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其進入高校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大多數大學生未接觸過太極拳,對太極拳的認識不夠,且太極拳動作繁多,運動方向多變,加上傳統教學方法以講解示范為主,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本文試圖通過對高職學院太極拳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圍繞教與學,在傳統方法教學中求創新,充分調動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提高太極拳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程度,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 興趣培養法
高職學生的理解水平、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普遍偏低,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中,結合太極拳的特點、作用及攻防含義進行示范講解教學,重點講解太極拳健身機理和預防疾病的功能,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老師可以親身示范太極拳動作及套路,使學生從外到內對太極拳有比較完整的認識,提高學習太極拳的興趣;也可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像、文字、音樂、動畫等信息,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耳目一新,從而被練習者與大自然完美和諧的統一所吸引,伴隨著優美的音樂,練習者輕松“起舞”,動作舒展大方,能夠直觀的感受太極拳的運動特點,理解太極拳的運動內涵,而且多媒體特有的互動性,可從不同角度、速度,不同的方式來仔細觀察和學習,在大腦中形成更加清晰的表象,使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對太極拳的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講解與示范法
2.1 講解法
講解太極拳的起源、發展、現狀、種類、特點以及太極拳中蘊涵的陰陽、動靜等理論,使學生充分認識太極拳,明白習練太極拳的好處。通過講解,向學生說明動作名稱、方法、要領、作用和要求。通過編口訣,幫助記憶“:起勢分鬃及亮翅,拗步琵琶倒卷弘;尾雀單鞭加云手,探馬蹬腿貫耳錘;下勢穿梭撈海底,閃通轉身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方向要記清?!?/p>
通過口訣學習可以更好的理解動作,加深動作印象。同時適當講解太極拳的實戰含義,使學生對動作的攻防含義有一定的了解,配合形象化的語言進行講解,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學習動作也會富有趣味性,體會到太極拳的剛柔相濟,也為后面的分解學習奠定基礎。
2.2 示范法
示范在學習動作的泛化階段極為重要,它是掌握動作的起始和基礎。在訓練的各個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感覺器官去體會動作,通過視覺器官所得到的形象化認識會極大地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和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能。教師以自身完整的動作,作為教學的動作范例, 可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形象、結構、技術要領和完成方法,便于學生建立動作表象。在示范中應把握示范的位置,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楚的觀察到老師的動作,老師應始終站在學生的左前上方,同時示范面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方向、路線比較復雜的動作,可采用背面示范,使學生可看清楚與老師示范方向相同的動作;左右對稱的動作可采用鏡面示范。在實際教學中應把各種示范面結合起來,可使教學效果更好。
3 誘導式教學
太極拳動作一般按動作結構命名,動作名稱表達動作和外形。太極拳有其專門的術語,動作名稱和術語是對太極拳的簡單表達,更是動作誘導。所以在開始練習太極拳時,先采用學生邊看邊練的教學模式,老師使用鏡面示范、正面示范、側面示范等多種示范方式,盡量給學生以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運用術語誘導學生進行準確的模仿練習。在太極教學中,根據直觀的演示、教師提示的動作要求以及同伴之間相互誘導、適當簡化、降低難度,消除學生的思維情緒,逐漸誘導自我領悟練習,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4 完整與分解法
太極拳動作要求綿綿不斷,動作圓潤,老師可先演示完整動作,讓學生了解完整動作流程,再逐步講解示范重難點動作,學生再反復練習,教師觀察學生動作并糾錯。通過不同速度的練習完整動作來記憶動作,動作記憶后慢速度練習,提高動作演練。
分解法一般針對動作方向、路線、結構較復雜的動作,教學時要注意動作要求,各招式前后銜接。作為初學者,完整掌握太極拳的正確動作較為困難,常常做上肢忘下肢,顧此失彼。上下肢動作分解教學很有必要。下肢步型步法教學中運用步型步法輕靈、平移、勻速、穩沉等特點,貫穿始終,強調步法平穩移動,保持步法轉時腰胯的高度,重心移動不能過大;同時腿的進退轉換、內扣、外展都要勻速,不能忽快忽慢;上肢手型手法教師正確示范和講解基本手型,要求學生練習中手型正確、運用自如。手型掌握后,教手臂動作,特別是上肢手臂弧形動作,而且記不住動作的方向路線,速度不均勻等。太極拳根據動作的特點,分解動作往往采用“先方后圓、方圓結合”的教學方法。
掌握好分解動作后,上下肢的配合很關鍵,學生先模仿正確動作,反復練習,老師配合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分解動作完整連貫。
5 攻防結合游戲法
太極拳動作招式,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可相互轉換。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攻防含義,示范講解動作,分解太極拳中的掤、捋、擠、按、采、例、肘、靠、進、退、顧、盼、定十三法基本特征的同時,以“攀、引、松、放”演練各種動作的攻防技術。
例如“左野馬分鬃”,當對方從左方向我方拳擊面部時,順勢躲閃,用右手抓住對方右手手腕,同時將左腳插入右腳后側,另將左手插入對方左腋下,貼近對方,快速擰轉上體,迫使對方失去重心向后倒去。再如“白鶴亮翅”,當對方以右拳來攻擊時,以右腕向上托,引對方來力,而后進右腳,左手松與對方右側背部,將其向上向遠處送去[4].這樣可更好的理解動作,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游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游戲過程中學生隨意的比劃動作,相互練習攻防動作,大腦通過無意識記憶掌握動作。
6 配樂練習法
教師在教授全套動作及學生進行練習時,可利用音樂讓學生通過旋律來加強對動作的掌握和理解。教學實踐證明,音樂的旋律和口令能加強學生對動作的掌握,調控動作速度,對動作再次提高。在教學中,先配合有口令的音樂進行練習,熟練后改用無口令音樂練習,通過音樂來調控動作的速度,在音樂中進一步熟練太極拳的動作,學生的身心更容易進入狀態。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學生配合呼吸、意念、舒展著肢體,親身體會的太極拳帶來的樂趣。
7 教學比賽法
學生在學完套路后,可以分小組進行教學比賽,帶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比賽也可作為成績評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的熱情;學生在分組練習學習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學生互幫,發揮團隊協作的作用,促進教學實現效果最大化。
8 影像教學法
可以通過DV錄影將學生練習動作拍攝下來供學生觀看,學生可以準確的發現自己動作的錯誤,老師再進行正確的動作教學,糾正錯誤,使每位學生都能了解自己動作及演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9 結語
高職院校太極拳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學生認知能力、學習層次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創新更多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從事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太極拳成為高職學生走向社會、進行終身體育運動的項目之一。也為保留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深厚的文化遺產,促進校園體育文化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為民。簡化太極拳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8(6):188.
[2] 康鵬揚。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教學方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0.
[3] 牛連元,吳孟俠。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注解[M].1983(8):9.
[4] 張修睦,馮井春。太極拳原理與練功精要[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5] 李華?;诮K身體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太極拳教學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