積極作用,在比賽標準上應體現出鼓勵進步和團結互助,盡量多用集體或小組比賽,而少用個人賽,并鼓勵學生開展“自我比賽”。這樣,有利于使先進更先進,后進變先進,團結友愛向前進;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驕傲情緒和個人主義等不良傾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注意事項
(一)合理掌握運動負荷
太極柔力球的套路練習與太極拳的特點非常相似,要求全身放松,神志入靜,立身中正,上下相隨,柔中有剛,用意念主導形體而動,教學多集中于集體練習,在教學中為了符合集體練習于獨自練習相結合的原則,還可以采用學生示范,小組比賽,分散練習等方法,讓學生在休息、欣賞、觀摩中更好地掌握動作。
(二)合理利用區別對待原則
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學生鍛煉的主動性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注意區別對待,教師要耐心的,特別的對身體素質差、學習動作慢的學生進行輔導,對身體素質好,動作掌握快的學生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正確選取糾正動作的時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動作遺忘或動作錯誤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教師應選擇在自由練習的時間進行糾正動作或動作示范,盡量避免在集體聯系的時候糾正,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消耗體力從而出現更多的錯誤動作。
參考文獻:
[1] 白榕.太極柔力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2] 喻祝仙.太極柔力球與小球運動[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石建東.淺談普通高校開展太極柔力球運動的價值 [J].體育科學,2008\\(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