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以來,小學英語課堂主要模式是以說、唱、演、玩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在英語練習檢測中,也以語言點的綜合運用為主要考察內容,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容易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忽視了指導學生英語朗讀的教學環節,忽視了學生發音中語音的錯誤。
而學生沒有教師的朗讀指導,不僅沒有重讀、弱讀、連讀的朗讀技巧,就連單詞發音不準都成了常見的現象。尤其受徐州地方音的影響,音素/ai/的發音尤其不準,很多學生把它念成了/e/。至于對句型的弱讀、重讀、連讀更沒有任何概念,即使在仿讀句型的過程中,學生也很難把握住語句朗讀的變化,談不上任何朗讀的美感。忽視朗讀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訓練,也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那么將朗讀教學提到一個高度,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
近年來,江蘇省教研室也把朗讀教學提到了一個高度,在教研網中上傳的引路課視頻把朗讀教學環節作為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泛讀、精讀、自讀、分角色朗讀、齊讀,有感情的朗讀,給全省的英語教師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筆者觀看了視頻,結合實際教學,扎扎實實地在課堂中實施朗讀教學。具體措施如下。
一、聽力先行
英語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四種英語基本能力,即聽、說、讀、寫。聽說在前,讀寫其后。根據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輸入假說”,如果要使學習者習得語言規則,應該讓語言輸入稍高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所以在小學生的朗讀訓練過程中,聽是訓練朗讀的第一個步驟,在不斷的大量的聽覺刺激的作用下,學生的大腦會不自覺地建立起一套英語的聲音信號系統,為下一步的模仿、朗讀奠定基礎。在譯林版牛津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是以精小的故事來引入、滲透詞匯和語法的教學,同時它也是最好的聽力材料。每次在新課教授之前,筆者會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學生一起聽故事,了解故事的具體內容,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感受語氣的變化,為進一步朗讀做準備。同時根據故事的難易,和學生學情的不同,調整故事播放的次數,直至每個學生都能認讀生單詞、基本能夠朗讀出來。
二、大量模仿,反復誦讀
著名語言學家奈達說,要想在語言如何搭配方面建立可靠的語感,不僅反復聽、還要反復說,加深對句子、對話、篇章的理解,獲得牢固的英語基礎。增加語言輸出能促進英語語言的習得。朗讀可以幫助把英語語言材料變成大腦能夠儲存的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語語言材料融合在一起,最后質變為英語的思維方式。
在課堂中,首先,我在朗讀訓練中,注意了學生仿讀中容易錯誤的單詞,給予重點范讀,并一一糾正,把句型中需要連讀、重讀、弱讀的單詞在投影中清清楚楚地標注出來,讓學生有清楚的認知。
其次,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優生和后進生形成互幫互助小組,在小組合作中,使后進生獲得一對一的幫助,讓學優生內化朗讀知識點,學困生可以在小組中先獲得小范圍的成功,擴大自己的自信,為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做好準備。
三、多種形式激發朗讀興趣
賦予感情的朗讀是最高層次的朗讀。輸出有助于語言的表現和成型,由內在潛能轉化為外在行為,從而使語言得到全面發展。從理解到運用,有很多種形式,如辯論、角色扮演、情景劇等活動。牛津小學英語以故事性為主,基調基本上都是快樂的,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所以分角色朗讀和表演較適合小學生。學生在對文章內容有了較深的理性認識后,領悟了文章的內涵,在融入了課文以后,朗讀的時候融入課文,自然能帶著情感朗讀課文,實現知識的滿載和理性的升華。為了增加朗讀的趣味性,我還經常在班級里開展朗讀比賽、背誦比賽、口語大賽、“誰是最佳小演員”等活動,來激勵學生朗讀的熱情。
四、復習鞏固
小學英語課時少、班級多、人數多,教師很難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所以僅僅靠著課堂中的朗讀時間是不夠的,在課后,筆者和學生約定了固定的時間朗讀課文。
在每周固定的早晨,我準時按照約定,在教室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尤其是對難點單詞進行重點輔導。校外要和學生的家長勤溝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落實學生在家里朗讀英語作業,講清要求,請家長配合,督促學生在家朗讀。如錄音作業、比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堅持每天朗讀英語,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高頻的練習,很多句子就會脫口而出,英語思維也會逐步建立起來。
任何一種語言的積累直至輸出,都離不開大量的聽和說。林語堂先生說過學習英語者必須“口讀、耳聞、手寫、目視,不斷地仿效與熟誦,在整句地仿效,整段整篇地揣摩中,學習者會不知不覺地將其句法、音調整個吸收,從而達到像孩子學說話般地脫口而出的境界”。
五、收獲
實施朗讀教學以來,筆者和學生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英語課中,筆者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我說出了一句英文,學生經常糾結于其中的一個單詞,那么熟悉,卻想不起來是什么意思,對整個句子的理解造成了困擾。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學生儲存的文字信息和學生儲存的聲音信息不同步,造成了學生理解的不同步??墒峭ㄟ^了兩個學期的朗讀練習,積累了更多的文字有聲信息,學生出現的這種情況就少了很多了。所以通過朗讀,在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聽力水平。
(二)單詞的積累
英語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現象,在閱讀過的文章中,如果一個生單詞不是在一篇文章中高頻地出現,那么隨著文章的結束,單詞的印象也會逐漸淡化。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朗讀時,眼、耳、口、舌等感官協調配合,共同刺激大腦神經中樞,從而在大腦中留下被感知對象的深刻印象。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訓練可以使自己對新詞匯印象深刻,語言的感受力也就不斷得到提高,對字詞的感受力提高,可以實現從詞匯到語篇的飛躍,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次數越多,記憶越深刻,記憶的內容也就越豐富。所以,朗讀過程中,我們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語音、語調、語速和語氣,讓大腦處于活躍狀態,這樣記憶單詞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了。
(三)語感的形成
我在英語教學中發現,大聲朗讀對單詞、詞組、句型、文章的記憶有著深刻的好處,并且同時增強了學生語感能力。加拿大語言學家Bialystok的第二語言學習的理論模式將外語學習者的語言知識主要分為顯性語言知識和隱性語言知識兩種。顯性語言知識指學習者意識層中言知識,這些知識可以清晰地表達出來。隱性語言知識指那些內化了的語言知識,他們存在于學習者的潛意識層中,使得學習者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語言,活化語言,再構語言,這便是人們常說的語感。通過朗讀,現在部分學生將課文中所學到的句型,活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愿意主動交流,活學活用,這就是小學生語感的初步形成。
總之,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朗讀的環節,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知語言的魅力,理解語言點,內化知識,只要堅持不懈地反復訓練學生,必會有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白濤.談牛津英語朗讀教學[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
[2]陳小平.小學生英語朗讀現狀調查及對策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1).
[3]伍明坤.芻議英語朗讀在教學中的杠桿作用[J].課外閱讀:中旬,2012(8).
[4]袁麗紅.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三點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
[5]張華.中學英語朗讀教學點滴體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6).
[6]李旭明.中學生外語語感能力培養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