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作家大都有一個穩定的創作風格, 趙樹理作品的語言風格就是風趣幽默。趙樹理小說的語言輕快明朗、詼諧質樸,是一種諧趣型幽默。本文將工人出版社于 1985 年出版的《趙樹理文集》中的小說部分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預設的相關理論對其幽默特點做一分析。
一、預設
預設(presupposition)也被稱作前提,是德國哲學家 Gottlob Frege 于 1892 年提出的一個語言哲學概念,用來解釋語義-邏輯現象。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預設慢慢引起了語言學界的關注,成為語義學和語用學的研究領域?!罢Z義預設是兩個命題之間的一種關系,與話語的真值有關?!盵1](P120)預設不僅僅與語句結構相關,還和說話時的時間、地點、環境等條件相關,甚至和交流對象的文化程度、狀態、修養等都有關系,對語境十分敏感。所以,預設也是一種語用現象?!罢Z用預設是指那些對于語境敏感的與說話人(有時包括說話對象) 的信念、態度、意圖有關的前提(即預設)關系,”[2](P68)就是指在實際的交際中說話人沒有直接表達但又得以傳遞的信息。在實際的生活中,交際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雙方具有共有知識,言語的發出者會認為對方應該理解他所發出的信息,相同的背景知識下,接收方能理解相應的信息,于是交際順利進行?!罢Z言學上的預設(前提)關系是一種語義-語用關系”.[3](P104)
二、預設與小說中的幽默形成
小說閱讀的過程較為復雜,幽默現象也復雜。讀者在閱讀時必然會建立其語篇和現實世界的聯系,形成預設。這其中的預設沖突和相關預設動態與小說的幽默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預設沖突與幽默形成 “如果預設信息與語篇世界中的一般事理發生矛盾,就會產生預設沖突(presuppositional clash)”,[4](P236)預設沖突常常會造成幽默的文體效果。小說中刻畫人物和描寫事件的幽默效果多是預設沖突的結果。預設沖突就是讀者對情節和人物的預設與語篇實際內容兩者之間的一種“不協調或不一致”.讀者對這種“不協調或不一致”推導并忽然感知,即由“意料之外”轉化為“情理之中”,這種思維轉換使讀者體會到幽默的效果。
(二)預設動態與幽默形成 小說是一種特殊的語篇,它有一定的長度和情節。語篇和讀者是信息傳遞和信息接收的兩端,讀者從語篇內容獲得信息和語境,對相關信息解碼并推理,最后得到作者欲表達的意義。讀者隨著情節展開的閱讀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動態的交際過程。讀者在對語篇認知的過程中作出假設從而形成某種預設。讀者的預設常常會隨著情節的發展有所改變,不停地印證或推翻,具有動態性。預設的確定成為動態。這為小說中的幽默實現提供了可能。
三、趙樹理小說中幽默的預設實現形式
當具體探尋趙樹理小說的幽默機制時,就必須顧及創作者、作品和讀者三個方面。貌似僅僅是讀者和語篇內容之間形成的預設沖突其實往往是作者的匠心獨運。接下來就從詞語、語句和語篇三個層面對形成趙樹理幽默的預設實現形式做一分析,同時深刻地體會趙樹理小說中幽默的語言魅力。
(一)詞語中的預設 趙樹理小說的幽默風格與幽默語言的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他總是巧妙而準確地使用詞語達到幽默的目的?!按笤~小用”是突顯的一個特點。如《孟祥英翻身》中當孟祥英的婆婆對媳婦不滿時,想找牛差差老婆說道說道,用的是“開個座談會”.《三里灣》里描寫“能不夠”對小俊的教唆時,“能不夠”將自己的話稱為“指示”.《小二黑結婚》中的三仙姑在區里遭到大家嘲笑后,回家照鏡子,是在“研究”.這些標出的詞語似乎使用不恰當,但仔細品味,卻又是一種巧用,也是協調的。
正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預設沖突形成了巧妙的幽默,渲染并夸張了喜劇氣氛。這種用法在趙樹理的小說中俯拾即是,是作者獨具特色的幽默風格。
(二)語句和段落中的預設 趙樹理具有熟練駕馭語言的能力,是位語言大師。在句子和段落中,常常使用大量的修辭手法,如:雙關、比喻、重復等等,為作品增添了風趣幽默。從預設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預設的不一致或沖突而形成的幽默。
(3)“只可惜官粉擦不平臉上的皺紋,看起來就象驢糞蛋上下了霜?!保ā缎《诮Y婚》)[5](P3)(4)“忙時候總是忙時候,等了很久,甲班來了五個人,乙班只來了四個人。大家等的發了急,都又到大門外的石墩子上望去了。一會,又來了一個……另一個青年說:‘我們的人到齊了!’大家問:‘怎么能說是’齊‘了?’這個青年說‘:甲班來了五個人,乙班也來了五個,兩班的人數不是齊了嗎!’大家聽了都笑起來?!保ā度餅场罚6](P341)(5)“人家一手遮天了,里里外外都由人家管,遇到大事人家會跑到區上找人家的漢。人家兩個人商量成什么就是什么,大小事不跟咱通個風。人家辦成什么都對!咱還沒有問一句,人家就說‘你摸不著!’外邊人來,誰也是老找人家!誰還記得有個咱?”(《傳家寶》)[5](P290)例(3)是描寫三仙姑老來俏的經典句子,臉和驢糞蛋放在一起,這個極具諷刺意義的形容將三仙姑的形象突顯了出來。兩種完全不同范疇的物象放在一起,使預設的沖突達到高度尖銳化,從而產生幽默。這種預設沖突常與諷刺相結合,不失為幽默設計者達到目的的一種策略。例(4)中大家說的“齊”指的是齊全,指人都到了,而青年人說的“齊”是指相等。這種預設的沖突是小說中的一個談話插曲,起到增添幽默,活躍氣氛的作用。例(5)的“人家”共用了 8次,這和人們說話的習慣不同,正是這種預設的不一致突顯了說話人的感情色彩:婆婆對兒媳的不滿。
這些預設沖突會使所描繪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另外,在趙樹理的小說中,常常夾雜著來自民間的口頭文學,比如快板、歇后語、順口溜和方言土語等,最為典型例子的就是《李有才板話》,主人公李有才利用快板作為斗爭的武器。如:
(6)“模范不模范,從東往西看。東邊吃烙餅,西邊喝稀飯?!盵5](P46)這是對閻家村的一段描寫,樸實無華,將“模范村”的“不模范”揭露無遺,對于“模范村”的預設與具體表述的事實不一致,產生預設沖突,從而形成幽默效果。這些語言生動活潑,給藝術形象增色不少。
(三)語篇中的預設 小說中的幽默常常是作者有心為之,趙樹理將喜劇性的人物和情節安排得都很成功。作者在語篇虛構時,以預設的方式來建立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即預設沖突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從不同視角分析看待問題。人物的性格并不是一開始就展現無疑,他們常常是隨著情節的發展愈發豐滿。這個過程與讀者的心理體驗和作者的巧妙安排有著必然的聯系。
隨著語篇情節的展開,作者在閱讀中體驗到作品幽默的美妙。這個過程與預設沖突和預設動態密不可分。如小說《登記》的主線是年輕人爭取婚姻自由,年輕男女如何爭取婚姻自由,最后是否順利是貫穿小說的預設。此外又涉及了一系列小故事,存在預設沖突。最先作者介紹了“小飛蛾”自己的婚姻,她被迫與張木匠結婚。讀者會期待她阻止女兒被安排婚姻,而一開始“小飛蛾”卻主張用傳統的方式安排女兒的命運,這就產生了預設沖突。隨著情節的發展,“小飛娥”的態度又在轉變,讀者的心也隨著跌宕起伏。作者還安排了很多矛盾,如艾艾丟了羅漢錢,恰好讓小飛娥撿到,而小飛娥也有一枚,母女兩產生的不同想法;這其間還有五嬸和王助理所分別代表的封建思想和官僚思想的人物同青年的矛盾,不同的預設沖突起伏,使情節風趣幽默,增添了喜劇色彩。
趙樹理小說的成功除了情節生動有趣之外,關鍵還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趙樹理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的經典人物,作者常常賦予特別的外號?;旧戏_每一頁書,都有人物外號。外號的使用就是以具體取代抽象,容易讓讀者去聯想人物的個性特點,形成相關預設。隨著劇情的展開,逐漸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與最初預設相矛盾形成幽默,將幽默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留給讀者很深的印象。例如“小腿疼”和“吃不飽”是小說《鍛煉鍛煉》中的兩個農村婦女形象?!靶⊥忍邸痹诙嗄昵靶⊥壬仙^病,為了偷懶,就借口說自己留下了腿疼病根。
奇怪的是:心情好就不疼,心情不好就疼;游門子不疼,干活疼;有小便宜占就不疼,干活超不過定額就疼?!俺圆伙枴逼鋵嵆D瓿缘蔑?,都是在丈夫不在時吃,給自己的“過渡丈夫”熬糊糊粥。兩個人常以“小腿疼”和“吃不飽”為借口來逃避勞動,這個借口也就成了各自的外號。經過一系列事件的描寫,這兩個自私自利、耍奸取巧、好吃懶做的落后婦女形象躍然紙上。這正好和一開始讀者對“小腿疼”和“吃不飽”預設相反,形成強烈的幽默效果。
四、趙樹理小說中幽默的預設語用特征
語用預設具有兩個特征:預設的合適性和共知性。[1](P135)由于語料的特殊性,趙樹理式的幽默預設又出現了地域性的語用特征。
(一)合適性 預設與語境的緊密結合就是它的合適性,產生預設的背景有助于言語的正確發出和理解。趙樹理的幽默是典型的農民幽默,充滿了農民的爽朗、樂觀、淳樸的氣質。他寫的語言是農民的語言,小說中的人物不同,話語特點也不同,這也是一種合適性。讀著趙樹理的小說,仿佛坐在炕頭,聽著人們風趣地談論農村的是非。例如在《三里灣》里能夠聽到“能不夠”對小俊的教唆:“對家里人要尖,對外邊人要圓---在家里半點虧也不要吃……”.[6] (P354)讀者仿佛看到了這種刁鉆的婦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二)共知性 語言使用具有經濟原則,在人們的交際中常常有些涉及到背景的信息是不需要提供的,因為雙方已知或能夠推導出來,這對成功交際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預設的共知性。在趙樹理的創作過程中,作者以自己的背景為基礎形成特有的表達方式和內容。如果讀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背景,那幽默的接受效果就會接近創作者的期望,讀者可以透過語言的表面形式去理解全部內涵,同時又能領略幽默的美妙。
(三) 地域性 趙樹理是山西籍的作家,又是“山藥蛋派”的代表人物,描寫的都是山西農村的事和太行山的農民。趙樹理的幽默表蘊含著濃郁的地方色彩。一個個山區風貌的特寫鏡頭和一幅幅農村的風俗畫面,給作品涂上了一層濃厚的鄉土色彩。
基本每篇小說里都有地域性情景的描寫,這樣的描寫形象、新鮮、有趣,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五、小結
趙樹理小說的幽默風格是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濃郁的喜劇色彩是趙樹理的藝術特點。趙樹理的小說描寫被解放的廣大農村變革時的種種矛盾。在讀者、小說和作者的互動過程中,預設沖突形成,從而導致幽默,給讀者活躍了氣氛,舒暢了心情,帶來了輕松愉快。趙樹理用笑來糾正落后的東西,同時用幽默塑造先進人物,描寫了新時代的新天地、新事物和新農民。
參考文獻:
[1]何自然, 冉永平。 新編語用學概論[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2]何自然。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3]何自然。 語用學概論。[M].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4]Short, M. H. Exploring the Language of Poems, Plays and Prose[M]. London: Longman, 1996.
[5]趙樹理。 趙樹理文集(第一卷)[M]. 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5.
[6]趙樹理。 趙樹理文集(第二卷)[M]. 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5.